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概述

2017-01-28石俊杰

职教通讯 2017年13期
关键词:职教政策区域

石俊杰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概述

石俊杰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既能解决经济发达地区“技工荒”的问题,也能帮助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资源;既能实现相互之间教育资源的互补,也能促进相互之间经济的发展。文章从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基础、合作政策、合作模式、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已有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已有研究的特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基础;合作模式;政策;未来发展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迄今已取得了一批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成果,为解决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面临的问题,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从中国期刊网搜索到的文献来看,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在这里,稍作简单说明。所谓的区域性表现为,针对合作区域的不同,可划分为跨境合作、东中西部合作以及经济圈合作的研究。其中,跨境指跨越边境的意思。首先,跨境合作不只限于国与国之间,也包含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如我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合作也叫跨境合作。其次,是东中西部合作,我国东中西部在很多领域里展开的职业教育合作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是经济圈合作,我国目前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京津冀经济圈,这些区域的研究文献占比较多。本文围绕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研究这一主题,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目前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关于合作基础的研究

探讨这类研究的不多,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研究,之所以对其进行介绍,是出于对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研究的趋势考虑。王伟哲(2015)将协同发展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府际关系理论和正和博弈理论当作职教合作发展的理论基础。[1]在此基础上,有人则往前推进了一步,比如,将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理论以及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理论当作职教合作发展的理论基础。[2]其实,上述理论对许多学科来说都是一个适用的概念,比如,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除了理论基础,还有区域职教合作发展的政策基础,比如“对口支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诚然,这样的政策基础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的研究,于职业教育而言,本源性不强。但不可否定的是,政策,实质上是我国现阶段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源动力,就像尹利(2015)总结的那样,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推动才是职教合作的基础。[3]所以,把这些当作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基础也合情合理,而且这类研究对于拓展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有积极的一面。

二、关于合作政策的研究

关于政策的研究,探讨较多。我国学者董仁忠(2013)认为,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是指由国家公权力机关制定的,旨在解决区域职业教育问题、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特征外,还具有空间排他性、目标针对性、功能局限性、时间阶段性等特点。据此,在政策制定上,他认为,要以中央制定为主,因为中央更具权威性,可行性高。[4]邢晖等(2011)认为,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政策可化为“三层次三阶段”。[5]其中,与社会经济、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的政策各为一个层次。三阶段指政策可划为单层、双层与多层。每阶段的影响都不同,单层政策属于隐形影响期、双层政策属于模糊影响期、多层政策属于直接影响期[5],这是按政策的层次和影响程度划分得出的结果。关于政策缺失的问题,胡秀锦(2016)认为,政策制定缺乏完整的内容体系,也缺乏着跨区域合作政策,激励性机制和引导性政策,同时,也存在着合作政策评估缺失的境况。[6]

除了国内的研究,还有国外的研究,苟顺明的博士论文《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研究》(2013)便是研究欧盟及其成员国之间的职业教育政策。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人口背景出发,梳理了欧盟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的整个历程,并将其分为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贸同盟、政治同盟三个阶段。[7]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的内容以及以法国、德国、英国(英国2016年6月脱欧)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的政策实施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该研究,我们会发现欧盟的职教合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各国伙伴关系不紧密,资源保障困难,改革动力难于维持的困境。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欧盟的职业教育依然做的很好,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欧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政策力量,由此可见政策的非凡力量。在政策解读上,科特·皮亚(Cort Pia,2011)的博士论文或许能给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作者站在整体方法论和反思方法论立场上,运用“WPR”分析法对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进行解读。所谓的“WPR”法取决于如下六个问题:(1)在具体的政策中,“问题”代表着什么?(2)这个代表性的“问题”隐含着什么前提或者假设?(3)这样的“问题”是怎么来的?(4)这个“问题”还有哪些疑问?疑点在哪里?“问题”是相异的吗?(5)哪些影响是由这种代表性的“问题”引起的?(6)这样的“问题”如何/在哪里被传播和被捍卫?它是如何被质疑、被破坏、被替换的?[8]采用WPR法对职业教育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是该文的重点,方法独特,视角新颖。另外,批判性思维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相信评判性思维在未来能广泛运用到职业教育的研究中。

三、关于合作模式的研究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多,集团化办学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而专门研究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却很少见。从集团化办学的合作模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根据合作成员可划分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行业合作和国际合作五个方面,而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重点。[9]根据合作的组建、成长过程及主导关系,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股份融资型以及滚动发展型的合作模式。[10]根据学制的时间管理划分,即文化基础课与实践操作(实训)课的时间安排,有“1.5+ 1.5模式”、“2.5+0.5模式”“2+1模式”“1+1+1模式”。[11]刘爱东(2011)等人认为,现有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经济援助型”“生源补偿型”“教学合作型”,其中教学合作型可分为学历教育合作模式和非学历培训模式。[12]而翟悦(2013)则认为,有政府主导、校校合作、专业合作三种类型。[13]胡秀锦(2012)则将其概括为“基于服务的合作”“基于资源的合作”“基于发展的合作”“基于战略的合作”四种类型。[14]显然,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出的合作模式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很少有哪个模式能够取得学界的一致认同,要么是不够高度概括化,要么欠缺代表性。

在国外,杰拉德·让·彼埃尔(Jallade Jean Pierre,2011)认为,欧洲教育合作可分为六种模式:(1)在教育领域中推进普世规范价值;(2)为教育设置和监测共同(或分享)的目标;(3)开发可比性的质量标准和性能指标;(4)加强政策对话,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传播良好做法;(5)通过制度建设为教育合作的系统治理提供财政援助;(6)通过学生/员工流动性和机构网络推动欧洲区域教育发展。[15]杰拉德的六种“教育合作”模式是一个内容概括化的概念,其特点是不同程度的参与,可以涵盖教育的不同领域、不同的目标和方法,故也可运用到职业教育中来。

四、关于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分析方法,有的从政策基础、经济基础、资源基础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从办学规模、经费差异、生均教育资源差异、教师队伍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有的则从统计年鉴获取数据、结合自身实际调查进行分析。不过学者们所指出的很多问题,基本上大同小异,比如缺乏政府统筹、缺乏沟通协商、合作认识不足、办学忽视地域差异、专业衔接不流畅、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对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人们也提出了很多的改进建议或者发展策略。比如,有的要求,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保障、创新合作运行机制;有的建议,改善合作办学管理机制、调整合作办学内容与形式、创建和优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有的认为,要注重教师培训、提升学生异地学习适应性、健全跨区域就业机制;有的认为,要建立交流协商机制、财政投入和扶持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等。总之,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建议或策略涉及面广,但面对职业教育及其复杂的现状,很多研究没能深入发现问题,也没有找到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之道,研究来研究去,反而存在很多的同质化。当然,也有很多新颖的研究,比如胡秀锦(2013)的研究,她发现长三角职业教育合作存在生源流动单向性、合作浅表化、后续配套滞后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域间政策与体制壁垒造成的。因此,她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合作发展模式,这样就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16]笔者以为,地域间政策与体制壁垒确实是形成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多中心治理合作模式并不能解决地域间政策与体制壁垒,回过头来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

五、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这类研究以有一定研究沉淀的学者为多,他们在思考未来发展时更具前瞻性,研究内容颇有深度和广度。比如,关于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沈剑光(2004)认为,突破点在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资源整合可以采取错位发展专业、分工协作,形成教师资源无壁垒流动,交流教学成果等方式。而一体化的途径就是形成一体化的招生就业市场,比如,做到互报招生信息、互享就业信息、互认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的条件在于建立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协调机制。[17]还有马庆发(2007)对高职发展的研究,他认为,未来高职将朝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形式多样化、高职教育终身化的趋势发展。所以,在合作机制上,应该要成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协调合作委员会,来负责制定院校发展规划、专业群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成立“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行动研究和院校研究,提供信息服务于学术研讨会;成立高职教师培训基地和建立教师访学、挂职锻炼等机制以及共建共享教育基础资源。[18]这些研究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为长三角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有些建议即使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胡秀锦(2012)从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责任机制三方面提出关于区域职教合作发展的想法。尤其是责任机制方面,她认为,政府应该发挥自觉驱动的作用,学校或者企业要发挥基于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14]笔者以为,市场调节是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未来走向,至于能否起到效果,有待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也可纳入此条目中,比如由王键等人的编著《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2007),以及马树超等人的著作《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2011)。前者主要是提出了2006-2015年间湖南省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19]虽然已过去十年,但某些建议对现在的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后者重点关注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作者对案例给予介绍的同时铺以详实的数据资料,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20]为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具有很多创造性的建议。

六、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研究的特点与展望

虽然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研究历史短暂,但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丰,以上综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展望未来。

1.总结性与探索性研究成果颇多。一方面,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复杂而且棘手,每一个问题焦点都较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每向前走一步,就意味着收获一次宝贵的经验,所以很多研究以总结性为主。另一方面,前方的路又充满着挑战,未来何去何从,都需要人们进行不断地思索,积极献智献策,所以探索性研究也表现得很多。

2.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开始多样化。从上述综述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早先的研究不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有些欠缺,后来才慢慢多样化。相续有不同的理论视角,比如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则有计量统计学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历史文献法,等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多样化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从多方面的了解所要研究的对象,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全面。

3.研究问题与研究成果开始同质化。这或许只是个别现象,但仍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同质化并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如存在问题或对策建议的研究,就存在非常明显的同质化,缺乏论证,最终只能落个泛泛而谈。出现这种现象一般能说明两个问题:(1)表明这类研究很受到关注,研究队伍壮大,这是非常积极的一面;(2)说明很多研究者的思维打不开,研究易受到已有成果的限制。

4.展望。加强比较研究、案例研究以及微观研究。在很多领域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区域职教合作发展研究也不另外,首先,要多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或者是综合比较等来发现问题,更好地认识自己,能从比较中得到重要的启发,或许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走的“弯路”。其次,案例研究,尤其是深描性的案例研究更应该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另外,还应注重微观研究、专题研究。区域职教合作发展研究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们的研究需要宏观上的“面”的研究,但同样需要更多关于“点”的研究,以及更多深入的专题研究。当有了许许多多的“点”研究之后,再将它们串起来。那么,关于区域职教合作发展的研究也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了。

[1]王伟哲,闫志利.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推进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5(17):17-18.

[2]徐小明,胡秀锦,石俊杰.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政策基础及理论基础探究[J].职教论坛,2016(19):77-81.

[3]尹利.初探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3):45-47.

[4]董仁忠.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3,34(13):11-15.

[5]邢晖,许玉乾.中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政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15-20.

[6]胡秀锦.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政策的分析与思考——基于上海、珠三角两大区域合作样本的典型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6(Z1):113-119.

[7]苟顺明.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8]Cort P.Taking the Copenhagen Process Apart:critical readings of Europ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D].The Danish School of Education Aarhus University, 2011.

[9]叶东.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视野中的校企合作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9.

[10]邓丽明,黄水平.高职教育集团的成长路径选择与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4(6):103-104.

[11]杨飞.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初步实践[J].职教论坛,2004(25):16-18.

[12]刘爱东,陈旭,杜兵堂,等.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发展策略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55-57.

[13]翟悦.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14]胡秀锦.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45-49.

[15]Jallade J.P.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 review of some major cooperative programmes[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1):7-24.

[16]胡秀锦.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机制探析——基于历史和现状的考察[J].职教论坛,2013(4):77-81.

[17]沈剑光.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初探[J].职教通讯, 2004(1):17-19.

[18]马庆发.“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7(19):20-24.

[19]王键等.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

[20]马树超,等.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责任编辑 张栋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项目“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编号:CJA110158)

石俊杰,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13-0047-04

猜你喜欢

职教政策区域
政策
政策
分割区域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助企政策
政策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区域发展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