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呼吸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2015-08-05谢幸华吕丽芬程小曲刘培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补钾氯化钾雾化

谢幸华 吕丽芬 程小曲 刘培健

谢幸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钾离子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与酸碱平衡、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正常功能的重要离子,当出现低钾血症时可致多系统器官生理功能紊乱,因此对缺钾患者在纠正病因的同时补钾十分重要[1]。临床常用的补钾途径均存在局限性,查找文献,屡现雾化吸入补钾的可行性报道,但在临床并未见推广应用,究其原因,医务人员对其使用的安全性仍有质疑。本课题拟对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的患者治疗前后全程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钾的变化情况,旨在研究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安全性影响,为临床用药途径的选择提供可行、安全的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因病情或药物因素引起中度低钾血症的患者60 例,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8.72 ±8.61)岁;补钾治疗前血清钾浓度(2.67 ±0.16)mmol/L,所需补钾量(2465 ±647)mg;其中高血压病13 例,心力衰竭7 例,冠心病6 例,心律失常4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60.35 ±7.93)岁;补钾治疗前血清钾浓度(2.73 ±0.13)mmol/L,所需补钾量(2612 ±579)mg;其中高血压病15 例,心力衰竭6 例,冠心病4 例,心律失常5 例。入选标准:(1)年龄18 ~75 岁。(2)血清钾浓度在3.0 ~2.5 mmol/L的中度低钾血症[1]。(3)无支气管哮喘及肺功能不全的患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使用其他含钾药物者(如门冬氨酸钾镁、青霉素钾等)。(2)输血者,神志或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基础治疗。常规进行病因治疗。(2)饮食宣教,指导患者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葡萄、桔子、牛奶等。(3)补钾治疗[2],计算补钾的量:须补钾量= (目标值-实测值)×体重(kg)×0.6/1.34。(4)补钾治疗全程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尿量。

1.2.1 对照组补钾方法 在计算所需补钾量后,予10%氯化钾无菌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浓度<0.3%,输液速度<60 滴/min,本组治疗补钾量为(2465 ±647)mg,观察时间为1 d。

1.2.2 观察组补钾方法 计算所需补钾量后,予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治疗,取10%氯化钾无菌注射液注入一次性无菌医用口含式雾化器贮液瓶内,连接中心供氧氧气减压表,采用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入方法[3],先调节压力至0.2 MPa,1 min后再逐渐加大压力至0.4 MPa,释雾量为每10 min 5 ml,以防止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指导患者治疗前尽量咳出气道内分泌物,清洁口腔后,取舒适体位,紧闭口唇用口完全含住雾化器吸嘴,缓慢呼吸,吸入10 min 后间歇5 min 再吸[4-5],以防雾化使肺泡内水分压增加,氧分压急剧下降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甚至出现一过性肺水肿或呼吸困难。本组补钾总量是(2612 ±579)mg,把总量均分为2 次进行,第1 次雾化完毕后,患者休息10 min 后再雾化1 次,治疗时间为(72.36 ±8.43)min,观察时间为1 d。雾化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管道连接有无脱落及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雾化完毕协助患者用温水漱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补钾前、补钾后即时、补钾后60 min 和120 min 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补钾治疗前、补钾治疗后即时、补钾治疗后24 h 抽血检验血清钾浓度、动脉血气分析中pH 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 ±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补钾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呼吸及SaO2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补钾前后各时点呼吸及SaO2 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补钾前后各时点呼吸及SaO2 比较(±s)

注:两组患者补钾前后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P >0.05,无统计学差异

组别 例数 呼吸(次/min)补钾前 补钾即时 补钾后60 min 补钾后120 min SaO2(%)补钾前 补钾即时 补钾后60 min 补钾后120 min观察组 30 21.26±3.02 19.78±4.11 20.12±3.06 19.34±3.66 94.12±4.25 97.35±2.65 97.12±2.88 9 5.35±4.65对照组 30 22.02±4.21 21.36±3.81 23.12±3.04 22.14±2.97 94.61±5.01 94.38±4.91 95.11±3.49 94.86±4.43

2.2 两组患者补钾前后血清钾离子、pH 值及PaCO2,PaO2变化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补钾前后血清钾、pH 值及PaCO2,PaO2 变化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补钾前后血清钾、pH 值及PaCO2,PaO2 变化的比较(±s)

注:两组患者补钾前后各指标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除补钾即时PaCO2,PaO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均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K +(mmol/L)补钾前 补钾后即时 补钾后24 h pH 值补钾前 补钾后即时 补钾后24 h观察组 30 2.67 ±0.16 3.33 ±0.25 3.43 ±0.35 7.37 ±0.06 7.36 ±0.05 7.36 ±0.11对照组 30 2.73 ±0.13 3.41 ±0.27 3.51 ±0.24 7.39 ±0.09 7.37 ±0.09 7.40 ±0.06组别 例数 PaCO2(mmHg)补钾前 补钾后即时 补钾后24 h PaO2(mmHg)补钾前 补钾后即时 补钾后24 h观察组 30 42.33 ±5.15 36.34 ±5.33 41.33 ±6.09 92.17 ±7.63 96.17 ±3.63 93.07 ±6.67对照组 30 41.67 ±7.43 41.37 ±7.43 41.67 ±7.43 91.28 ±8.33 90.18 ±7.53 91.18 ±6.33

3 讨 论

3.1 不同补钾方法均存在局限性 目前在临床中口服补钾和静脉补钾是最常用的补钾途径,也有使用微泵补钾[6]和保留灌肠补钾[7]的报道。口服10%氯化钾溶液最为普遍,但由于氯化钾溶液苦、涩、咸的味道及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治疗依从性差;静脉补钾时浓度不能超过0.3%,尿量在每小时30 ml 以上方可补钾,必需同时输入一定量的溶液,会加重心脏、肾脏的负荷,而且滴注过程中还可出现输液侧肢体疼痛及静脉炎,甚至有外渗导致局部坏死的危险,临床工作中已将氯化钾设为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微泵高浓度静脉补钾必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但静推高浓度的氯化钾可致心脏骤停,且操作要在心电监护和微泵的使用下进行,既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保留灌肠补钾作为一种辅助补钾途径,操作时需要患者体位的配合,部分患者(如心衰、腹水等)未必能配合,且容易引起便意,药物保留吸收不完全。

3.2 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是安全的 由于不同补钾途径均存在局限性,因此近年来陆续有雾化吸入补钾的文献报道[8-9]。本研究显示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效果良好,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与经典的静脉补钾方法比较,补钾效果无明显差别(P >0.05)。但临床并未见推广使用,究其原因,与医护人员对其使用的安全性仍有顾虑有关,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是通过肺泡膜的弥散作用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吸收场所在肺泡,吸入氯化钾有可能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气道痉挛、肺组织水肿或急性肺损伤等危险。肺组织吸入10%的氯化钾有可能直接损伤或通过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和相应介质间接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导致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

判断肺组织有否损伤,可从肺组织病理检查、气道反应情况、炎症因子测定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因素综合分析。关于雾化吸入补钾的安全性动物试验报道证实对呼吸系统是安全的。侯冉等[10]在2008年进行的雾化吸入补钾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氯化钾雾化吸入均不会引起实验组豚鼠气道反应性增加。侯冉等[11]在2012年进行的雾化吸入补钾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也显示(≤10%浓度)氯化钾雾化吸入补钾后豚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а,CPR的表达、肺系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无明变化(P >0.05)。本研究所观察的指标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因此监测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动脉血气分析中pH 的升高或下降可由代谢性和呼吸性疾病引起,pH 每升高0.1 血钾约下降0.7 mmol/L;PaO2是指溶解在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是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基本反映肺泡中CO2浓度,增高表示通气不足,降低表示换气过度。表2显示,两组患者补钾治疗前与自身补钾后即时、补钾后60 min、补钾后120 min 的呼吸、SaO2比较,两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 >0.05),也就说观察组的补钾方法不会使患者呼吸增快或减慢,也不会影响患者SaO2变化;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患者动脉血中pH 值的影响无明显变化(P >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补钾后即时的PaCO2在正常范围内下降,PaO2明显升高,两组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是安全的,不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在补钾的过程中患者可得到氧气供给,使动脉血中PaO2升高,PaCO2下降,对缺氧或同时伴有CO2潴留的低血钾患者更有利。

3.3 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的注意事项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完补钾治疗后气道内有不同程度分泌物增多,这与10%氯化钾氧驱动雾化吸入后改变气道内局部渗透压,在气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使黏膜组织水分移向管腔内,导致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观察组患者经指导有效地咳嗽排痰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本研究显示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人体呼吸系统是安全的,且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价格低廉,因此患者易于接受,雾化溶液无需配制,护士经一般培训就可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及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其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0-824.

[2]陈泳清,钱 辉.氧驱动雾化补钾法在纠正心衰低钾血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7):26-27.

[3]孙 群,张素梅.氧气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96-97.

[4]陈建荣,蔡映云,何川华.气溶胶吸入疗法的临床思维[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595-596.

[5]郭晓菊,郭晓燕.氧气雾化间歇吸入疗法应用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12-1513.

[6]邬庆莲.高浓度氯化钾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6,26(1):62-63.

[7]王彤光.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肛注补钾41 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6):433-434.

[8]陈海燕,陈晓荣,王俊林.不同浓度雾化吸入补钾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803-1804.

[9]杨晓峰,陶连珊,王岐英.雾化吸入氯化钾在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轻度低钾血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A):2886-2887.

[10]侯 冉,孽 燕.雾化吸入补钾及钾对气道敏感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48-1149.

[11]侯 冉,孽 燕.普通级豚鼠不同浓度氯化钾雾化吸入后不同时点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45-47.

猜你喜欢

补钾氯化钾雾化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氯化钾市场成交寡淡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