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构建的若干思考
2017-01-28刘沫含
文 / 刘沫含
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构建的若干思考
文 / 刘沫含
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高端人才的培养效率。当前研究生导师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的构建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学的需要,也是维护导师身心健康、健全高校档案管理的需要。学校应不断充实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内容,完善外部建设条件和内部管理机制,更好地化解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档案;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身心健康的研究生导师通常能够带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各大高校所忽视。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导师的精神压力、职业倦怠、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使这一群体在高端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问题在世界上属于一个重要的课题。早在2006年,美国教育协会就对各州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其中的46.1%不满当前的工作效率,29.6%感觉自身水平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22.7%认为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希望心理医生进行疏导[1]。2014年,我国的福建农林大学导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高达42%的研究生导师存在心理问题[2];2015年,湖北大学相关课题研究组调查了省内的37所高校,发现有53%的研究生导师有较大精神压力[3];另据《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导师健康调查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导师有66%处在亚健康状态[4]。心理健康问题不但影响到研究生导师的日常生活工作,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不少是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5]。当研究生导师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他们的主神经系统,并逐渐对身体的免疫功能造成阻碍,最后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压、消化不良、失眠、糖尿病、哮喘等。
职业倦怠也是研究生导师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生导师通常是由普通教师一级级晋升上来的,从见习教师、讲师到副教授、教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导师会产生职业倦怠,即对工作的热情渐渐消失,更多的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较为普遍。还有一些导师抱着“无过便是功”的心理,只求顺顺利利将研究生带到毕业,至于他们是否能够成才却不闻不问,更不会关心学生的职业前景。职业倦怠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到研究生导师的教学水平,成为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一)高校开展研究生教学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修研,希望将来成为一名高端人才,进而获取更好的工作,以改善自身生活。研究生班教学是高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而导师则是带动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为了确保导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理档案。这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学的需要。如果研究生导师不具备健全人格,心理健康存在较多问题,就很难做好研究生教学工作,会导致教学及科研水平止步不前,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为了实现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要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的心理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研究生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维护研究生导师身心健康的需要
研究生导师在高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既是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又是“科研兴校”发展战略的执行者,所以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导师队伍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6]。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被引入到研究生教学中,推动了课程结构及内容的改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对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导师群体存在个性不一的特点,研究生的组成也较为复杂,使得不少导师面临着各种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还会带有受挫感,凸显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有助于强化导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管理,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预防一些心理疾病。这对于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他们身心健康的维护、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三)健全高校档案管理的需要
档案管理是高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对象包括人事档案、大学生心理档案、毕业生档案等[7]。而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作为一个新兴的档案领域,需要引起各大高校的关注。这是健全高校档案管理的需要。高校应帮助每一位研究生导师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心理档案,使学校决策层能够清晰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导师队伍的潜能。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档案仅仅包括一些基础信息、工作概况等资料,很少有心理健康资料,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应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的构建
(一)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内容的充实
学校要考虑如何充实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的内容。一是导师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籍贯、民族、单位、学历、政治面貌、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病史、家庭结构等。二是业务基本情况,包括职务、职称、教学经历、英语等级、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参与的科研活动、年度考核、教学评价、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撰写的专著等。三是心理健康状况,包括道德考评、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工作勤奋度、自我心理评价等。四是心理教育情况,包括心理调查报告、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指导情况等。
(二)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外部条件的完善
一是学校领导层对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的足够重视。校方应认识到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的重要性。研究生导师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领军人物,其个人道德情操、学识魅力、日常行为对研究生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导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则会阻碍自身潜力的发挥,甚至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层的重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有利于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督,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干预或者治疗。校方可以将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中,划拨适量的资金,在心理普查、心理测评、案卷整理、统一归档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以保障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通过多元化途径确保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学校相关部门应围绕研究生导师的心理状况,采取问卷调查法、每日观察法、心理测试法、一对一约谈法等途径,全面搜集研究生导师的心理资料,确保档案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加强档案信息的真实客观性。这是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校可以设置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导师队伍心理健康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测试,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分析测试结果,根据导师的人格特点、教学能力,对如何挖掘导师潜能、强化工作效率等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下属的各学院也可以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收集导师的工作表现和历年评测成绩,并上交给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中心按照导师队伍心理测试的整体结果,将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严重、紧急等档次,逐步开展干预和治疗策略。此外,咨询中心应有计划地对研究生导师进行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或者网络咨询,使心理疏导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并将这些疏导情况及时归档。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心理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应落实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评测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由心理学专家汇总和分析检查结果,最后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归入导师的个人心理档案。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心理档案的信息采集、资料整理、专家分析、档案保存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做到层层分工、责任到人;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严格的信息保密机制,对于导师不愿公开的档案信息,应进行严格的保密,以维护他们的个人权益。
四是通过信息系统对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由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范围有限且保密性不高,给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的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查询、检索等功能,发挥出档案服务于研究生教学的工作目标。
(三)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内部机制的形成
一是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开展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化队伍。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心理测试技能,并有较强的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确保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构建的质量。
二是建立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维护机制。在研究生导师心理档案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心理健康维护机制。学校应鼓励工会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心理辅导人员、思政工作者等协同参与此项工作,全面维护并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心理普测树立起典型案例。学校可以定期采用一些经典的心理测量表,对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及时发现导师的精神症状,并对各症状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在信息整理分析之后,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统计软件处理测评信息,最终得出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些量表数值及分析结果需要归档,便于今后的心理跟踪维护。我们通过心理普测,树立起一些典型案例,特别是对于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测试对象,应当帮助他们化解症状、恢复心理健康。导师心理健康的化解方式包括经常性的谈话、定期心理辅导等,学校应将访谈记录归入档案,作为典型案例的设立依据。
[1]郭慧波.浅谈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J].档案管理,2015(4):95.
[2]郭成,杨玉洁,李振兴,刘衍玲.教师自主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141-147.
[3]杨睿娟,游旭群.对付出—回报失衡理论的推进——基于经济报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7(9):1184-1194.
[4]赵月,黄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5):15-18.
[5]陈洪诚.革命历史档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探讨[J].山西档案,2016(2):146-148.
[6]陈海波,胡智愚,陈丽珍.研究生导师选择偏好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40-143.
[7]许珍花.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综述(1982年—2015年)[J].山西档案,2016(2):130-132.
(责任编辑:虞志坚)
G270;G441;G647.24
A
1005-9652(2017)05-0101-03
刘沫含(198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