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标准学发展新形势及其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17-01-28杨茗茜王彩霞李可大崔家鹏袁东超倪菲李思琦
杨茗茜 王彩霞 李可大 崔家鹏袁东超倪菲李思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47)
中医药标准学发展新形势及其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杨茗茜 王彩霞 李可大 崔家鹏*袁东超倪菲李思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47)
在国家标准化战略举措实施下,中医药标准学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在新形势下,人才仍是中医药标准化长线发展的根本。在工作量大,人才少,队伍新的困境下,进行中医药标准学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分析当下中医药标准学人才现状,有针对性的探讨了其人才培养策略,为国家标准化以及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学;中医药标准;人才培养
“标准学”一词由钱学森[1]于1979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界定了其定义,即“标准学是以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为研究对象,对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以及标准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指出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以及中医药教育与科研均需要设置标准。以中医药标准和中医药标准化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标准学应运而生,其相关工作迫在眉睫。
1 中医药标准学发展形势
1.1 中医药标准化的崛起
1.1.1 国际背景中医药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瑰宝,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科学,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的价值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受到国际的关注。中医药话语权的争夺也成为了国际上竞争新靶点。国际标准以“世界通用语言”的身份,在经济全球化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欧美国家是标准化强国,起步早、发展快、技术强,存在语言优势。近些年,日韩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的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2]。面对这种国际竞争局势,我国大力推进中医药走向国际,于2009年在国内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49),专门从事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据中医药管理局报道,近7年,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标准,有了显著提高,提交7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项目,其中立项50余项。目前已有9项由我国专家主持制定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被国际采用。
1.1.2 国内背景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在《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基础上做了新阶段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调整。第一,提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理论和技术研究”,更注重技术和方法研究;第二,明确设立11个专栏分别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以及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第三,提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和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工作重点。《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设立相应人才培养专项,对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标准化相关工作,如建立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设立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及培训项目、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等,保证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各个层面有序开展。据中国首个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指出,我国中医医药标准达649项,并保持每年的稳定增长,初步形成了中医药标准体系。这也是全国各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奠基人之一的李德新教授于2014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创立了全国首个中医术语学学科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研究中心,设立了中医药术语学教研室、中医药标准学教研室。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研究中心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单位提案国家标准2项(其中1项已立项),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2项、行业标准制定4项;获得国家中医药标准化贡献三等奖(中医基础理论国家标准),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术语标准化及其推广应用);开设了国内首个《中医药标准学概论》和《中医术语学概论》选修课程。
2 中医药标准学人才培养策略
2.1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据统计[3],到2013年,42家第一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培养了中医药标准化人才近4万人次。从2013年12月至今,也培养了批量中医药标准化高级人才、中医标准应用评价人员、中医药标准临床应用骨干人才。我国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百名中青年国际标准化人才,并已有近200人成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中方ISO/TC249注册专家[3]。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虽然在各个层面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增长数量与需求数量比较,仍相对不足。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晚,仍需借鉴和学习其他行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大多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属于“半路出家”,相对不稳定。面对如日中天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更加凸显出从业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量大,人才少,队伍新的困境。中医药标准化涉及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涵盖了基础、技术、管理工作等众多方面,对人才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精通外语是中医药标准化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两大特点[4]。除此外,中医药标准化人才还存在人才梯队断层的问题,缺少中青年标准化人才的衔接。同时对于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未有规范化的形式,导致从事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方式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逐渐显现。
2.2 中医药标准学人才培养
2.2.1 打造中医药标准学科技创新队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术语标准化教研中心,集科研、教学于一体,以中医术语学、中医标准学为研究对象,全国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中医学术语的标准化是中医学学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为人类健康服务,满足中医教学、科学研究、医疗、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应遵循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科学、统一的中医学术语标准。开展中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研究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需要,是中医药行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继承创新、促进学术进步。经过李德新教授及其团队数年的前期建设,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术语学、中医药标准学人才,打造了一支富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一支致力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协作团队。在多层次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工作中培养了两位专家受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传统医学(WHO/ICD-11)审评专家,以及两位ISO/TC249/WG5中方国际注册专家。
2.2.2 开拓中医药标准学教学领域——完善教学团队中医药标准学教学队伍是以理论为主兼顾科研教学内容的应用型的教学团队。目前,中医药标准学在教学方面,国内处于起步状态,缺少统一的教材,并且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教学模式。面对当下实际情况,建立一支完善的中医药标准学教学团队势在必行。延续并秉承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德新教授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中医药标准化教育良好平台,开展教材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多方位培养的格局,打造一支继承与创新结合的教学队伍。
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开拓中医药标准学教学领域,在不断完善已开设新课程教材、课件、备课等内容的同时,着重培养教师中医药标准学教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学课程多样化、深层次的开展,完善创新课程再建设工作;努力发挥全国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作用;辅助社会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继续教育示范点,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2.2.3 实施中医药标准学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学人才梯队。注重吸纳多学科的中高端人才。同时注重不同层次人才培养。
走进课堂,扎根学生培养。辽宁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医药标准学概论》、《中医术语学概论》两门选修课程,初步完成了课程建设相关工作[5]。《中医药标准学概论》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中医标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级,标准的分类、体系结构、编写原则及要求、起草、撰写、制定程序等内容。《中医术语学概论》[6]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对中医药术语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有了一定了解,例如中医药术语学语言特征、理论体系、临床应用、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原理及其方法学、翻译等内容。目前,课程已开设两年,培养学生近300人次。
建立衔接,培养中坚力量。中医药标准化高端人才老化,后继乏人情况突显[7]。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是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核心。首先,注重顶层设计,研制培养体系。切实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法明确的培养方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应用激励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提高中青年从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热情;促个人职业发展,给予更多进修学习机会奖励,以小促大,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建立中医药标准化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设定符合不同层次特点的评价指标,从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创新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再次,培养专业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个层次的标准化培训活动,以拓展能力素质。借助交流学习,寻求更多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机遇。与其他中医药标准化机构及学科协同合作,建立协同平台,促其广泛而深入的融入到更多的领域中,更好的实现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的国家战略构想。
突破束缚,培养高层次人才。中医药标准学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工作已然遍布全国各地,中医药标准化为专业方向的领军人物表现出相对不足。提高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物储备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增加后备带头人,扩大从事中医药标准化人员行业影响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目前国家尚无中医药标准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为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带动中医药事业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应突破零的束缚,增设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学位点及研究生导师。
[1]钱学森.标准化和标准学研究[J].标准生活,2009(10):7.
[2]吕爱平,王燕平,韩学杰.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
[3]熊燕,李红娟,王少波.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3):162.
[4]邓文萍,赵臻,常凯,等.试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之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852-854.
[5]袁东超,李德新,王彩霞,等.中医标准学开课的必要性及教学构想[J].中医教育,2016(5):31-32,69.
[6]倪菲,李德新.论一门新兴学科——中医术语学[J].辽宁中医杂志,2015 (8):1414-1415.
[7]赵臻,邓文萍,常凯,等.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0):902-904.
Discussion on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CM Standardization and Its Strategy of Talent Cultivation
YANG Mingqian,WANG Caixia,LI Keda,CUI Jiapeng,YUAN Dongchao,NI Fei,LI Siqi
(Basic Medical Science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847,China)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In the new situation,the talent is still the roo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about TCM standardization.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the personal training in different levels of TCM standardization,when the new situation is heavy workload,less talents and young team.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alents of standardization,and explored its targeted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y,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 TCM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TCM standardization;talent cultiv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4.006
1672-2779(2017)-14-0013-03
:杨杰本文校对:季康寿
2017-04-2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No.ZYYS-2013 [0001]-2】
*通讯作者:cuijp19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