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的电子化服务模式创新

2017-01-28孙羽佳

山西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子化学科图书馆

文 / 孙羽佳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的电子化服务模式创新

文 / 孙羽佳

新时期,自媒体环境成为主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电子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新要求体现在馆员角色定位和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更新层面,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扩大宣传力度、保证学科服务的个性化、落实学科信息推送的针对性、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并深化与更多高校的数据联动,有效推动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创新。

自媒体;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档案信息中心,对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集服务性与学术性于一身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开启,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基于此,自媒体应用得以在极短时间内受到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热捧。[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场所,只有充分借助自媒体的优势,构建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才能更好发挥图书馆学科档案的服务价值。推动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自媒体迅猛发展,高校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电子化转型充满时代性机遇。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能从容应对新媒体冲击,通过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有效创新,重建用户的忠诚度,强化自身的知识服务职能。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知识服务的个性化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自媒体环境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效推动学科档案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学科档案资源优势,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自媒体环境以其独特优势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获取均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制约而实现了“全天候”式的便利,只要有一部手机或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二十四小时随时随地在自媒体平台获取任何所需信息,这种方式虽然极其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快餐式消费”模式使当今的阅读模式过于碎片化等等。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科研。高校图书馆最直接的挑战即体现于用户在获取学科信息时不再受限于图书馆实体空间之内,去图书馆的频次越来越少,弱化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档案服务职能。其主要原因在于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限制,如学科档案资源更新速度较慢而无法满足阅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资料订阅时间较长与读者阅读需求存在时间差异;网上检索平台功能不健全而无法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检索引擎;馆员服务意识和水平有限而没有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等。[2]

二、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新要求

长期以来,在传统管理体制的惯性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模式一成不变,不仅抑制了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导致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自身定位而充当起教学科研信息的“仓库”角色,学科档案的利用率极低。在此状态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主要从事将学科档案“分类、整理、上架”等循环往复的简单机械式工作,不仅工作量繁重,而且内容单调,限制了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自媒体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重塑自身职能,积极推动传统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电子化转变。

为了保证这种电子化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明确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新要求。一方面是角色的定位,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电子化转变,是对传统服务模式的全面突破。信息化转型的技术含量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化的图书情报管理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熟练应用电子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学科馆员承担着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的一线重任,对于密切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关系的作用无可替代。而自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创新则要求馆员能够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以学科的针对性为基础,围绕用户的中心地位和实际需求而借助自媒体技术为之提供专业化、主动式服务。[3]另一方面是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更新。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电子化转变作为自媒体环境下的特定趋势,必须切实体现出用户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获得用户的认可与信任。如今,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保证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进步,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用。自媒体环境下的新要求需要高校图书馆借助自媒体大数据技术整合学科档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信息资源,通过技术的更新全面提高用户学科档案信息的查询效率,深化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的电子化模式创新,需要定位于“电子化”层面,也就是应通过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应用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可以收集到更多用户信息,而且能有效扩大学科档案信息的传播范围,有利于加深用户对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的认可和信任,保证图书馆学科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目前已有高校开通了自媒体服务平台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科档案服务内容与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由传统单向信息传播模式过渡到满足用户需求的交互式双向互动模式。

首先,扩大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宣传力度是做好学科档案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论坛等自媒体平台加大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及时将各类学科信息高效传播。现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网上检索系统,但功能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学科档案信息查询,限制了服务的效果。它们可借自媒体技术增加检索功能,提高检索系统的智能化与多样化,记录学科档案的内容信息以及相关详细情况和拓展资源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学科档案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微信等方式接受用户信息反馈,加强互动,更清晰地掌握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与自身服务的短板,确保电子化服务模式改进的质量,增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其次,保证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模式的个性化。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更多面向于在校师生,准确把握在校师生的目标差异提供个性化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是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的关键。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广泛搜集用户信息,建立读者信息数据库,对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分类登记;[4]以此为基础,依据用户的需求利用自媒体平台,有目标地推送学科档案信息,保证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如果用户获取档案学科信息资源是用于学术研究或其他类型科研工作,电子化系统也可以对此类信息加以分类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向师生推荐相对应的学科档案信息,以帮助广大师生提升学习及科研效率。

再次,推进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针对性建设。自媒体环境下,构建学科档案服务的电子化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在于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这种优势定位于确保图书馆学科档案的服务质量。而电子化模式的转变,要求高校馆员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主动了解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借助大数据深化学科档案资源的分类评估,进而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满足用户科研需求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用户。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引导用户加强意见或建议反馈,也可以将更多学科档案资料通过更多方式建立共享模式,共同充实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资源库。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对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信息进一步整理、分类,全面提高学科档案的学术价值,同时推动学科档案信息利用率的提升,为针对性服务模式的电子化建设打好基础。

第四,构建高校学科档案电子化协同服务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与能力尚难以达到要求。这需要高校图书馆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转变服务理念并强化专业技能,使图书馆员能够更快地适应自媒体环境对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模式的新要求,然后通过建立数据化馆员小组为电子化服务模式的转变保驾护航,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其主要方式有二。一是图书管理信息顾问+学科档案馆员的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有不少图书管理与学科档案信息搜集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熟练应用学科档案资料管理与信息搜集方面的操作技能,对行业动态具有较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拔此类人才担任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小组的顾问,为学科馆员的工作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使馆员不断提升搜集信息与推送信息等应用自媒体平台的能力。[5]二是构建数据馆员联动模式。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学科档案规模宏大、信息资源储备量充足等。为了提高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系统、专业化的分类整理。管理方面可按照一定标准将学科档案资源细分为文学、艺术、教育和理工等类别,由相关专业的馆员协同管理,以保证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第五,建立学科档案服务电子化联动协作机制。图书馆馆际协作指的是根据学科档案管理和服务需求,联合更多高校共同建立跨学校、跨区域的协作模式,从而实现学科档案信息和各类资源的共享,扩充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资源。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学科档案电子化服务的馆际协作,对提升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服务主体大多为在校师生,服务目标、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上存在许多共性。协作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服务信息、推送信息与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高校图书馆在师生查阅某学科档案信息时,借助馆际协作平台,将系统内不同高校图书馆学科档案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后向用户推送,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1]王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问题研究[J].编辑学刊,2016(1).

[2]靳晓恩,丁邦友.“全媒体”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宋惠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

[4]金泽龙.新媒体技术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

[5]王捷.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移动终端管理策略:基于无界网络环境[J].图书馆学刊,2015(1).

本文为2017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精准营销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发展策略”(项目编号:2017D04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G270;G258.6

A

1005-9652(2017)05-0116-03

孙羽佳(1982-),女,山东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电子化学科图书馆
天津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化票据上线运行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