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对表演者舞台表现的影响研究
2017-01-29戈丽芳
戈丽芳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音乐表演作为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欣赏与音乐创作的中介,包括演奏与演唱等内容,能够从不同的音乐表演的比较中认识、鉴别、欣赏音乐的内涵,展现不同的表现技巧、表演流派、演奏风格,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及欣赏音乐[1]。当然音乐表演者要想实现一场完美的演出,不能只依赖于舞台表现、表演能力和音乐作品,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进而增强音乐表演的效果,提高舞台表现力。
一、音乐心理概述
音乐心理指的是音乐表演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其以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文化素质为前提,在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与成熟,直接关系到舞台表演的状态。可以说,音乐表演者只有具备积极、健康的音乐心理,才能增强自身舞台表演的技巧技能,更好地诠释出艺术作品的内涵。通常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必须要具备强大的音乐心理素质、良好的驾驭感、敏感的艺术感觉、独到的领悟力、高超的演技,这样才能创造出广阔的表现空间,对创作者的意图及内在精神进行完美诠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进一步深化原作品的境界[2]。如果舞台表演者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台表演中就会降低作品的表现力及生命力,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导致表演者失去表演的勇气及信心,出现怯场现象。总而言之,培养积极与健康的音乐心理,对观众、舞台作品、舞台表演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心理对表演者舞台表现的影响
舞台是音乐表演者展示技艺的先决条件,在音乐表演者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常舞台表演者刚登上舞台时,面对场下观众难以保持平静的心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思维紊乱、手心出汗、头脑发懵、心跳加快等现象,致使音乐表演受到一定的约束。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沙里·蒙什曾谈起自己初期指挥音乐会的场景,走上舞台时不知所措、惶恐不安,指挥显得十分机械,无法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而走下舞台后感觉如释重负。同时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也认为所有艺术家都出现过舞台心理紧张的经验,表演者的音乐心理状态对其演出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音乐心理永远都是舞台表演者不可避免的话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活动是大脑的反射反应,基本是针对外界和身体内部信息刺激而出现的各种反应。对于音乐领域而言,舞台表演者的心理反应可分为过激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常态反应,音乐表演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常态反应[3]。如果音乐表演者具备常态反应的心理状态,则能很好地适应舞台环境,与音乐作品、观众等进行正常“对话”,充分发挥出良好的表演技巧,提高演出的成功率。如果音乐表演者存在不良心理波动,不仅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产生失望之感,还能让自己产生心理负担,对日后的演出状态及舞台演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舞台表演者需要寻找适合的途径来形成良好的音乐心理,对外部环境信息及身体内部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
三、提高舞台表现境界和健康音乐心理的路径
培养积极和健康的音乐心理对音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境界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由于音乐心理属于复杂的复合型概念,必须要从如下几方面出发:
第一,排除杂念。俗话说,音乐表演者只有抛除个人因素,才能向观众完整传达创作者的心理思想,达到客观境界。所以表演者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必须要排除杂念,抛除个人得失,方可避免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在稳定的心态中进行表演。可见优秀的音乐表演者能在登台时用主观意志排除舞演出无关的内容,这也是拥有健康音乐心理的标志[4]。此外,各种工作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全神贯注,音乐表演者只有快速进入角色,保持平静的心情,做到全神贯注,在音乐作品中投入自身所有的心态、精力、意识,才能以演传情,使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将作品的文化精髓及思想内涵进行创造性表达,实现作品与情感的一致性。全神贯注与排除杂念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排除杂念方可做到全神贯注,而全神贯注又能忘掉杂念。
第二,增强自信。音乐表演者要想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需要在临场前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及自我调节,而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在表演环节和临床前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进而增强舞台表现力。当然很多音乐表演者都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不是畏难怯场、缺乏自信,就是漫不经心、骄傲自满,这两种情绪都影响着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表演者演出成功往往无可厚非,但若过于担心演出失败,则会出现心理压力,因此音乐表演者具备强大的演出自信心十分之必要。但信心并不是凭空产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演出技巧作为支撑,才能在演出中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自满与自信相对应,过度自信就是自负,若音乐表演者对自身的本领过高估计,势必会发生不必要的骄傲情绪,对音乐演出盲目大意,不能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所以音乐表演者要避免骄傲情绪,确保演出的效果。
第三,加强舞台实践。音乐心理的培养属于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因此音乐表演者必须要持之以恒,加强舞台实践,利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调控心理状态,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从神经系统学的角度来看,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与支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能保证个体内外的稳定平衡,包括心理与身体[5]。音乐表演者在舞台中遇到未知情况时,会打破身心内外部的平衡稳定转台,对其形成刺激,引起心理的波动,如表演现场的声音、灯光等会让表演者发挥失常。如果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让身体内外部环境对外界各种刺激加以适应,大脑主动接纳各种未知因素,培养积极健康的音乐心理,才能在舞台上控制自己的心理波动,更好地适应舞台环境,发挥出最佳的演出水平。
第四,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音乐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症状,归根结底是由于生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人的认知源于客观事物的感觉,情绪活动会受认知活动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对表演者来说则来源于害怕观众,感觉手足无措。表演者主要是利用音乐向观众传达作品,使观众能欣赏舞台表演,可见观众与舞台表演者属于一体,所以表演者要克服害怕的心理,学会面对观众。当然要想克服害怕心理,表演者可以借助主观意念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充分发挥出最佳的表演技艺,将观众置之度外,保证演出的成功。
第五,准确掌握艺术表现和音乐表演技巧的辩证关系。音乐表演者技术技巧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演出作品的成功与否,若缺乏良好的技巧,则无法彰显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音乐表演艺术。器乐和声乐的表演是以表演技巧为依据,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发声技巧,往往只能歌唱音乐较窄的部分歌曲,歌唱过程中会感到气息不够,难以有效掌握音乐风格[6]。虽然技巧技能的掌握是基本的要求,然而有些音乐表演者将炫技作为表演目的,致使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只有在深刻的艺术表现中融入高超的技巧,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把真正的艺术美传达给观众。另外,表演者要利用娴熟的技巧技术创新出不同的表现手段,才能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准确地表达出来,借助观众的反应对作品的社会效果进行检验。
第六,强化舞台调控力。音乐表演者的必备因素就是随机应变的舞台调控力,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因素,若缺乏良好的舞台调控力,则无法进行出色表演。因此表演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调控能力、应变调节能力,善于分析观众心理及环境,以观众的表情和环境的变化为依据,恰当调整自身的表演,发挥出最佳的表演水平。同时表演者要能对舞台上的突发场面加以冷静对待,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及时感知不同的事物,善于审时度势,将舞台想象成排练场所,缓解表演的紧张感,免受舞台的束缚,进行创造性表演[7]。除此之外,要想具备良好的调控力,必须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表演过程中及时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对表演节奏进行科学掌握,这样表演者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音乐心理,进一步提高舞台表现境界。
四、结束语
音乐表演者即便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但在具体演出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小失误,这就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正确看待这些小失误。若表演者对个人得失太过计较,则会增加自身的心理负担,影响后续的表演;而如果忽视这些小失误,必须要立刻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良好积极的情绪,与表演作品融为一体,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总之,音乐表演者在平时生活中要适当地培养自身的音乐心理,对作品的精髓进行深入把握,强化舞台实践,排除杂念、增强自信,从而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1]李阳.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个案干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20-121.
[2]刘国丽.音乐心理对表演者舞台表现的影响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06-107.
[3]王博.浅谈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方法[J].大众文艺,2014(24):134-135.
[4]姚君.音乐表演中焦虑心理的分析及结合课程设置的解决方法[J].当代音乐,2015(19):44-45.
[5]卫丽军.论音乐表演者怯场心理的形成与矫正[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228-230.
[6]孙磊.音乐表演中的心理紧张问题探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57,48.
[7]王晶晶.音乐表演中焦虑表现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音乐天地,2012(0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