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注含氯化钾溶液所致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2017-01-29马从莎
马从莎
·综述·
外周静脉输注含氯化钾溶液所致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马从莎
钾离子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之一,患者常因呕吐、禁食等因素导致低血钾,为了纠正低血钾,维持电解质平衡,临床上常常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含氯化钾溶液来补充患者机体钾离子的不足,但是,在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过程中患者常出现静脉穿刺的局部或同侧肢体疼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对该护理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广大医护理人员所关注的,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静脉输注;氯化钾;疼痛;研究进展
1 氯化钾导致疼痛的机理和相关因素
1.1 氯化钾导致疼痛的机理
钾离子是一种致痛因子,可直接刺激血管壁,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甚至痉挛,致血流速度减慢,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较高,而引起局部疼痛[1]。钾离子还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升高,诱发疼痛反射,刺激局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膜通透性改变,产生钠离子和钾离子外流,加剧了疼痛的程度[1-2]。
1.2 氯化钾导致疼痛的相关因素
(1)解剖生理因素:人体的表层痛觉感受器是位于皮肤各层的游离神经末梢,没有髓鞘包裹的轴突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间,其分布密度较大,对刺激较敏感[1]。同时,反映疼痛程度的感觉神经多伴浅静脉走行,且越靠近身体皮肤表层,疼痛敏感性越高[3]。
(2)自身因素:人体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个体的不同疼痛反应。其影响因素除了与个体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的特点外,也与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的文化教养、注意力、情绪、个人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
(3)输液因素:选择的输液工具不当(输液器、针头型号)会加大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疼痛明显、而静脉穿刺操作方法不当(血管选择不当、滴注速度过快、进针长度过长、进针角度过小、输液时间过长[4])以及穿刺者技术熟练程度存在差异等均会加剧疼痛。
2 疼痛评估工具或方法
2.1 疼痛分级
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无痛为0级;轻度痛为Ⅰ级,表示有疼痛感但患者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中度痛为II级,表示疼痛明显,影响休息;重度痛为III级,表示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2.2 疼痛评估方法
(1)数字评分法: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疼痛的程度,0为无痛,10为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该法简单实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2)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一条长为100 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剧痛,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标定相应的位置;(3)语言等级评定法:具体方法是将疼痛划分为4级(即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通过口述表达。这种方法患者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4)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由六张从微笑直至流泪的不同面部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交流困难的患者。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输液护理
3.1.1 输液器具选择 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能够更有效地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减少微粒对血管的刺激。选用5.0号或5.5号输液针头可减少高浓度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减轻疼痛。杨帆[5]等研究发现,与传统的静脉穿刺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静脉微量输注泵可以精确的保证钾溶液速度的匀速性,避免因滴速改变导致不良情况发生。
3.1.2 提高静脉输入技巧 采用45°或者接近45°角进针,可减轻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血管粗大、脆性好的患者而言,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至对侧使针尖斜面方向向下固定可有效缓解疼痛[6]。抬高静脉穿刺部位肢体高度10~30 cm能够缓解静脉补钾时的疼痛。张丽娟[7]认为抬高输液上肢的角度,使静脉回流加快,药物停留时间缩短,血浆渗透压降低,减少局部血管的刺激能减轻疼痛。此法操作简便,对患者无任何创伤,无需增加费用,患者乐意接受。陆丽丽[8]对100例需要静脉补钾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按摩穿刺点前端皮肤可有效降低局部疼痛的发生率。张红侠等[9]报道,经静脉留置针输入除氯化钾溶液外,同步输入另外一组液体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反应。
3.2 局部应用药物湿热敷和外敷
3.2.1 山莨菪碱湿敷 山莨菪碱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的等作用。张梅[10]等通过对74例急诊科留观室患者按照入室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在滴注氯化钾溶液时将山莨菪碱湿敷于穿刺血管上方3~4 cm皮肤处,对照组在滴注氯化钾溶液时未采取局部外敷。结果显示,对静脉补钾引起的局部疼痛,选用山莨菪碱液局部湿敷,能有效缓解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且方法简便、易操作。
3.2.2 芦荟联合山莨菪碱缓湿敷 伏永艳报道[11],芦荟止痛起效慢但疗效好,维持时间长;山莨菪碱疗止痛效果差而起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芦荟和山莨菪碱联合缓湿敷,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输注氯化钾溶液带来的疼痛。
3.2.3 利多卡因 局麻药外敷具有无创性、简单易行等优点。张春华[12]以2%利多卡因浸湿的纱布敷于自诉疼痛患者的穿刺部位上方湿敷30 min,可缓解静脉补钾产生的疼痛。张瑞敏等研究发现[13],对需经浅静脉输注氯化钾的患者于输注氯化钾前30 min,沿浅静脉走行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表面敷透明贴膜,患者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明显降低。张红顺等报道[14],输液血管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药物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朱悦萍[15]等通过对儿科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患儿,单日给予局部热敷,双日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两种方法减轻疼痛效果比较发现,减轻小儿静脉滴注刺激性药液引起的疼痛,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优于热敷法。
3.2.4 硫酸镁 采用硫酸镁湿热敷可缓解静脉补钾引起的局部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16]。罗长华等报道[17],采用硫酸镁和生理盐水联合湿热敷可有效防治静脉炎及减轻静脉补钾所致的疼痛。常智云[18]对40例急诊输注含钾液体的患者进行研究,用50%硫酸镁方纱湿热敷穿刺针眼上方3 cm处,可有效减弱钾离子刺激所致的局部疼痛。
3.2.5 喜疗妥外涂或联合局部热敷 喜疗妥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具有迅速透过皮肤、改善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等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研究表明[19],喜疗妥外涂或联合局部热敷,均能有效缓解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
3.3 改变输液溶剂
采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作为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陈明慧等研究表明[20],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在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可消除或减轻补钾时的疼痛。陈爱萍[21]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并且有研究证实在500 ml含钾溶液中加入5%氯化钠20 ml,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而且输液前后患者的电解质浓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由于氯化钾自身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人体解剖生理因素、个体疼痛耐受程度等多种主客观原因,经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根据不同的评估工具或方法,对个体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医院护理配置特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等选择适合患者的具体方法。同时,在输注氯化钾过程中,护士应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即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刺激,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朱大年. 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0-246.
[2]Crawford M,Soukup SM,Woods-SS,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rogram[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49-360.
[3]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5-1432.
[4]沈哲. 缓解静脉补钾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2014,7(6):4-9.
[5]杨帆,马新梅,汪文清,等. 静脉留置针与普通穿刺针滴注氯化钾的疼痛观察[J]. 当代护士,2008,1(8):85-86.
[6]热孜万古力·热西提,彭俊英. 热敷及翻转针柄对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致静脉疼痛的临床观察[J]. 新疆医学,2012,42(2):90-92.
[7]张丽娟,杨艳芳,陈惠虹,等. 改变肢体角度减轻输液所致疼痛[J]. 护理学杂志,2003,18(8):626.
[8]陆丽丽. 按摩穿刺点前端皮肤减轻静脉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41-142.
[9]张红侠,梁洁,冯绵云,等. 静脉留置针同步输液对改善患者静滴氯化钾疼痛及依从性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06-208.
[10]张梅,苏琳,孙翾. 山莨菪碱液外敷缓解静脉补钾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57-158.
[11]伏永艳. 芦荟联合山莨菪碱缓解静脉补钾致痛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18-619.
[12]张春华. 2%利多卡因湿敷对静脉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4):303.
[13]张瑞敏,孙娜,马东燕,等.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浅静脉补钾致痛的效果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1332-1334.
[14]张红顺,马忠金. 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预防静脉血管疼痛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3016-3017.
[15]朱悦萍,顾军养.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刺激性药液致小儿输液疼痛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1,10(1):60-61.
[16]蒋夏娟,周静,王琼,等. 60例硫酸镁湿热敷缓解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的探讨[J]. 重庆医学,2015,44(12):1722-1723.
[17]罗长华,王华静. 硫酸镁和生理盐水湿热敷在静脉补钾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34,336.
[18]常智云. 湿热敷缓解氯化钾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7):1441.
[19]龙莹,林航羽,王琴,等. 热敷联合喜疗妥对浅静脉留置针补钾致疼痛的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 当代护士,2013,6(10):125-126.
[20]陈明慧,顾云,李君久,等. 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4-175.
[21]陈爱萍. 静脉补钾缓解局部疼痛的方法探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69.
Research Progress on Nursing Care of Pain Caused by Peripheral Vein Potassium Supplement
MA Congsha Lida-changgeng School of Nursing and Health, Shanghai Lida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anghai 201609, China
Potassiu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ctrolyte, patients often have hypokalemia because of vomiting, fasting and other fact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solution is commonly used to supplement patients with potassium deficiency. However, local or ipsilateral limb pain often occurs at infusion sites and it severely affects patient’s comfort. The research on this nursing problem has been the concern of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care nur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tassium chloride; pain; research progress
R473
A
1674-9308(2017)02-0208-03
09,ebook=220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2.120
工作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立达-长庚护理与健康学院,上海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