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洲民族主义主旨泛非主义的演变及历史特征

2017-01-29

安徽史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黑人非洲

张 象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论非洲民族主义主旨泛非主义的演变及历史特征

张 象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泛非主义即非洲民族主义,它先后促成了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的建立,今天仍在指导实现非洲的复兴梦。本文解读泛非主义产生根源和历史演变的特征,有助对非洲民族主义和非洲现状的认识。

泛非主义;非洲民族主义;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非洲复兴

泛非主义是非洲民族主义的主旨。非洲联盟(2002年成立)为纪念非洲统一组织(1963年成立)成立50周年,将2013年定为“泛非主义与非洲复兴年”。这说明作为非洲民族主义主旨的泛非主义,仍然是非洲国家求统一团结、谋复兴发展的旗帜与指导思想。因此,了解泛非主义的演变,研究非洲民族主义的历史特征,对于深入了解非洲,发展中非合作共赢,开展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有着现实意义。

一、泛非主义的渊源与其基本理念(20世纪以前)

泛非主义正式展示于世是在20世纪初,但其根源则要从罪恶的奴隶贸易年代谈起。15—16世纪“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参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使资本主义曙光在西欧升起。它反对封建主义,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为了谋取最大利润,却派生殖民主义,给西欧以外的居民带来无穷的苦难。其中受苦受难最深重的是非洲的黑人居民。长达400年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两亿多青壮年*黑奴贸易的数据有多种。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海地太子港召开专家会议确定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2.1亿人。见《15—19世纪非洲的奴隶贸易》(中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12页。。人口流失、田园荒芜、生产力遭到破坏,导致非洲走向贫困落后。黑奴的贩运充满了暴力迫害、疾病和杀害。每10个奴隶从非洲内地掠走,最后只有一人能活着到达美洲。据研究,运抵美洲的黑奴不少于1500万—1600万*斯·尤·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04页。。他们被强迫劳动,在种植园和矿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局制定法律,对黑奴的鞭打、出卖、杀害都合法化。因此对殖民主义的刻骨仇恨是非洲人和海外非洲裔大众的共有思想。这是泛非主义最核心的理念。奴隶贸易使非洲与美洲联系在一起,西印度群岛、北美13州及南美巴西成为三大蓄奴区。黑人在西印度群岛各地人口比例中能达到70—90%。泛非主义产生于美洲的三大地区就不足为奇了。黑奴们渴望自由,思念家乡。他们虽来自非洲各地,但在美洲,他们把非洲看作为统一家园来思念。他们向往那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不忘非洲部落社会传统文化的互助友爱精神。这是后来泛非主义者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口号的思想来源。

黑奴贸易和对黑人的奴隶制度还造成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这像一种精神枷锁套在了黑色民族的身上。在此前世界虽然有奴隶制,但并不与人种挂勾,最初到非洲的殖民者还常常向黑人酋长下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黑人形象常常是很光彩的。黑奴贸易和美洲的黑人奴隶制改变此状况。官方广告、法律及社会舆论都把黑人劣等化和妖魔化了。有些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医生利用人类学和人体结构的测量数据,论证黑人在体质和智力上都欠发育,理应是下等人*例如: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08),1758年发表的《自然系统》一书,把人类分为白种、红种、黄种、黑种四种。黑人是最劣等。法国博物学家乔治—路易·布丰(Georges-Louis Buffon,1707—1788),1749年发表《自然历史》一书,认为黑人更接近猴类。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1772年发表《论民族特征》等著作,认为黑人中找不出伟人,与生俱来就不如白人。荷兰医生皮特鲁斯·坎佩尔(Petrus Camper,1722—1789),1781年提出“面角”理论,认为黑人更接近类人猿。英国医生查尔斯·怀特(Charles White),1799年在《关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分级》一书中,依据身体测量学原理,认为黑人的体质和智力低于白种人。为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制造论据。参见张宏明:《反黑人种族主义思潮形成过程辨析》,《西亚非洲》2008年第1期,第26—27页。。一些人文学者还炮制“非洲文化外来说”或“非洲无文化论”来为种族主义辩护*历史哲学大师黑格尔说非洲“没有动作或者发展可以表现”,否定非洲的历史文化。见黑格尔:《历史研究》(中译本),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36—144页。。这种歧视黑色民族的种族主义宣传遍及世界,象似精神牢狱,监禁着广大黑人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在种族主义面前不得不低头。如何从心灵上使千百万黑人觉醒,使他们抬起头来,这将是后来泛非主义要解决的问题。

早期泛非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明显表现出来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的事情。这时出现了有近代意识的黑人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一些精英著书立说,开始把黑人心中的不满思想和仇恨理念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些知识精英成了泛非主义的先驱*参见舒运国:《泛非主义史1900—2002》,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18、34—53页。。而这一变化与大西洋世界的革命运动和工业革命浪潮密切相关。例如这时期美国的奥劳达·伊奎阿诺是奴隶出身,随主人参加革命,受到教育获得解放。他用自传揭露黑奴贸易和黑奴制的黑暗,从而成为反种族主义名人*奥劳达·伊奎阿诺(1745—1797),尼日利亚的伊博族人,10岁时与姐姐一起被贩运到西印度,后又到美国做了21年奴隶,他的著作(The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Olaudah Equiana;or, Gustavus Vassa, the African, Written by Himself, 2 vols. London, 1789.)被译成多种文字,英文被再版了9次。。多数的黑人知识精英是随着废奴运动而成长起来的。

蒸汽机的应用带来欧美地区工业化潮流。工业资本家奔走世界各地寻找“自由贸易”、“自由劳动”、“自由殖民地”。奴隶贸易、黑奴劳役对于工业资产阶级来说已无利可图了。1807年英国率先颁布奴隶贸易禁令,各国纷纷效仿,废奴主义运动兴起,在非洲西海岸出现了由获得自由的欧美黑人组成的新型殖民地。它们都以“自由”一词命名。英国在塞拉里昂建弗里敦(Freetown),法国在加蓬建利伯维尔(Liber Ville),1847年美国建立利比里亚(Liberia)共和国。在这里废奴主义者和教会办报纸、建学校培养黑人知识分子。其中霍顿*阿非利堪纳斯·霍顿(J. Africanus Horto, 1835—1883),生于塞拉利昂木匠家庭。1855年从福拉湾书院(Forth Bay College)转到英国攻读医学,10多年后回国成为著名军医,但同时研究西非史地,发表《西非国家和人民》(1868)等著作,启发黑人的自觉和种族意识。See, Christopher Fyre and Africanus Horton, West African Scientist and Patriot, Oxford, 1972, pp.216—217.与布莱登*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Edward Wilmot Blyden, 1832—1912),生于西印度群岛,在美国读书,通晓七八种语言,1861年出任利比里亚学院教授,又任国务卿,不久辞职,在西非各地办报刊,宣传“非洲个性论”(African Personality)。See, Edward Blyden, Christianity, Islam and the Negro Rac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7, p.227.又参见:[英]理查德·韦斯特:《回到非洲去,塞拉勒窝内和利比里亚史》(中译本)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71—402页;李安山:《论西非民族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发展》,《西亚非洲》1985年第6期,第40—46页。成为泛非主义著名先驱人物。霍顿著有《西非国家和人民》等著作,用非洲史地启发黑色民族觉醒。布莱登著有《流血非洲的呼声》,提出“非洲个性”论,认为黑色人种与其他种族有同样智慧,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在英美学习过,深知大西洋文明的精髓。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代表的大西洋文明宣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主义思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制原则。泛非主义先驱者们能传承此人类的先进文明是十分难得的。但他们仅仅是个人努力,脱离广大群众,活动范围有限,局限了宣传效果。

19世纪后期,由于电力与内燃机技术的应用和化工、冶金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和社会的大变动。新工业需要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在美国,黑人知识分子增多了。被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的黑奴的第二、第三代,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大多数并没有改变受剥削受歧视的处境。在非洲,垄断资本主义注重资本输出,扩大殖民地占领,也开始出现新一代的黑人知识青年。他们不满足于著书立说只搞宣传,要搞实际的群众运动。于是,作为泛非主义运动的第一代骨干力量出现了,代表人物是美国黑人问题学者杜波依斯*威廉·E·B·杜波依斯(Willinm E. B. Du Bois,1868—1963),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自由了的黑人家庭。16岁流浪他乡,半工半读,对下层黑人生活深有体会,后成为哈佛大学博士、社会学教授,投入黑人运动。早期文章于1905年编辑成《黑人灵魂》一书,影响甚广,我国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了中译本。《杜波依斯自传:九旬老人回首往事的自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66年版。See,Imanvel Geiss, Translated by Ann Keep, The Pan-African Movement: A History of Pan-Africanism in America, Europe and Africa, New York: Africana Publishing Co., pp.1—150; p.176.。他也是政治活动家,被誉为“泛非主义之父”。他为了黑人的解放,追求非洲人的团结统一,从1890年起,一方面在大学任教,另一方面创办黑人报纸,提倡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参与创办黑人妇女协会、黑人学院等组织保卫黑人公民权。1897年他提出“泛尼格罗主义”口号,要求都来关心全世界黑人的命运,并开展群众运动。

这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国际交流也出现新情况,许多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兴起了。据统计,19世纪50年代民间国际会议只有18次,到80年代增至475次*参见梁西:《现代国际组织》,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页。。特别是1864年组建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到1889年扩大为第二国际。它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发动工人运动,居然使世界资本家被迫接受“每天工作8小时”的倡议,5月1日成为公认的国际劳动节。这使泛非主义骨干们倍受启发、鼓舞。这时,美国政府为了加强与拉美国家的联系,打起泛美主义旗号,举办了泛美会议。这种运作方式对于泛非主义者也是启发。出生于海地的尼托·西尔万在1897年来到埃塞俄比亚,请求这个非洲被瓜分后唯一保留独立国地位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牵头建立国际黑人组织,为世界黑人谋取人权,但未能实现*尼托·西尔万(Benito Sylvain)1897年到埃塞俄比亚后在孟尼利克二世身边工作。他代表埃塞俄比亚出席泛非会议,还推荐孟尼利克为泛非会议的名誉主席。See, Getachew Metaferia, Ethiopia, A Bulwark Against European Colonialism and Its Role in the Pan-African Movement, in Paulos Milkias & Getachew Metaferia, eds., op. cit., p.203.参见:王玉华、潘良:《埃塞俄比亚在推动非洲一体化中的作用》,《西亚非洲》2013年第1期,第132—135页。。另一位来自特立尼达岛的西尔威斯特-威廉姆斯在伦敦开办了律师事务所,同时鼓动黑人运动*亨利·西尔维斯特-威廉斯(Henry Sylvester Williams ,1868—1911),生于特里尼达岛,留学英国学法律,在外地从事黑人运动,是泛非运动创始人之一,据尔后考证,是他首先提出泛非主义(Pan-Africanism)一词。Colin Legum, Pan Africanism: Ashert Policical Guide, New York, 1962, p.24.。1899年,他在伦敦创建“非洲协会”。他将杜波依斯的“泛尼格罗主义”口号,改为“泛非主义”,积极酝酿召开世界性的黑人代表会议。这一动议得到杜波依斯和西尔万等人的支持,他们正式举起了泛非主义的大旗。

上述可见,长期的被压迫生活在海外非洲裔中萌生出早期泛非主义思想:1、对殖民主义有深仇大恨,不仅反对殖民者的政治、经济压迫,而且着重要反对精神奴役,要求取缔对黑人民众的种族主义人身枷锁。2、它的发源地不是非洲而是美欧地区。它与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它的先驱们是受近代西方自由、民权思想的启迪而提出自己理念的。3、“非洲统一”理念作为一种梦想早已有之,海内外非洲人渴望有这样的美好家园,同时这作为一种宣传口号,可以使黑人同胞团结起来。

二、泛非主义运动正式启动,成为世界第三面反殖民主义大旗(1900—1945年)

泛非主义的政治表现是泛非主义运动,正式起点是1900年7月23日第一次泛非会议在伦敦的召开,发表了由杜波依斯起草的《致世界各国呼吁书》,成立“泛非协会”,出版《泛非》月刊,从而举起了泛非主义大旗。正如杜波依斯所说:“这次会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此在辞典中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了‘泛非’一词。”*杜波依斯:《非洲——非洲大陆及其居民的历史概述》(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159—160、160页。他又说:“大会没有能得到非洲本身的广泛支持。”甚至“在整整10年以上的期间,没有人再提起它”④杜波依斯:《非洲——非洲大陆及其居民的历史概述》(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159—160、160页。。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组建国际联盟,一时间有关国际和平与正义、民主的议论很多。这对杜波依斯等泛非主义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加之在俄国、欧美诸国掀起的革命运动高潮也给他们以鼓舞。1919年2月杜波依斯等人赶在凡尔赛和会之前,在巴黎举行了第一届泛非大会,会议决议是向国际联盟的请愿书,接着于1921年、1923年、1927年又召开了三届泛非大会*参见舒运国:《泛非主义史1900—2002》,第77—85页。,这些大会向世界黑人宣扬了泛非主义理念。

与此同时泛非运动还有两种表现:一是在美国,马库斯·加维*马库斯·加维(Marcus Garvey, 1887—1940),生于牙买加,印刷工人出身。从事工人运动,1914年创建世界黑人进步协会,1916年到美国活动,协会成员达400万人。参见威廉·福斯特:《美国历史中的黑人》 (中译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485—495页。See, Amy Jacgues Garvey Compiled, Philosophy and Opinions of Marcus Garvey, London, 1967, Part two, p.138.发起了“返回非洲”运动。1920年他在纽约的哈莱姆区召开了世界黑人协会代表大会,发表了《世界黑人权利宣言》,他创办的刊物《黑人世界》用多种文字发行到世界各地,吸引了400—500万人。二是在非洲本土也有了泛非主义活动。1920年,凯瑟利·海福德*凯瑟利·海福德(J. E. Casely-Hayford,1866—1930),毕业于塞拉利昂的福拉湾学院,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896年成为著名律师,在西非参加“保护土著居民权利协会”的活动。他的逝世导致国民大会党停止活动。参见陆庭思、刘静:《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8—101页。领导组建西非国民大会,争取黑人的民族权利,创办刊物《英属西非评论》。在南非,1912年成立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使泛非主义开始在南部非洲传播。但是,1929—1930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法西斯猖獗及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泛非运动又遇挫折,再次出现消沉期。

从1900年到1945年间泛非主义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1、宣扬民族个性论,反对种族主义,促进黑人民众的觉醒。布莱登提出的“非洲个性论”得到发展,强调黑人要为自己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而自豪*参见徐济明:《西非现代民族主义的先驱者布莱登》,《西亚非洲》1988年第1期,第38—44、43页。。杜波依斯继承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在《黑人的灵魂》、《黑人的过去和现在》诸多著述中用大量史实论证黑人光辉文明的存在。第一次泛非大会决议明确提出要“抹去对黑人的谎言”*唐大盾选编:《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1900—190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二战期间,桑戈尔主张“黑人传统精神论”。他用诗歌和文艺复兴运动形式加以推广。他解释这种“传统精神”就是黑人全部价值观的总和。它将作为一种敲不碎的坚果武器来捍卫“黑人性”的存在*桑戈尔(Leopold Sedar Senplod,1906—2001), 生于塞内加尔一花生出口商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文学院,20世纪30年代成为诗人,与其他黑人文学家一起提倡“黑人传统精神”(Négritude)。1945年代表塞内加尔入法国议会。1960—1980年首任并蝉联塞内加尔总统。参见张宏明:《黑人传统精神运动产生的历史氛围》,《西亚非洲》1994年第3期,第50—57页。又参见张象等编著:《塞内加尔、冈比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3—86、103—106页。。

2、大力宣扬理想的“非洲统一”论,主张要在“非洲人的非洲”口号下建立一个统一的“非洲合众国”。加维领导的“返回非洲运动”提出“非洲应当属于当地和在外的非洲人”,他的口号是:“让非洲成为国家群星中的一颗明星!”*Amy Jacques Garvey Compiled, Philosophy and Opinions of Marcus Garvey, London, 1967, p.138; p.174.但他的举措未能成功,他的“非洲统一”仅有宣传作用。这时期杜波依斯等人的“非洲统一”论也主要是促进黑人团结,起宣传作用。作为一种理想,它迎合广大黑人思乡情和梦想当家作主的心理。故有学者将此表现称作“大陆性”和“种族性”的民族主义特点*参见李安山:《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37—48页。。

3、主张斗争方式的非暴力论。杜波依斯认为只是要呼唤出人类的理性和同情心,用和平革命和变革是可能的。所以他热衷于办报纸、搞集会、策划请愿等活动。第一次泛非主义大会在1919年举办,为的是向国联请愿。从当时的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泛非主义者采取这一策略是正确的,有利于完成宣传教育、促使黑人民族觉醒的首要任务。

4、弘扬非洲传统文化理念,提倡全非洲各民族文化的包容。如何对待相邻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这是世界性问题。与黑非洲文化最相近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外来文化中最突出的是基督教文化。泛非主义的先哲们都以友好和崇敬的态度对待它们。布莱登就著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尼格罗人种》一书,赞美穆斯林文化给广大黑人提供了“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护身术”⑥参见徐济明:《西非现代民族主义的先驱者布莱登》,《西亚非洲》1988年第1期,第38—44、43页。。泛非主义者信奉基督教的有不少。他们反对殖民主义者利用基督教,但不反对基督教文化,主张基督教非洲化。乔治·帕德莫尔明确地说:“泛非主义主张要在尊重人的个性和平等地位基础上实现种族共处,既反对白人种族主义,也反对黑人沙文主义。”*乔治·帕德莫尔(George Padmore,1902—1959),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参加过美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被开除后成为泛非运动骨干。1937年组织国际非洲事务局,筹备第5届泛非大会。See,George Padmore,Pan-Africanism or Communism? London, 1956, pp.378—379.

总之,20世纪前期泛非主义的主旨是唤醒深受压迫的黑色民族沉睡的心灵,培育民族意识,激发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对黑色民族来说,当时主要任务还不是求自治与独立的问题。

这样的民族主义在被压迫民族中属第三面反殖民主义大旗:

第一面大旗出现在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土耳其、伊朗和部分拉美国家。在这里帝国主义驯服了当地统治者,民族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必须反封建,反封建就是反帝。民族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这面大旗的代表性理论*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正式阐发“三民主义”。半殖民地各国的民族革命纲领都与此大同小异。例如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在主张抗击协约国帝国主义入侵的同时,也进行废除封建专制的苏丹制与哈里发制。。

第二面大旗出现在殖民地国家,如印度、缅甸、印尼等地。殖民者在20世纪初已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统治与经济剥削制度,培养起层层的统治代理人。殖民者的 “双重使命”,扩大资本输出造成千百万农民与手工业者的破产,也促使民族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在这里民族主义革命常常从争取民族自治入手,开展非暴力斗争。印度国大党提拉克提出的政纲和继承者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是这一类型民族主义大旗的代表*提拉克(Bal Gangaolhar Tilak, 1856—1920),20世纪初提出《司瓦拉吉纲领》,要求民族自治、使用国货、发展民族教育等内容。甘地(Mohand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留学英国学法律,在南非印度人中进行反种族主义斗争,1915年返回印度领导国大党从事群众性反英不合作运动,被称为“圣雄”(Mahatma)。。

第三面大旗要属泛非主义了。它不是升起于非洲某国,而是诞生于世界各地黑色民族之中。无论是从人数之多、地域之广而论,还是从内容的独特性而论,都应该排列为世界级的一面反殖民主义大旗。

三、泛非主义运动重心转移到非洲发展为泛非民族主义(1945—1963年)

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第二代的泛非主义运动骨干成长起来了。代表人物有恩克鲁玛*克瓦米·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 1909—1972),生于今加纳滨海一小村落,自幼入教会学校学习,后成为小学教师,参加过西非国民大会的活动。1935年到美国留学,入林肯大学,成为杜波依斯和加维的追随者。1945年后成为泛非运动和非洲独立运动重要领导人,加纳首任总统,1966年被政变推翻。参见《恩克鲁玛自传》(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1—51页。、阿齐克韦*恩纳姆迪·阿齐克韦(Nnamdi Azikiwe, 1904—1996),昵称“齐克”(Zik),祖籍为东尼日利亚的伊博族人,但出生于北尼日利亚,父亲为英国殖民军中一办事员。自幼随父流动,就读教会学校,1925年赴美,深受杜波依斯影响,1934年回国创办报刊,宣传泛非主义。他对《大西洋宪章》中“四大自由”积极宣传,并于1943年向英国殖民大臣提交一份《大西洋宪章和英属西非》的备忘录,颇有影响。1944年创建“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会议”,领导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10月尼日利亚独立后出任总理和首届总统。See,Zik, A Selection from the Speeches of Nnamdi Azikiw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1, pp.2—112.和肯雅塔*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1895—1978),肯尼亚的吉库尤族人。1928年代表本族赴英国请愿而显露头角。1933年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后又在英国攻读人类学。他参与了第五届泛非大会筹备工作。参见:[英]杰里米·默里-布朗:《肯雅塔》(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3—193页。等人。他们与第一代泛非运动骨干不同,多来自非洲本土,在英美留学成为泛非主义者。他们还都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比老一代激进。他们的愿望是要在非洲本土开展泛非运动,使殖民地非洲获得自治与独立。

借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带来的大好形势,1945年10月15—21日第五届泛非大会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这次大会是泛非运动转折点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新的起点。代表多来自非洲,会后泛非运动的活动重心由国外转移到非洲本土。大会发表了由恩克鲁玛等年轻领导人起草的决议书。呼吁非洲的完全自治与独立。恩克鲁玛在会后回到非洲,1957年3月6日领导建立黑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加纳,翌年几内亚独立,1960年出现“非洲年”,有17个国家独立。恩克鲁玛还根据他的非洲民族文化的包容理念,接受了纳赛尔的“三环外交”思想,与北非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1958年第一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在阿克拉召开,1960年举行第二届会议,1958—1961年还举行了三届全非人民大会。1963年5月25日非洲统一组织在亚的斯亚贝巴宣告成立,30位非洲独立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这一切都显示非洲觉醒了,这是泛非主义在非洲本土初步实践的成果。

这时期泛非主义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非洲民族革命目标的升级。如果说过去的革命主旨是使黑色民族能获得自由,在精神上振作起来,现在则要获得实际的全非洲自治独立。从这时起泛非主义演变为泛非洲的民族主义。第五次泛非大会决议中的《告殖民大国书》和《告殖民地人民书》及当年恩克鲁玛发表的《争取殖民地自由的道路》一书,都将非洲革命的任务首先确定为“争取完全的自治和独立”。它不是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同时进行,而是将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先确定为民族革命,推翻殖民统治。革命动力除了工农大众和受过教育的民族知识分子外,还吸收曾为殖民统治服务,但愿意参加民族阵线的人士*张象、黄若迟:《论加纳独立的性质》,《世界现代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48—261页。。非洲酋长不同于亚洲国家封建主。再者,英法老殖民主义在二战中被削弱了,他们受世界革命巨浪的冲击,实行退让政策。英国搞“宪政改革”,法国搞“非殖民化”,这就使非洲各国的民族革命任务有自己的特色。

2、改变革命道路的非暴力论绝对化。恩克鲁玛曾十分崇拜甘地主义,但在争取加纳独立进程中他探索了“积极行动”方式,对甘地的非暴力途径有所改变*参见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第67—75页。。他对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武装斗争采取了支持态度。他还支持比属刚果的卢蒙巴及其追随者捍卫独立的武装斗争。这在泛非主义者中赢得了普遍赞同。

3、“非洲统一”论从理想走向现实。按照泛非主义的原先理念,取得独立后的恩克鲁玛发表《非洲必须统一》一书*Kwame Nkrumah, Africa Must Unite, London: Heinement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63. p.220. See, Kwame Arhin, The Life and Work of Kwame Nkrumah, Accra, Sedco Publishing Limited, 1991. pp.236—253.,认为加纳可成为组建“非洲合众国”或“自由非洲国家联盟”的基地。但更多的泛非主义者从实际出发,认为“非洲统一”可以分步骤进行,特别是当时的非洲已出现了两个集团,面临分裂。一是“非洲-马尔加什联盟”,后称“蒙罗维亚集团”,大部分是法语非洲国家,与法国签订了合作条约,有西方背景。另一是由加纳、几内亚、埃及等6国组成的“卡萨布兰卡集团”,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美苏的“冷战”格局使其他各洲的国家出现对峙局面。非洲能否避免将是严峻的考验。在此关头,泛非主义运动多年的关于“非洲统一”的教育和宣传起作用了。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塞古·杜尔(Ahmed Sekou Joure, 1922—1984),几内亚的马林凯族人,外曾祖父萨摩利·杜尔是历史上抗法民族英雄。他于1941年成为邮电职工会领导人,后参与了法属西非的民族联盟和民主党的创建工作。在他领导下1958年几内亚独立后拒绝参加法兰西共同体。他的名言是“宁要贫困的自由,不要富足的奴役”。、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海尔·塞拉西(Haile Selassie,1892—1975),原名塔法里·马康南,其父是孟尼里克二世的至亲,他在该皇帝女儿即位后任摄政王。1930年加冕皇帝,称海尔·塞拉西一世,1935—1941年领导抗击意大利法西斯占领的斗争,与英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他很早就接受泛非主义,希望非洲保持统一局面,故为非洲统一而积极协调。See, J. Ayo Langley, ed., Ideologies of Liberation in Black Africa, 1856—1970, London, 1979, pp.331—337.与尼日利亚总理阿齐克韦等用泛非主义进行调解,他们从实际出发,当看到新独立的非洲国家谁也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时,便主张先组成松散的国家政治联盟*参见唐大盾:《阿齐克韦的“新非洲的哲学”与非洲统一思想》,《西亚非洲》2013年第1期,第37—50页。。1963年5月30个非洲国家首脑在亚地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一份宪章,两个集团联合为非洲统一组织。这是泛非民族主义的一项重大成就。

四、“非统”使泛非主义务实调整,非洲民族主义大发展(1963—2002年)

1963年“非统”建立后的非洲面临三方面任务。一是要使已获得独立的国家得到巩固稳定。由于殖民统治遗留下的祸根导致独立后出现领土争端、边界战争、部族或地方民族冲突以及难民问题等,使新生国家不得安宁。经济不独立问题也困扰这些国家的稳定和生存。二是要实现全大陆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当时非洲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未获独立,主要集中在中南部非洲。三是要应对国际形势巨变带来的挑战和冲击。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滞胀使非洲在80年代出现“失去发展10年”。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又促使非洲 “边缘化”*参见钟伟云:《全球化与非洲边缘化》,《非洲变革与发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终结带给非洲的是多党制风潮*参见陈公元:《非洲“多党民主”浪潮剖析》,《西亚非洲资料》1993年第1期;又见贺文萍:《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研究》,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使非洲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突显出来。

在此情况下,既需要坚持泛非主义的团结统一原则,又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改革。于是,泛非主义在此时期便有如下新特征的表现:

1、探索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发展道路。这是泛非主义新课题。当时出现两条道路:一是“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二是“非洲社会主义道路”。前者基本顺应西方模式进行,后者则需要新探索。激进的泛非主义者热衷后一方面的工作。例如,恩克鲁玛率先发表《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良知主义》等著作,提倡用“非洲社会主义”来发展和巩固非洲的独立*参见张象:《论恩克鲁玛政治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南开史学》1989年第1期,第197—209页。。塞古·杜尔、尼雷尔、桑戈尔等人积极配合发表理论文章。共有23个国家宣布奉行非洲社会主义,还形成几种类型:阿拉伯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唐大盾等主编:《非洲社会主义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96页。。其中搞村社社会主义的居多。尼雷尔*尼雷尔(Julius Kambarag Nyerere,1922—1999),生于坦喀尼喀的拉纳基族,留学英国,从1945年起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成为领导人。1961年坦喀尼喀独立后任总理,1964年坦喀尼喀与桑给巴尔合并后任总统,1968年被推选为第三世界经济南方委员会主席,1985年让贤退位。发表有《自由与统一》等著作。提倡的“乌贾马”运动是典范。他说:“让我们沿用古老的社会主义,消除它的弊病,然后利用我们自己的或从发达国家中借鉴的现代知识和经验来改善这一社会主义。”*乌贾马(Ujama),斯瓦希里语,意指集体的传统大家族村社。引文自尼雷尔:《农村社会主义》(1967年)。章培智译自斯瓦希里文单印本,见齐世荣、张象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3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6页。显然这与共产党国家奉行的社会主义全然不同,仍属民族主义,主要解决维护民族独立问题。科特迪瓦等国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一度经济发展良好,但随着非洲的“边缘化”,它们与搞非洲社会主义的国家一样经济一蹶不振。事实说明有关非洲发展道路的理论与政策都尚待探索。

2、调整构建民族国家的标准和举措。泛非主义构建民族国家的目标曾是“非洲合众国”。恩克鲁玛曾设想这样的国家将有全非洲的统一经济计划、统一的军事战略和军队、统一的对外政策*唐大盾选编:《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282页。。为此要“废除和修改”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边界与诸多事项。但现实情况是新独立国家正为此而发生各种冲突。必须改变泛非主义传统的设想才能维持和平与安全,否则相互纷争的独立国家将都不复存在。1964年7月“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决议》,要求所有非洲国家尊重独立时的现存边界。从理念上讲这是对殖民政治后果的一种妥协,但却对新生独立国家安全有利。关于新独立国家政体,当时非洲有30个国家实行一党制,9个国家是禁党制。苏东的剧变一党制失败了,这使非洲各国把目光移向了多党制。西方大国为了使非洲纳入西方体系,有意推动非洲多党化浪潮。于是武装暴动、国家间冲突席卷众多的非洲国家。1990年“非统”第26届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非洲政治、社会、经济形势和世界发生根本变化的宣言》,强调非洲国家要根据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决定自己的民主制度。第28届首脑会议又强调,要在不受外部势力影响的情况下完全自由地决定各自政治制度。

3、提出“一体化”论务实经济。这是发展 “非洲统一”论的新举措。理想的“非洲统一”论曾主张建立全非洲的银行,实行统一货币。这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来说是很不现实的。所以“非统”从成立之日起就在宪章中规定,要把通过协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合作,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宗旨。1973年的“非统”首脑会议为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正式提出“经济一体化”方案,主张和支持在某一经济领域、某一地区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和经济共同体。1980年宣布了《拉各斯行动计划》,主张在“集体自力更生和自主发展”方针下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进入90年代,根据形势变化又进行调整。“非统”指出,“非洲正在步入一个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崭新历史纪元”*唐大盾选编:《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第232页。。1991年“非统”制订了《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在坚持联合自强战略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设计了进行路线图和时间表,计划在34年内分6个阶段完成。这种重视经济的务实精神,是有作用、有收获的。约从1996年起非洲经济终止了连年下滑,开始持续增长。

4、对于非洲国家争取独立的途径,从“非暴力论”完全转向“多途径论”。这时期尚未独立的葡属非洲和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都顽固地奉行暴力镇压政策,必须针锋相对。几内亚比绍革命领袖卡布拉尔*阿米卡尔·卡布拉尔(Amicar Cabral, 1924—1973),生于几内亚比绍,1951年毕业于里斯本大学,回国从事反葡萄牙殖民统治斗争,创建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兼任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政治顾问。1963年起领导开展了10年武装斗争。1973年1月20日正当几内亚比绍宣布独立时,他被暗杀。其论著主要有《几内亚比绍革命》等。从本国革命实际出发,提出了暴力革命论。他的著作得到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革命者的普遍赞同。“非统”也多次发表宣言肯定武装斗争在葡属各殖民地的必要性。在津巴布韦,穆加贝*穆加贝(Robert Mugabe, 1924— ),津巴布韦绍纳族人,在南非读大学,毕业后任教师。1957年赴加纳从教,深受恩克鲁玛影响。1960年回国从事民族革命,1964年被捕,坐牢10年。出狱后领导游击战争,同时与当局进行和平谈判。1980年1月他领导的民族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由他组阁,任独立后首任总理。面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者的顽固态度,采用非暴力与武装暴力相结合的斗争方式。最后迫使英国殖民者和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者接受谈判,从而赢得津巴布韦独立。这种新的斗争道路在纳米比亚*纳米比亚原名西南非洲,1920年被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南非托管,1949年又被吞并。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努乔马等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后在联合国调解下,双方谈判,通过大选,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独立。和南非继续发展,也取得新胜利*在南非发生沙佩维尔惨案后,1961年开始武装斗争,组建曼德拉领导的“民族之矛”军事组织。80年代末曼德拉出狱后改变策略与当局谈判,通过大选,1994年4月新南非建立。。这反映泛非主义的“暴力论”并不全然抛弃原有的“非暴力”。

5、扩大与创新民族文化包容论。“非统”为与阿拉伯的文化关系更亲密,采取不少举措,例如在马里成立“非洲、阿拉伯文化学院”。1977年开始不断举办非洲—阿拉伯首脑会议促进双方的联系。随着南部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黑人与非洲白人间的民族文化关系愈显突出。对此问题,穆加贝的表述是:“我们从不憎恨白人,我们憎恨的是白人的种族至上哲学。”*何丽儿:《南部非洲的一颗明珠——津巴布韦》,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页。在此问题上曼德拉的民族主义适时应变,将泛非主义的文化包容论发展到更高水平。他说:“我们新的民族将包括黑人和白人、祖鲁人和阿非利卡人,以及说其它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2013),生于特兰斯凯首府的一山村酋长家庭,毕业于黑尔堡大学。1944年加入非国大,1960年领导“非洲之矛”进行武装斗争。1963—1990年入狱,1994—1999年任新南非总统。参见:李安山:《论曼德拉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西亚非洲》1997年第3期,第1—6页;李新烽:《论曼德拉精神及其产生的原因》,《西亚非洲》2014年第6期,第65—80页。

总之,“非统”组建后的38年间对泛非主义进行的务实调整与改革,发展了非洲民族主义,极力克服非洲民族主义的消极表现,诸如部族主义、极端原教旨主义等。从而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效,非洲大陆整体独立的实现就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功绩。1415年殖民主义者占领北非的休达,开始世界性殖民化进程。这是世界史上最黑暗而漫长的一篇章。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这黑暗历史的终结,怎能不让全世界正义的人们感到欢欣鼓舞呢!

五、“非盟”建立使泛非民族主义又彰显新特征(2002年以后)

非洲在完成整体独立大业后将向何处去?将如何发展?面对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多极化的诸多严峻挑战将如何应对?这是摆在奉行泛非主义的非洲各国领导人和学者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时人们再次想起前辈恩克鲁玛的警告:“我们要么联合,要么灭亡。”*Kwame Nkrumah, Revolutionary Path, 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73, pp.233—234.又见[埃塞]马莫·穆契著、潘华琼译:《泛非一体化:非洲自由繁荣之路》,《西亚非洲》2001年第2期,第48页。“非统”从1999年开始酝酿,到2002年7月9日,在德班正式宣布非洲联盟成立。“非统”秘书长萨利姆评论说:“非洲联盟的成立是这个大陆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伟大的泛非主义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创始者们的愿望得以实现。”*萨利姆(Salim Ahmad Salim,1942— ),生于桑给巴尔的奔巴岛,留学印度、美国,1964年起为坦桑尼亚联合政府的驻外使节,曾当选联合国大会主席,后任外交部部长、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89年与1993年两次当选“非统秘书长”。这是他在“非统”组织第37届首脑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参见新华社赞比亚卢萨卡2001年7月9日电。从此,泛非主义又进入新阶段,也表现出新的历史特征。

1、“非洲统一”论从愿望到实践又迈出新的一大步。 “非统”建立是该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非盟”建立则是第二步。非洲统一功能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环保诸领域的全面合作;运行规则也有所突破,提出“非漠视原则”,如果成员国内发生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非盟”就会突破“不干涉内政”的束缚进行干预;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是其成员国,许多地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夏吉生:《继往开来话非盟》,《西亚非洲》2004年第1期;杨立华:《非洲联盟十年:引领和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西亚非洲》2013年第1期,第65—83页。。非盟的权威性更强了。

2、实现非洲复兴梦成为新时期泛非主义的主要宗旨。南非前总统姆贝基*姆贝基(Thabo Mvuyelwa Mbeki,1942— ),生于东开普省一教师家庭。父亲是“非国大”元老。自幼参加革命,曾在英国、苏联留学,长期在“非国大”国外总部负责外事工作。1994年任副总统,1999—2009年任总统,曾组建“非洲复兴学会”,举办“非洲复兴节”。参见钟伟云:《姆贝基非洲复兴思想内涵》,《西亚非洲》2002年第4期,第14—17页;又见李新烽:《悲情英雄姆贝基》,《西亚非洲》2009年第1期,第54—58页。继承曼德拉思想,最先对此问题进行理论和政策方针的探索。1997—2001年他发表系列著述,认为复兴之路主要是使经济再生,实现真正的工业化;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行有效的民主化,为此要进行系列改革。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对如何实现泛非主义的新目标提出具体建议,并明确提出“实现非洲梦”的口号。非洲联盟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主席恩克萨扎纳·德拉米尼·祖马在2013年5月25日庆祝“非统”成立50周年大会上宣称:非洲要把握自己命运,开始非洲复兴的起步。她用大量图片设计《2063年议程》,展示50年后非洲面貌。这表现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实现非洲复兴梦的决心。

3、“非盟”主张全方位外交,谋求非洲的和谐与世界和平。“非统”时期的非洲国家为争取独立必须与宗主国和其同盟国对抗,不可能有全方位的外交。如今到“非盟”时期情况不同了。它的外交空间空前地扩大。它能代表所有非洲国家对有关非洲事务在第一时间表态,此话语权不能不使各国政府和各种国际组织重视。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面临的环境、生态、安全、反恐等问题都需要非洲国家的参与和回应。非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能少的重要成员。

4、非盟建立使非洲与发展中国家的同盟关系更上一层楼。非洲国家曾是不结盟运动和南南合作的骨干力量。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长期任南方委员会主席,策划南南合作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崛起与非盟的建立使这种战略从规划变为实践。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集团就是重要的实践步骤。南非经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它与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结盟将影响整个非洲。它赞同中国主张: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小 结

从泛非主义的历史演变,可以明显看到非洲民族主义有如下特点:

其一,它有异常强烈的求生存独立,谋发展复兴的愿望,但也有十分艰难复杂的实践道路。非洲国家与中国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同属命运共同体,同遭受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和掠夺,是天然的战略同盟,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难更深重,导致非洲的贫穷落后更严重。非洲复兴梦的实现将是长期的,需要非洲民族主义者坚定意志不断地探索。

其二,它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保持非洲的统一,维护非洲的团结。尽管不断有内部的分歧和派别之争的出现,但都能在泛非主义原则下求得一致,从而彰显出一种非洲美德。特别是全非洲实现独立之后由于泛非主义追求多种文化与各宗教的包容共存,这使“非洲统一”目标将更展宏图。

其三,它有不断地务实调整改革的经历与成效,从而使非洲民族主义能与时俱进,克服难关,妥善处置新问题。所以评价泛非主义与非洲民族主义,不能仅根据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某国的表现来做结论,必须用历史视野,全面综合地观察研究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其四,它与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有着双重性与两面性的关联。它痛恨西方殖民主义,但它的产生地和思想源泉又出自西方,几代泛非主义精英都留学西方国家。西方资本吞噬整个非洲造成其贫穷落后,但为了利润它们也带去一些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制度及法制理念。这些对独立后的非洲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非洲国家要扩大外交空间也需吸收西方国家的投资。非洲将和东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往来。这是非洲民族主义者必要的举措。

总而言之,我们研究非洲问题要从非洲的实际出发,注重非洲的历史特点,应从非洲人民的视角看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中国视角看非洲,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中非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汪谦干

On the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Features of Pan-Africanism,the Purport of African Nationalism

ZHANG Xiang

(College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Pan-Africanism is the nationalism of Africa.The foundation of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OAU) and African Union(AU) was promoted by the Pan-Africanism Movement one after another. Now Pan-Africanism are guiding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African renaissance.This article has exposed the cause and develop of Pan-Aficanism. This article will help readers know about the nationalism of Africa and this country.

Pan-Africanism;nationalism of Africa;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African Union(AU);African renaissance

K405

A

1005-605X(2016)03-0005-11

张 象(1934- ),男,山西临猗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黑人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非洲行记(三十三)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黑人谈河流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鼓,打起来
黑人音乐舞蹈文化对桑巴舞的影响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