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呼吸肌肉
2017-01-29王平俊
王平俊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红河 6544400)
从生理学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歌唱气息的流动是由肌肉的运动而产生。这些肌肉分为呼气肌肉和吸气肌肉两部分。日常生活中吸气肌肉较为主动地吸入空气,而呼气肌较为被动呼出肺内交换过气体,就这样呼和吸不停地转换来维持人的正常活动。人在平静的状态下参与呼吸运动的肉肌主要有肋间外肌和膈肌。但人在情绪发生变化、深度思考、快速运动、歌唱或表演等状态下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就不止膈肌和肋间外肌这两组肌肉。它除了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还有腹肌、盆底肌、背肌、腰肌等几组主要肌肉。下面就参与歌唱的主要肌肉及其对歌唱的作用加以论述。
膈肌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的前面,膈肌与横膈膜相连。它把肺、心脏与其它内脏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它任何时候都在参与呼吸,可以说它是比较忙的呼吸肌肉。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内充满气息,胸腔的体积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内空气排出,胸腔的体积变小。那么膈肌在歌唱中起什么作用呢?其实膈肌本身的力量对于歌唱者很难感受得到,想人为控制它真的有困难,只能用想象或意念来体会。但膈肌所处的位置倒是对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膈肌保持相对较低的位置对喉咙打开有着积极作用,这样声带就会在没有压迫的状态下自然振动,从而声门得到自由,咬字相对灵活。其次,膈肌保持较低位置对气息控制有较大的帮助。在此状态下吸气肌肉和呼气肌肉产生对抗,进而歌唱得到支持。前面提到膈肌位置的控制主要靠大脑神经产生的意念来指挥,平时的训练要多发挥想象,最好是看一下呼吸时膈肌运动的视频,再结合自己的身体加以体会,这样比较直观,容易达到训练目的。另外,保持惊吓、惊喜、说悄悄话的状态有利于感知膈肌处在低位时的身体状态。
肋间外肌与内肌是肋骨与肋骨之间的肌肉。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腔体积增大。当把腹腔不同程度压缩,肋骨吸气膨胀的感觉就比较明显。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腔体积减小。另外,吸气时由于膈肌的下降引起胸腔内压力降低从而导致胸腔内壁塌陷,这种现象对歌唱非常不利。保持肩膀打开、颈部直立、肋骨的扩张是稳定胸腔防止胸腔塌陷的有效手段。保持肋骨吸气时的状态需要肋间外肌的收缩和肋间内肌的扩张。但在歌唱时要依靠意念来保持肋骨的扩张,不能强行靠外撑的力量进行保持。
腹肌是参与呼气运动的主要肌肉群,特别是在歌唱的过程中参与力度较大,高音时更大。腹部肌肉群通过收缩增加腹腔内部压力,从而协助排空肺内气体,并转换膈肌运动产生的压力来完成呼吸过程。腹内压是指在躯干内由膈肌、盆腔底部、腹壁构成的腔体内部产生的压力。腹内压主要来之腹肌与其它肌肉的收缩而产生,腹内压与肌肉收缩产生的对抗平衡是歌唱气息控制的主要力量之一。腹内压越大躯干和盆底肌就越稳定,声音也就相对稳定,它对声音的“连贯”有着较大的帮助。但压力的大小要根据音的高低、长短来定,过大会造成呼吸不畅,影响健康。
盆底肌是肌肉和软组织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它构成了腹腔的底部。它与腹斜肌、腹直肌、腰肌一起在维持腹内压的保持与平衡。它对歌唱呼气的平稳起着积极的作用,影响歌唱声音的平稳。另外,盆底肌收缩对歌唱的“连贯”发挥着重要作用,身体在此过程中感受也较为明显。
斜方肌在颈部的两侧的肩膀之上,它可以作舒展与收缩的运动。斜方肌舒展对第一与第二对肋骨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在此状态上进行深呼吸相对比较方便。另外,斜方肌的拉伸还有利于维持腹肌的收缩,从而有利于腹内压力的保持。相反、吸气时斜方肌收缩会造成锁骨和上肋骨上抬,就是歌唱训练中经常提到的抬肩或耸肩。这种现象不利于气息下降,吸气较浅,歌唱训练要尽量避免。
腰肌在保持气息的稳定与流动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和腹肌一起收缩来增加腹内压力,从而使歌唱得到了应有的气息流动,是歌唱的有力支持者。腰方肌对稳定第十二肋骨有一定作用,所以,歌唱训练腰方肌的参与将有利于深呼吸的保持,另外,对横膈膜保持相对稳定有积极作用。
正确的呼吸过程靠全身协调完成,在此过程中其他肌肉也发挥着联合作战的作用。另外、如果脊柱颈椎部分保持稳定,在呼吸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胸锁乳突形肌会提升胸骨,从而增加胸腔的纵向距离,肩胛骨稳定,前锯肌也能协助吸气是横向扩大胸腔体积。因肩胛骨与斜方肌、前粥肌相连,肩胛骨的稳定要依靠斜方肌与前粥肌来保持,这样可以防止翼状间的产生。背阔肌在吸气时有用力的动作,歌唱时如能有效利用将对吸气量产生作用。
[1]P.M马腊菲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费·兰皮尔蒂,李维勃.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3]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歌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