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模式探索※

2017-01-28童佳兵李泽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呼吸科中医药大学名师

童佳兵 李泽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模式探索※

童佳兵 李泽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目前的中医呼吸科医师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较难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亟需探求出符合我国现状的中医呼吸医师培养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医呼吸科医师教育和培养现状进行阐述,结合我科在“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教育、培养卓越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培养模式中取得的经验做一总结。

中医师;三段一体式;培养模式;呼吸科

中医药人才教育在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基本上形成了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呼吸科医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因此,深化中医呼吸医师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中医药人才教育体系,适应21世纪国内、国际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肺病学科人才培养和卓越呼吸医师培养研究最基本的任务。以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中高等中医药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科学预见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1]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1 中医呼吸科医师教育和培养现状

目前,中医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我国对中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目前中医高校的培养模式和中医专业就业率看,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高校毕业生放弃中医行业从事其他职业。部分从事中医行业的毕业生掌握不了中医的核心技术和理论知识,进入临床后逐渐被西化,能够全面掌握中医理、法、方、药的中医人才少之又少。中医人才的输出在质量和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中医人才的要求。

1.1 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针对中医专业开设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中医课程所用书籍版本不一。西医课程占据大部分学时,四大经典学时安排不妥当。教学资源稀缺,青年教师带教照本宣科,过于教条,临床思维欠缺。四大经典是中医之根基,教师对学生灌输这种思想的力度远远不够,这种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1.2 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中医教育模式逐渐西化,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传统的中医技能逐渐被遗忘、丢失,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中医。院校教育模式与中医师徒传承培养教育的差异,导致纯正的中医后继乏人,被动、简单模仿西医模式进行中医研究,限制了中医药的科研及发展[2]。我国中医药教育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三部曲的培养模式,培养各级中医师[3]。它虽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各学科界限过于分明,基础课程不能有效地融入临床课程中,而且“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中医院校学生探究型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没有形成引导学生做创新研究的氛围。

1.3 教学与实践衔接不当目前高校培养中医医师主要强调单纯理论知识的灌注,学生缺乏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中医教学模式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衔接,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临床。一名优秀的中医呼吸科医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中医理论素养。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中医医师大多数专业思想不稳固,缺乏临床实践的锻炼。医师的培养,尤其是中医医师的培养,临床实践至关重要。中医被认为是经验医学,更多的是因为名中医都是在临床一线奋战了几十年的人,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经验[4]。“师带徒”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够明显缩短中医人才成长的历程。目前中医高校教育缺乏“师带徒”的教育模式,部分高校推行中医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成果不佳,学生不能将课堂理论学习与跟师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中医人才的培养要尊重中医的规律,要把学历教育和跟师学习结合起来。

1.4 师资“近亲繁殖”脱离临床从师资力量看,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应是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和中医领域内的专家,多数教师为本校毕业生,高校学缘结构单一,“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学校学术生产力的提高,学校的管理和创新,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5]。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未形成人事管理一体化的院校合并,教师、医师、技师,称为三师人才,而现实中三师分离,教师脱离临床,除老教授外,多数基础学科教师尤其是低资历教师缺少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课堂教学内容与病房实际操作吻合度差。与此同时,由于考试采用教考合一,师生间相互依赖性强。这种教育异化使中医逐渐退变,直接导致中医培养人才观的问题凸现。

2 “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教育培养的探索

中医呼吸医师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包括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基地建设,加强临床教学,深化考试改革,构建精品课程等[6]。肺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经过长期探索形成“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教育、培养中医呼吸科医师模式。

2.1 结合地方与专科特色化基础训练我校作为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单位,结合“新安医学”地方特色,开设新安医学教改班,达到“强化经典、拓宽基础、突出特色、强调实践、立足传承、鼓励创新”的育人目的[7]。对本科生进行肺病学科基础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床边教学和案例式课程学习;对肺病学科研究生、博士生及刚定科住院医师在内科相关科室内进行轮训,加强呼吸及内科基础学习引入情景教学方法(PBL)进行操作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中医学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主轴的问题导向性学习,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将知识进行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课堂教学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作为主要形式。运用OSCE和SP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实施模块式课程设置与改革。遵循中医理论认知规律,将四大经典诊疗思维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突出新安医学特设,逐步形成《伤寒论辨证理论与临床实践》等一批案例式临床新课程。

2.2 对接临床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结合我科作为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实际情况,在中医肺病学科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实行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值班,要求熟悉、掌握肺病专业各项诊疗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达到年轻住院医师的初级水平,在临床实践中广大医学生独立诊治疾病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诊疗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加强专科技能考核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规范实习生出科考核、研究生论文答辩。全程注重“早实践、多实践”、“注重临床”、“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等肺病学科卓越中医呼吸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路。结合实际,主要以国家级重点学科肺病学科中医药为依托,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国家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情报信息网络、科研思维与方法、前沿知识讲座等为知识模块,构建完善的临床教学系统。

2.3 名师指导加强传承在卓越呼吸中医师的培养过程中,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与自身学科规律,实现师承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学校与名校联合培养、学校名师与医院名医“双导师指导制”,建立与国内名校交流生制度及国外访学制度。我校从2011年开始开设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并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加强合作交流,每年遴选20名学生与两所高校进行互换交流学习一年。这个阶段的学生、研究生、专科医师在继续完成专业强化阶段训练的同时,由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名医与本校导师一同指导,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思维能力,达到初年资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在整合本地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京、广、沪合作优势,实施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并将博士研究生送往北京等高水平医院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名师”、“名医”、“名校”战略提升研究生、专科医师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启动了“名医、名师传承工程”,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广大研究生参与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的总结及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以整理、继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指导了临床实践;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培育了新一代名医工作室[8],实现了中医药肺病学科名师名医的经验传承和后继人才培养。

3结语

当前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培养模式应当向多元化、规模化教育模式发展,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中医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的需求。我校作为地方性中医药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卓越中医师,努力改变现有的中医培养体制,探索坚定的中医群体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发扬中医的专业人才[9]。目前结合当地特设与实际情况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教育、培养及其保障体系下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培养模式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培养卓越中医师的需求的医师培养模式,在进一步的探索发展之下会进一步完善。

[1]李健明,陈嘉文.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和趋势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7-68.

[2]韩立民,叶耀辉,何春生.地方本科院校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695-696.

[3]姚柏春,李文春,王配军,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海南医学,2013,24(23):3567-3569.

[4]张万年,文艺,常少琼,等.现代纯中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4):25-27.

[5]成霞霞.关于地方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对学校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2(15):343-344.

[6]黄政德,熊辉,李江山,等.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14-16.

[7]董昌武,周美启.创新培养模式培育新安医学人才——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建设概况[J].中医教育,2011,30(4):1-3.

[8]朱欢欢.名医工作室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 (14):10-12.

[9]韩立民,叶耀辉,何春生.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1):15-17.

Exploration on the Three Sections of One-piece Cultivation Model of
"Basic Training-Professional Reinforcement-Top Teacher Guidance"of TCM Respiratory Physicians

TONG Jiabing,LI Zegeng
(Respirator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Province,Hefei 230031,China)

The respiratory physician education mode and cultiva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It is difficult to"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respiratory physicians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nforms to the status of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piratory physician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bined with our department in the"development training-professional reinforcement-top teacher guidance"three sections of one-piece education,and cultivated excellent respiratory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ining mode.

TCM physician;three sections of one-piece;training mode;respiratory medicin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4.015

1672-2779(2017)-14-0033-03

:杨杰本文校对:王传博

2017-03-27)

安徽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质量工程项目【No. 2013xjjy014】

*通讯作者:li6609@126.com

猜你喜欢

呼吸科中医药大学名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指脉氧评分在呼吸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