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润腔技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行腔润腔唱法

梁 晶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与表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金铁霖等声乐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种融合了美声唱法呼吸、共鸣方式以及传统民族唱法共鸣、咬字方式的边缘型唱法——民族新唱法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定型。该唱法以美声式的胸腹联合呼吸为基础,融合了美声“全腔体共鸣”以及传统民族式口、鼻腔共鸣的优点以及民族式的咬字、吐字方法,塑造了兼具美声唱法圆润、浑厚声底以及民族唱法脆亮、甜润音色的真假声混合音,并在广泛的演唱实践中确立了自身的审美范式,标志着民族声乐的教学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当前阶段,取得辉煌成就的民族新唱法也并非十全十美,其突出问题表现在“千人一腔”方面。也就是说,运用民族新唱法的歌唱演员,其发声方式以及声音效果都高度一致,仿佛是“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因而,采用民族新唱法的歌唱演员也常被批评为“罐装歌手”。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民族新唱法所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戏曲润腔法改革民族新唱法的思路与途径。

一、民族新唱法所存在的缺陷

毋庸置疑,民族新唱法在借鉴、汲取美声唱法呼吸、发声及共鸣方式的基础上,为民族歌曲的演唱奠定了宏观上的声音效果框架。这里所说的框架,是指民族新唱法业已奠定了演唱的音高及音色等方面的大体规格。然而,民族声乐的演唱毕竟不等同于西洋歌曲的演唱。在美声唱法中,音高和音色决定着演唱效果的优劣和成败。来华访问的意大利男高音贝尔冈齐所说的“意大利观众是为了听高音才买票进场的”,就是对美声演唱中音高和音色重要性的最佳诠释。而民族唱法则不同,民族演唱讲究“依字行腔”,歌曲的旋律是由一个个字的发声过程构成的。也就是说,歌词中每一个字的发声过程,就构成了旋律中一个或长或短的片段。这些包含在字音发声过程中的旋律片段,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字腔”。只有把这一个个的“字腔”唱“活”,才能真正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审美标准。而唱“活”每个“字腔”的秘诀,就是要在“行腔”过程中营造出力度强弱、音频高低、速度徐疾、音色明暗等各种音响要素的对比变化,进而用这种变化感来象征性地暗示出人物情绪变化的轨迹。这样,就能够生动传神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了。所以演唱民族歌曲的细节要领在于唱“活”每个“字腔”,而这正是在现阶段仅仅确立了声音效果整体框架的民族新唱法所难以完美达成的。因此,如何达成每个“字腔”内部各音响要素规律性的对比变化,正是现阶段民族新唱法改革与发展需要重点着力的一个方向。

二、戏曲润腔技法对于民族新唱法的适用性

“润腔”是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戏曲、曲艺专家于会泳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字面理解,就是对“字腔”进行润饰的一种演唱手法。实际上这还显得过于笼统,而戏曲“润饰唱腔”的手法则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最常见的“拖腔”,就可以在拖长的“行腔”过程中借助“喉阻音”式的演唱手法来造成有规律的连续顿、断效果,形成所谓“疙瘩音”。配合演唱时不同的音高、音色,这种因“拖腔”而产生的“疙瘩音”,就能够传神地表现出悲伤、痛苦、欢笑、激动等不同的情感内涵。正可以达到徐大椿在《乐府传声·顿挫》条所言“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的表现效果。再如“立音”,是戏曲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下行前倚音唱法。其作用是缓冲下行跳进音程的陡、急之感,营造一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棱角感”,借以抒发人物坚定不移的情怀。将“立音”用在“行腔”中,就能借助音高和速度的微妙变化,来象征性地刻画出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生动地揭示出人物形象的本色情怀。再如“撤催”,是在演唱“字腔”过程中或“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的一种润饰手法,通过造成演唱速度的变化,就能象征性地抓出人物或突然转喜、或突然变悲的情绪变化瞬间状态,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劲头儿”。可以说,“撤催”就是通过造成演唱速度变化来润饰“字腔”的一种有效手法。

三、将戏曲润腔引入民族新唱法的途径

作为一代代戏曲艺人传承、积累而馈赠给今天声乐界的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戏曲润腔手法正可以弥补现阶段民族新唱法在“行腔”时营造音响要素变化感这一方面的缺失之处。因此,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亟待引入戏曲润腔法,来有效地丰富、拓展、强化民族新唱法的音响效果和情感表现力。根据从事声乐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探索和尝试。

其一,采用“微课”法,向学生详细地展示和讲解戏曲润腔法的表现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得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声乐演唱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戏曲润腔法,进而通过实践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声乐演唱的艺术和能力。

其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来分组探讨当前所学习的歌曲能够运用到哪些戏曲润腔法,实际运用的效果会怎样。在讨论过后,教师即邀请学生运用讨论中所提及的戏曲润腔法进行试唱表演,进而在实践中灵动地辨析和把握各种戏曲润腔法的特色效果及其适用范围。

其三,鼓励学生在演唱实践中即兴地加入戏曲润腔法,大胆地唱出来,从而更为真切地体验到戏曲润腔法丰富、生动的情感表现效果。

综上所述,戏曲润腔法是弥补现阶段民族新唱法缺失之处的有效手段。在声乐教学中,可依托“微课”法、讨论法、启发法、即兴法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戏曲润腔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促成民族声乐演唱效果的多元化、丰富化与灵动化。

[1]董维松.论润腔 [J].中国音乐,2004(04).

[2]王丽.民族声乐对京剧润腔的借鉴与运用[J].音乐时空, 2016(06).

猜你喜欢

行腔润腔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夏夜喜脱贫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