APP下载

儒、道家哲学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7-01-30范丽媛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被管理者仁者仁爱

范丽媛

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儒、道家哲学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范丽媛

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讲究无为而治,主张应“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对于有着新时代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思想上的指导意义,而以孔子为代表的濡家思想则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仁爱思想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本文拟从先秦思想中探讨其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意义。

儒家;道家;学生管理

一、儒家思想的“仁”和“中”

(一)“仁者爱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强调“柔性管理”,其出发点是基于“仁爱”,人与人之间,要做到互爱,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孟子则在孔子的基础上将“仁”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也就是行忠恕,也就是说行“仁”。

“仁爱”的思想在现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更多的是要求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爱,讲究仁者爱人、宽以待人。爱人,并不仅仅是要爱自己,周围的人也属于“爱人”的范畴,关于人道主义的思想,孔子曾经再三强调,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他们的道德素养还没有形成,在各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道德出现了断层,在道德伦理方面,人们缺乏统一的道德体系。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宜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兼顾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问题,加强道德教育。目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这对于高校育人机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一工作中融入儒家仁爱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友爱的思想观念,这也是新时期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特征。

(二)“中庸之道”衡量管理的度

仁者爱人”强调在管理中要重视被管理者,以学生为本,而“中庸之道”则是用来调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儒家认为,任何事物相对来讲都有一个标准,也就是“仁爱”的核心思想“中”。而在实际的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就需要“执中”,也就是“中庸之道”。中庸指的不只是现代汉语中的“折中”,更多讲究的是“度”,即既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而是要达到一个最合理、最恰当的地步。

孔子曾经提到过关于“执两用中”、“允执厥中”、“君子而时中”的思想观念,只有贯彻落实“中庸之道”的思想,才能保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处于和谐共处的状态,实现管理工作的平衡。高等院校面临的管理对象都是未成年人,如果采用传统死板的管理模式,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营造出宽松的氛围,才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正常社交、兴趣爱好、不同的见解、科学实践等,都应该持宽容的态度,不能横加干涉,应该予以主动的支持与扶植。而目前选修制和学分制的引入,这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在该种体制的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丧失荣誉感,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张弛有度,避免冷漠的批评,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样才能够获取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林语堂先生说:老子是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人物。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他却看到了内涵。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后退、自然,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顺乎自然。这对于现代高校的学生管理有着非常的启示意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认为,君子为主,治民应当不立贤者,才能消除民众的名利之心,不注重难得的器物,才不会激起民众的贪婪之心,从而降低民众为盗的可能性。而处世行人的无上标准则之为“道”。

“道”指的是万物之源、天地之始,同时又指得是矛盾的客观性,致下、清虚、清都是“道”的内涵。相较于儒家思想的仁人之心,道家更加注重顺其自然,从而才能够在“无为”中追求到无上之法“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老子倡导的“无为”、“无事”与“好静”思想,可以实现“自化”、“自朴”、“自富”的目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执政者不作为,反而能够实现强国目的。这种思想也是老子的人生哲理与治国方术,从一般的角度而言,“无为”与“治国”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性的,孔子强调的“不争”和“无为”,就是要让人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而,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应“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由此可以看出,在老子认为,好的管理者应该是感觉不到其存在的管理者。“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似有而无的社会行为对学生进行管理。

用这种思想反思我们的学生管理,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我们做的少,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们做的太多,破坏了事物发展规律,部分学校将道德教育上升至量化的指标上,进行评估,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可取的。道德、诚实都是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无法采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当今大学生被社会抱怨高分低能,就是因为管理的刚性,我们过于对学生想得“面面俱到”了!我们为他们设计了过多的“条条框框”,从而“退化”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结论

纵观以上所述,道家的“无为而治”更讲究的是行而上的指导意义,而儒家的“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在平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的同时,注意在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更有助于学生工作的落地。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以道家思想为标准,以儒家思想为实践,将几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弥补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缺陷,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制度工作努力,做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G

A

1006-0049-(2017)12-0205-01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仁者仁爱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仁者爱人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仁者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悲喜相依
点点读《论语》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