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民间舞编创的思考
2017-01-29陈怡琳
陈怡琳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山西民间舞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部署,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快速成长,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日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山西省文化艺术事业掀起艺术创作高潮,开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我省大力发展文化特色产业,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提高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鼓励适合生产性保护的传统艺术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舞蹈文化传播与发展,春宵佳节恢复传统社火活动,走街串巷,举行民间艺术巡游展演,保障山西地方民间艺术繁荣发展。
(二)山西省各个高校都将山西民间舞的学习加入到课程中,作为舞蹈素材课程学习的重点
赵林春老师在山西大学大力推行山西民间舞学习并带领研究团队投身到山西民间舞课堂教学研究中,多次下乡田野采风,跟随民间艺术传承人学习传统民间舞蹈,深入讨论交流,随后精炼动作元素,补充和完善了山西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教材。
(三)也有更多的舞蹈编导们致力于山西民间舞蹈作品编创的工作中
不单单是动作在创新,更是将民族精神融入舞蹈,运用现代舞编导技法进行创作,使山西民间舞作品更加绚丽多彩。社会中业余的舞蹈爱好者更是将山西民间舞元素编进团体舞蹈中,让每一位山西人都更加切身体会和感受山西民间舞蹈。
二、发展中的一些衍生问题
(一)民间传承中的山西民间舞
起初因人们对传统舞蹈保护意识薄弱,山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大多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然而随着一些民间艺人相继离世,传承出现断代,虽然研究者们现在非常渴望保护传承传统民间舞蹈但却无迹可寻。现今很多山西民间舞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都有或多或少的遗失。快节奏的社会使现代人面对事物越来越一切从简。人们庆祝节日和祭祀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采用舞蹈庆祝和祭祀的次数不断减少,进而影响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
(二)专业教学中的山西民间舞蹈
一些高校中学编导的学生在学习教学组合后进行编创,编创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教程、标准的限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作品编创的空间。作品编创过程中编导要考虑舞蹈本身的审美和舞台环境,编创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样便会使山西民间舞蹈原有的民族风格特色丢失。
(三)社会传播中的山西民间舞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艺活动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各种类别的团体舞蹈将山西民间舞元素融入其中。这种团体舞蹈在编创的过程中创作地点和形式都不受限制,编创过程也较为散乱。社会中流传的团体舞蹈动作重复、风格单一,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编创过程中民族特色逐渐被削弱,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阻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三、把握山西民间舞编创的“真”与“新”
(一)民族属性的本“真”
第一,在山西民间舞编创中要着重注意尊重和保护山西民族的文化精神遗产,使之始终保持山西本色,以山西民间文化作为编创的出发点和根基,准确地找到山西民间文化的自然定位。第二,“返朴归真,回归本原”。对山西传统文化的深入剖析,从传统山西民间舞蹈的肢体动作、情感表现、故事内涵等多个方面来深入地剖析,将山西民间舞蹈中一切能够利用的元素利用起来,挖掘出山西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艺术形态,不断根据舞蹈表达需要为其增添新的元素,使新时代的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学观念。
(二)创作方式的创“新”
刘奇葆部长在会议中曾提出,坚持创新、创造,跳出昂扬时代的舞步。山西舞蹈艺术要跟进时代步伐,从舞蹈形式和内容意向上着手创新,保留本身民族审美的同时融汇其他舞蹈特色,在保留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发扬和保护,将山西民间舞蹈创作引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道路上,兼顾保护和创新的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山西民间舞蹈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四、结语
中国经济的腾飞是舞蹈发展的好时机,民族素质的培养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证明,山西民间舞目前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还需要去民间挖掘更多原生态的舞蹈元素,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山西民间舞教学组合,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同时编创出一批更具特色的舞蹈佳品。山西民间舞的发展要靠我们舞蹈工作者的智慧积淀总结,只要坚持从本土化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色展示不同的风彩,山西民间舞一定可以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