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档案与社会的绿色发展
2017-01-28刘国萍
文 / 刘国萍
公共档案与社会的绿色发展
文 / 刘国萍
在国家对“绿色生活”的倡导下,公共档案应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当前公共档案管理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管理对象、档案管理服务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公共档案对社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应从管理者责任思维的改变入手,明确公共档案管理的实践需求,并持续完善公共档案服务机制,实现公共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公共档案;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档案管理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档案应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为普及“绿色生活”理念做出贡献。
一、公共档案在推动社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
公共档案作为一种传统媒介载体,有着一定的传播性。根据国家对“绿色生活”的提倡,公共档案可以充分发挥出载体性质,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关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伦理形态。为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要求,公共档案应当如实记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在新时期,公共档案加强“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在自身广泛覆盖面的影响下,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
(二)提高公共档案的整体价值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期,公共档案管理应凸显出更多的时代内涵。社会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性成果。对于公共档案来说,可以借助新理念突破原有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绿色发展”的作用,使自身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价值并非由事物本身特质或者属性所决定,也不是由人类的需求所决定,而是由人类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所决定。因此。只有对象物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下,该事物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公共档案应当成为社会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实现“绿色生活”的目标。
二、公共档案推动社会绿色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公共档案资源的建设
当前的公共档案资源建设主要倾向于党政部门的决策需求,很少考虑到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这导致公共档案资源的内容、数量、结构等缺乏细致性和文化性,对于“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较为不利[2]。为了充分发挥出公共档案促进社会绿色发展的作用,我们应明确档案资源建设才是根本所在。根据公共档案资源建设对象的分类,资源领域最集中的是政府部门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公共档案实质上是一种历史遗产,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公共档案馆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全局考虑,履行好应有的社会责任,立足于“绿色生活”调节档案和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档案资源建设到档案文化传承,构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突破资源建设的局限性,使公共档案事业发展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绿色生活”的需求。
(二)公共档案管理的对象
一直以来,我国的公共档案管理有着较强的政治性,服务对象主要是党政机关。党中央明文规定公共档案要统一管理、集中保存,全面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能够方便政府机关工作,反对一切形式的分散保存[3]。国务院也针对国家档案工作提出了“集中统一”的基本原则,突出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党、政档案要统一归档[4]。建国以来,在公共档案集中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公共档案馆不但成为党的机构,而且成为政府机构,管理对象主要是党政机关的各类档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绿色发展”中来。由于公共档案馆很少收集这些主体的档案,对“绿色生活”的关注度不够,使得公共档案的社会价值较为缺失,没有真正起到为社会绿色发展服务的作用。
(三)公共档案服务的对象
当前的公共档案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服务。它们在服务手段方面,大多采用传统人对人服务的做法,互联网服务较为滞后,难以提升服务效率。公共档案信息需求和档案服务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一是公共档案服务较难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公共档案本身具备孤本特性。在数字化建设落后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纸质或声像等方式保存,档案资料比较容易损坏。政府部门的传统保护意识较强,大部分档案资料都不会向公众开放[5]。公共档案内容在构建之初,一般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密级,而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有时候需要降密或者解密。公共档案馆出于多方面原因,档案解密工作并不及时或直接拒绝用户的解密请求,使得一些重要的档案长期处于“睡眠”状态,不能为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二是已有的公共档案利用不充分,效率低下。在建档之初,出于档案鉴定者的主观意愿,一些档案不能形成客观、准确的价值判断,加上档案保护范围较广,很多档案资料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档案服务的发展。
三、公共档案进一步推动社会绿色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改变公共档案管理的责任思维
公共档案的本质意义在于“由全体公民共同拥有”,所以公共档案馆应为广大群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当前“绿色生活”成为时代倡导的生活方式,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公共档案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公共性,积极促进“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这就需要档案管理者改变传统的责任思维,以拓展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力争做到“责任到人”,不断加大责任履行力度。从当前的公共档案管理现状来看,管理者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之上,应做出以下改变:为各类社会组织及公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档案服务;及时满足公众的档案需求,为公众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6]。一是明确责任范围。当前的公共档案管理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服务,很少考虑到社会组织与公民的需求。在这种思维下,公共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针对公众设计大众化服务路径,难以发挥出自身应有价值。档案管理者应将常态化思维定位于“为社会绿色发展服务”,有机统一档案管理的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凸显出公共档案的社会性和大众化,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传统的公共档案管理很少站在公众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一些管理者的责任思维较为肤浅。档案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以“绿色生活”理念传播为己任,充分考虑到公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入认知公共档案管理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深化管理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积极宣传“节约资源”的方针政策,使绿色生活理念深入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
(二)明确公共档案管理的实践需求
公共档案管理实践应符合自然和社会实践的运行规律,档案管理者应以整体价值为切入点,分析公众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会用到公共档案信息,如个人工作履历、金融交易、医疗病历、指纹等个人身份信息。此外,档案管理者还要分析公共档案管理实践的政策法规需求、社会组织发展需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求等。公共档案管理实践充分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变迁,蕴含着丰富的“绿色”理念,应当为公众提供各种详细的档案信息,并做好档案来源、种类、形态等归档整理工作,不断拓展档案资源的建设范围,使公共档案服务更加便捷、高效[7]。档案资源建设既要坚持传统的公共档案资源建设,也要加强现代化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协调社会多元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从被动发展转向自主发展,把传统型的档案管理转换成多主体协同的档案管理,使公共档案实践工作真正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绿色发展意义[8]。所以,公共档案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收集丰富的档案资源,不断充实整个社会的档案资源体系,为“社会绿色发展”提供给更多的依据。
(三)不断完善公共档案服务机制
公共档案服务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关键环节,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公共档案服务应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为“绿色生活”的理念普及奠定良好基础。公共档案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机制,以提高档案服务水平为己任,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例如,档案解密是服务环节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公共档案馆应明确解密标准,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密责任制,使档案解密能够在依法依规的条件下正常进行,及时对公众的解密请求依法作出回应,这样可以避免当前存在的延误解密甚至搁置解密请求的情况,为公众的档案资源利用提供机制上的保障。公共档案馆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持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形成全面的服务体系,有效促进社会绿色发展。此外,公共档案服务机制应降低行政化色彩,在服务时间上不能全盘照搬政府机关办公时间,而应灵活机动,多从公众的查阅时间考虑。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图书馆的一些人性化做法,对公共档案资源的对外开放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用户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即可在一定范围内利用相关的档案信息,进一步提高公共档案服务质量。
(四)促进公共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档案网络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新时期公共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的整体价值。当前的公共档案管理应形成差异化及个性化思维,借鉴电子政务、手机图书馆等网络服务的发展经验,加强大数据意识,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积极促进公共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此外,公共档案馆还应加强工作方式创新,从传统的人对人服务朝互联网服务转变,为公共档案促进社会绿色发展提供网络服务机制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档案管理网络化可以提高档案信息指导的社会普及程度,强化公共档案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公共档案的整体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快捷、高效,为档案管理者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本质上提高了档案服务的效率。公共档案管理网络化还为档案资源的拓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我们应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不断丰富档案资源类型,形成数字档案建设的良好局面。此外,公共档案馆应当以网络平台为“桥梁”,加大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提高他们对公共档案的认知程度,进一步促进社会绿色发展。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5/27/content_5197606.htm.
[2]王芹.公共档案馆离免费开放有多远?——有感于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J].山西档案,2011(3).
[3]傅荣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1).
[4]苏君华.论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档案,2014(2).
[5]张东华,井菲,黄晓勤.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北京档案,2017(1).
[6]唐一芝.社会治理视域下多元档案管理权力主体的功能定位新探[J].档案管理,2016(4).
[7]林杰.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J].山西档案,2016(1).
[8]华林,朱天梅,杨诗琦.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6(6).
(责任编辑:虞志坚)
G270
A
1005-9652(2017)05-0141-03
刘国萍(1971-),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