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南游巢国传说的历史背景蠡测

2017-01-29王成胜

安徽史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北城叶公巢湖

杨 帆 王成胜

·读史札记·

孔子南游巢国传说的历史背景蠡测

杨 帆 王成胜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在淮河中游一带停留过较长时间,即所谓的“厄于陈蔡之间”。今巢湖市境内留有多处孔子遗迹,如柘皋镇的孔子台,《续修庐州府志》载:“橐皋城,其地有孔子台,相传孔子南游至橐皋,与弟子憩台而返。台状圆坛,可容千人。……孔子台,《天下名胜志》:‘柘皋有孔子台,台状圆坛,可容千人,近台有听书港。’”*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11《古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158页。又如,巢湖市区北境的回车巷,《读史方舆纪要》载:“万家山,县西北二十里。山当四会之冲,一名回车衖(巷)。其南五里曰小佛岭。又小独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四无山附,屹立干霄,亦通途所经也。”*顾祖禹著,施和金、贺次君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26《南直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88页。我们认为这些遗迹可能是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时南游巢国故地留下的,现对这一推测的历史可能性进行简单分析。

按照传统的观点,陈蔡二地皆在淮北,孔子淹留于陈、蔡之间,何以南过淮河,至巢湖流域?实际上,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之“蔡”的地望正在今淮南寿县,而非淮北之上蔡或新蔡。关于孔子南适陈、蔡两国,《史记·孔子世家》《史记·陈杞世家》和《论语·先进》均有所涉及,其中尤以《孔子世家》较为详细,下面作一摘录:

孔子遂行,复如陈。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孔子自蔡如叶……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事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王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史记》卷47《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26—1933页。。

根据此段记载,我们可以就以下两个问题作一分析:第一,孔子居留蔡国的具体时间。文中明确提及孔子“自陈迁于蔡”的前一年发生两件重大事件,一为“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一为“蔡迁于州来”。按照《左传》的记载,这两件史事均发生在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文中又明确提到孔子居留蔡国三年。也就是在居蔡的第三年,吴王夫差征伐楚国盟友陈国,楚昭王坐镇北城父 (今河南平顶山市境内),指挥楚军救援陈国。按照《左传》的记载,此事发生于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90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32—1635页。。楚昭王坐镇北城父之年,亦是孔子去蔡适楚之年;亦是楚昭王逝于北城父之年;亦是孔子去楚适卫之年。且据《左传》记载,吴王夫差伐陈、楚昭王前往北城父是在鲁哀公六年春季,而楚昭王病逝于北城父是在鲁昭公六年秋七月,故而楚昭王遣使邀请孔子适楚是在此时之间。楚昭王去世之前,孔子还未到达北城父。又据《史记·陈杞世家》,此时孔子正在陈国,“(湣公)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史记》卷36《陈杞世家》,第1583页。由此可知,孔子去蔡适楚,取道陈国,其启程离开蔡国的具体时间也大抵是在七月。结合以上分析,孔子居于蔡国的具体时间当是在鲁哀公三年至鲁哀公六年七月。

第二,孔子所居之蔡国的地望。关于孔子所居之蔡国的地望,有两种基本看法,一种认为在楚国境内的蔡国故地,主要依据是:孔子居于蔡国之时曾与楚国贤人叶公诸梁有过密切交往,蔡国故地上蔡与叶县相邻,又与陈国相距不远;另一种认为是在吴国境内的州来一带,依据是《史记》明文说孔子所适之蔡是州来之蔡,不可轻易否弃。现将有关这两种歧见的材料录如下:

《正义》曰:陈、蔡之厄,《史记·孔子世家》叙于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后,在鲁哀六年。朱子据《论语》,以为自卫如陈,在鲁哀二年。江氏《永乡党图考》以为在鲁哀四年。其言曰:“孟子云‘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言‘间’者,两地相接之处。陈即陈州府。蔡始封在今汝宁之上蔡县,其后平侯徙汝宁之新蔡县,皆与陈相近。新蔡在陈南,夫子哀二年至陈,若非适蔡,则不得至陈、蔡之间。哀二年十二月,蔡昭侯畏楚,迁于吴之州来。州来之蔡城在今凤阳府寿州北三十里,与陈相距,中间隔绝,亦不得言陈、蔡之间也。然则绝粮陈、蔡之间,当在哀四年,自陈适蔡时,指故地上蔡言之耳。蔡既迁,则故蔡地皆属于楚。是时楚昭王贤,叶公又贤,夫子欲用楚,故如蔡如叶。按四年《传》云:‘楚左司马贩、申公寿馀、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十六年《传》云:‘叶公在蔡。’盖故蔡邑,叶公兼治之。夫子自陈如蔡,就叶公耳,与蔡国无涉也。”今案:江说甚核,然《史记》亦自可从。先从叔丹徒君《经传小记》:“《尔雅》《淮南》有州黎丘,《注》:‘今在寿春县。’案《盐铁论》‘孔子能方不能圆,故饥于黎丘。’哀公二年‘蔡迁于州来’。四年,孔子自陈适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使人聘孔子,于是绝粮陈、蔡之间。《盐铁论》所谓‘黎丘’,盖即州黎之丘也。此直从《史记》在六年。而陈、蔡之间,据新迁之蔡言,盖其地距陈虽远,然中间无他国相隔,则亦为陈、蔡之间矣。”*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39—440页。

我们认为后说近于史实,理据有三:其一,《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在适楚的道路上为陈、蔡大夫阻拦,不得前行,最后是在楚昭王派军前往解围的情况下方才过关。蔡国故地上蔡此时是在楚国境内,又临近叶公诸梁辖区叶县,陈、蔡大夫如何能在此地阻拦孔子?且又何须等到楚昭王发兵迎接孔子?其二,在孔子适蔡之年的前一年,蔡国已经南迁至州来。州来故国的核心地区在今寿县一带,隔淮正对颍口,距离汝口又不甚远,通过颍水与汝水皆能来往于叶县、陈国之间,因此孔子居蔡期间曾经造访叶县,同叶公诸梁论道,与蔡国迁于州来、孔子居于州来之蔡并不矛盾。其三,北城父位于北汝河南岸,陈国位于颍水中游北岸,州来之蔡位于颍口对岸,上蔡之蔡在汝水中游,由此可见,北城父、陈国与州来之蔡三地皆在一条直线上,而北城父、陈国与上蔡之蔡三地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如果孔子是居于蔡国故地,那么受楚昭王之邀前往北城父,就根本不必绕个大圈取道陈国。正是由于孔子居于州来之蔡,才会取道颍水走廊,途经陈国,前往北城父。由此可见,孔子所居之蔡确为下蔡,即州来之蔡、寿县之蔡。

孔子所游居之蔡的地望既已明晰,那么在寓居下蔡的二三年间,孔子南至今巢湖市境内是极有可能的。参照《左传》的有关记载,孔子去卫适陈之时,正是吴国国国力如日中天之时。彼时皖中地区尽归吴国控制,蔡国南迁寿县亦即由吴人主导。孔子居于陈蔡之间,特别是居于蔡国二三年之久,其本意当是希望吴国遣使聘问,仕进于吴国。如此看来,孔子离开陈国、前往州来之蔡的最终目的地很可能不是蔡国,而是吴国。历史上的江淮地区在寿春、合肥、和县之间很早就存在一条南北向的陆路交通干道,或称之为和庐寿古道,孔子台所在的柘皋正是这条古道的重要节点。而在太湖沿岸的吴都与长江流域之间亦存在两条水陆交通干道,其中一条为其正西方向的太湖—荆溪—胥溪运河—中江—长江一线*魏嵩山:《胥溪运河形成的历史过程》,《复旦学报》1980年增刊。。吴国名邑鸠兹,即处在这条水道入江口附近,而当涂县境内的采石矶等战略要地距离此线亦不远。经过古濡须水,这条水道又延伸至巢湖乃至其西部、北部支流,回车巷所在的今巢湖市区北境的万家山一带正紧邻巢湖湖口,其滨湖地带自当是整个太湖—巢湖水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认为万家山一带流传的孔子回车巷,即是与孔子欲取道太湖—巢湖水路南下吴国的隐情有关。然而孔子为何前行至巢湖湖口北岸的万家山一带又回车而返呢?或许与其政敌公山不狃、叔孙辄入吴用事有关。公山不狃、叔孙辄自鲁奔齐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左传·哀公八年》又明确记载二人用事于吴国,那么公山不狃与叔孙辄二人南奔吴国的具体时间应当不迟于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或许就在孔子徘徊于陈蔡之间、意欲前往吴国的这段时期内。

[本文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多元一体观下的巢国文明史研究”(AHSKZN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郝红暖

杨 帆(1985- ),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王成胜(1983- ),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博物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北城叶公巢湖
叶公好龙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双子星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叶公好龙》改写
叶公好龙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