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集中培训模式的改良与实践

2017-01-29宿传青程愔孙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护理部科室培训

宿传青 程愔 孙燕

实习护生集中培训模式的改良与实践

宿传青 程愔 孙燕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集中培训模式,为达到实习护生满意的培训效果。方法将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进行改良,由护理部集中进行改为护理部、科室集中培训两个阶段,时间由1周改为2周的集中培训。护理部集中培训阶段内容为集中理论授课、技能示范,分组科室阶段采用半天集中学习,半天临床见习。同时要求护生书写培训日记及心得体会。集中培训结束前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延期进入临床实习。结果实习护生、临床教师对集中培训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不适应期缩短。结论改良集中培训模式是实习护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有效方式。

护生;改良集中培训模式;实践

临床实习是护生结束学校课堂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前的重要阶段[1]。实习护生首次上岗时角色递进跨度大,应变能力弱,适应能力差,语言交流能力缺乏,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学生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名准医务工作者,这之间必然要有一种过渡衔接的桥梁,而实习前的培训正是这一实质的内涵体现[2]。多年来,医院一直沿用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即培训时间为1周,由护理部组织集中理论授课及技能示范后进行考试考核,然后进入分科实习。2009年采用改良集中培训模式,即培训时间为2周,分为护理部培训及分组科室培训两个阶段,将集中理论授课及技能示范的内容延伸到各科继续培训,同时要求护生集中培训日记及心得,并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分科实习。实行改良集中培训模式7年来,护生对医院环境适应期缩短,对消除和减轻护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目的

通过改良集中培训模式,使护生在进入分科实习前尽早熟悉病区工作环境、临床工作流程,以及在临床实习中必需的知识、遵循的制度、流程,尽可能消除护生的焦虑心理,缩短护生临床实习不适应期,提高师生对集中培训的满意度。

2 方法

2.1 成立集中培训小组

设组长1名,秘书1名,成员7~8名。小组长由临床专业能力强,临床带教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责任心强的副主任护师担任,本科学历。成员由科室推荐、护理部审批,均工作5~10年以上,护师职称,本科学历,专业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规范,对教学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具有一定的教学及带教经验,在历年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考试考核中成绩出色的护理业务骨干。

2.2 制定实施计划

由护理部教学管理的负责人根据来院护生的人数、及实习时间,提前1周制定出集中培训阶段的教学计划。包括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培训指导老师及课程安排、学生分组、带教老师的要求,包括承担集中培训的各科室教学计划。培训前召开培训小组会议,科室带教老师同时参加,明确集中培训目标并落实培训任务,同时通过网络将培训计划传达到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2.3 改良集中培训模式

将集中培训分为护理部集中培训、分组科室培训两个阶段。(1)护理部集中培训阶段包括理论授课、技能操作示范两部分。理论授课包括:医院简介,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往学生出现护理差错解析,17项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仪表规范,实习生管理规定(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实习生职责),职业道德,实习手册的填写,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患者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医院膳食的种类、符号,出入液量的记录法,病区常用物品消毒、灭菌及消毒液配制及换算方法,紫外线的消毒及注意事项,病室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法及保管等临床必需的常识性内容。由分别负责项目的老师结合临床实践,运用实例、图片、模拟等形式进行授课。技能操作示范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手卫生,无菌技术,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密闭式静脉输液,简易呼吸器使用,心肺复苏术,口腔护理,吸氧法,铺床(卧有患者床整理、备用床、暂空床)及更换床单;搬运患者、各种卧位及更换等各科通用基础护理技术。由分别负责项目的培训老师示范规范操作流程,并穿插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2)分组科室培训阶段:按护生人数分组,每组10~12人,科室专人进行带教,上午集中授课,下午科室见习。根据分组科室培训阶段的计划,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病房见习集中培训的内容,科室培训见习期间,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在病房边见习边培训,带教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带教老师随时提问学生及回答护生的疑问。带教老师记录培训时间、培训项目、护生姓名、效果等。

2.4 护生集中培训日记及集中培训总结

培训中要求护生每日进行书写培训日记,次日将困惑问题及时提出以便给与及时解决。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实习护生书写不少于500字的集中培训体会,包括集中培训的收获,主要的困惑以及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培训效果是否满意,以便及时掌握护生存在的问题,给与针对性的指导。

2.5 考试考核

集中培训结束,组织实习护生进行培训内容理论及技能考核,理论成绩85≥分,技能操作≥90分为合格。理论、操作考试合格者直接进入分科室临床实习;不合格者将延期集中培训时间,直到合格后方可进入分科室临床实习。培训考核期间,老师及时纠正护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及行为,并针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引导护生认真思考,规范其行为。

3 结果

3.1 实习护生及带教老师对集中培训满意率有所提高

临床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系统的岗前培训能使护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全方位指导护生如何实习,使护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掌握一定处理问题、应变问题的技巧和能力[3],经过不断的改进实践,实习护生对集中培训的满意率由68%上升到94%;带教老师满意率64%上升到93%。

3.2 实习护生入科实习时的焦虑情绪减轻,临床不适应期缩短

由于改良集中培训模式采用护理部、科室两个阶段进行集中培训,使护生在进入分科实习阶段时已经熟悉病房环境及日常工作的工作流程,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工作责任感,风险意识得到加强,因此能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工作。

4 讨论

改良集中培训模式是实习护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有效方式。大多数护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进入医院见习,对医院病房的环境陌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操作更是恐惧,害怕自己做不好。改良集中培训模式,使护生在各科教师的引导下,边熟悉病房环境边学习,减轻了护生的焦虑情绪,能够更快地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再是“纸上谈兵”,有利于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由于提前熟悉病房环境及日常工作的工作流程,对护生的顺利进入分科实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传统集中培训只是在课堂集中授课讲解怎样与患者及家属怎样沟通,没有感性体会,刚进入临床的护生,大都缺乏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技巧,面对患者会出现紧张、拘谨、不自信,在执行临床操作时不知道如何解释、说明[4]。改良集中培训模式中,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文化层次、社会背景、性格等选择合适方式与患者沟通,护生通过现场观察、真实感受,在实践中体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了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5],护生在边培训边见习的过程中,通过护理工作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使护生工作责任感增强,认识到护理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与不同的患者接触中,对曾经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更直观的了解,对护患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医疗纠纷及护患纠纷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护生从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就开始养成了按章做事,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不仅提高了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降低了护理风险,而且保证了医疗安全[6]。

改良集中培训模式使护生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对集中培训的满意度提高,病房中见习培训的过程中,解决了以往只闻不见的情况,实习护生有问题可随时向带教老师提出,并得到较满意的解答,集中培训日记使护生能够及时找出自己薄弱环节及问题,及时解决,对培训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是使护生完成临床实习目标、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工作、帮助护生对护理工作认同感、从护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举措[7]。新形势下有效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护生培训效果优劣,集中培训的模式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护理院校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的机会少,学生对医院环境陌生,进入临床前对护理工作没有感性认识,对工作的焦虑使得护生临床不适应期延长,因此有条件的护理院校在学生进入实习前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1]黄石群. 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703-704.

[2]周慧慧. 浅谈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J]. 中外健康文摘,2014,11 (20):124-125.

[3]杨湘薇. 实习护生岗前培训方法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16-117.

[4]王志琴,汪娟. 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26-127.

[5]刘敏,赖梦娜,喻凤娥,等. 对实习护生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5):161.

[6]邓璐璐,刘少鹏. 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的干预研究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133-134.

[7]潘岩. 强化护生实习前岗前培训的举措[J]. 科技资讯,2013,10 (33):232.

[8]张艳杰,陈秀云,张译文,等. 提高护生实习质量的对策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21-23.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Research on Centralized Training Model for Nursing Students

SU Chuanqing CHENG Yin SUN Yan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Third Hospital of Ji’nan City, Ji’nan Shandong 250132,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 mode in order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Methods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pattern was improved from centralized training by nursing department to two-stage centralized training by nursing department and clinical department, the time changed from 1 weeks to 2 weeks of training in nursing department. Centralized training stage content was focus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skill demonstration. It take half of day to stud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medicine, the other time for clinical probation period during the centralized training by nursing department. At the same time nursing students took note of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in their diary. Centralized training were postponed the day before passing th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for unqualified nursing students.ResultsThe nursing students and clinical teachers' satisfaction of trai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shorten the adaptation period.Conclusion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centralized training mode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take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

nursing students; improved centralized training mode; practice

G642

A

1674-9308(2017)02-0057-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2.030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济南250132

宿传青,E-mail:wsq6609@163.com

猜你喜欢

护理部科室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护理部干事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