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策
——基于江苏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分析

2017-01-28楼,李

职教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大学

谢 金 楼,李 菼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策
——基于江苏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分析

谢 金 楼,李 菼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新世界,其观念和对应的价值取向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如今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体现在就业价值取向上也更为明显和现实。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用型大学认真研究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动态原因,科学施策和精准发力,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对科学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和助推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就业价值取向;引导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使“洪荒之力”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趋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总量压力明显存在。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必须着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指导大学生理性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内容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趋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1]价值取向同样也能在择业、就业和创业中反映,世人所关注的就业价值取向就是指择业、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就业者对其所寻求的具体职业或创业项目的态度与追求,其核心思想是如何进行定位和选择所反映出的倾向性的态度和鲜明观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所反映的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追求和个体职业理想。客观地说,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是当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反映和态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影响当今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因素多种多样,高校研究和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和良好氛围,弘扬主旋律,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工作全过程,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正确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职业、科学指导择业和创业行为,从而找到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发现,其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或进程中对所青睐职业的价值追求、具体定位、个人评价以及最终选择的思想观念和对最终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态度,它的要义在于最终采取何种方式和做出什么样的具体选择。[2]人才培养实践中,引导应用型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社会和谐及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全面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掌握其精髓、实质是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关键,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注重内涵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饱含时代精神、倡导终身学习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国家价值目标,培养有爱国敬业之心、诚信友善之情的人才。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基层意识培育等三个方面。

二、江苏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分析

中国大学目前按型分类可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几类,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其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事关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和成效,事关江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事关江苏后继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活力的激发。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充分说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为此,选取了苏南、苏中、苏北十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情况为研究样本。基于江苏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和特点,试图从学生和用人单位视角分析,全方位探讨造成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就业不太如意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机制。

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得不说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调节、学科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基本素质和就业倾向密切相关。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需求脱离实际

调研显示,近几年,江苏省公务员报考竞争异常激烈,报考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严重失衡,

2011年21:1、2012年17:1、2013年51:1、2014年31:1、2015年43:1。另外,本土劳动力市场则出现“招工难”的问题,2012至2015年间,求人倍率分别为1.23、1.56、1.36和1.27,许多本土企业岗位招不到人,而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又不太愿意到企业中去工作。从大量个案访谈发现,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普遍对理想岗位的标准定位过高,有的在选择职业时,抱着一劳永逸的想法;有的对自己的职业“定价”“定位”过高,理想化地希望也认为自己能够获得高职高薪,没有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有的过于急功近利,希望能一蹴而就,尽快实现自我价值,没有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实质就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往往把自身定位为高人力资本投资,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与投资预期不相匹配的就业“难”被视为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

(二)从业稳定性较低,就业信任度不高

据麦克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江苏非“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45%,大学生跳槽现象日益频繁。从调查情况来看,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的从业稳定性普遍不高,就业不到五年时间里,曾经历过1次或以上工作变更的已占63.3%,其中,1次变更的占30.1%、2次变更的占21.2%。[4]从业稳定性,作为反映企业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是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最为看重的是从业品质。较低的从业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企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使部分企业因担心留不住人才而设定“工作经验要求”这一栏条件,审慎招录应届毕业或是较为年轻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就业心理有待调适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江苏应用型大学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都只关注所选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了一纸文凭埋头苦读,而忽视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对专业知识的互补和提高,部分大学生工作后发现,自己因知识面较为狭窄而感觉可持续发展受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仍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层面,而未能切实转化为凸显自身专业水平的求职技能,在江苏应用型大学当中普遍存在专业不精、缺乏一技之长等现实问题。此外,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生于九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从小集各种关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能力不足。普遍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但过于突出自己个人价值和自我表现,一旦遇到挫折时,往往一蹶不振。

(四)择业范围过于单一,家庭因素影响就业取向

调研显示,47.5%的大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理想工作单位,而“自己当老板”和“私(民)营企业”则分别仅占10.2%和9.1%,大学生普遍不太愿意自谋职业或是从基层做起,择业范畴较为单一。在访谈中,部分大学生反映,父母对他们的就业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关注过度,总是凭长辈经验在他们就业问题上大包大揽,导致他们逐渐缺乏独立的意识和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自主求职的自信心,也挫减其自主择业的能动性。也有部分大学生反映,父母对他们取得就业成功抱有过于迫切的希望,未能充分意识到他们在职业发展之路上仍需要一个能力再塑造的过程。父母过急过高的职场寄望,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急功近利,热衷于进入“铁饭碗”单位,而不愿意下基层、下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的对策建议

当今时代,大学生中出现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兴趣化、理想化以及稳定化等趋势,这种趋势变迁给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就业能力强弱是其办学质量的衡量指标。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探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带来问题的解决办法,加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以“一生一策”为理念,重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工作格局,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统筹规划,建立“阶梯式”教育引导体系,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应用型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按照教育规律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年级分层次的“阶梯式”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与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搭建五个平台工作。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应用型高校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党委(总支)负责人为组员,强化专项工作的引导、指导、督导和考核。教育引导工作坚持以人(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与学融合原则、个性化需求原则、全程服务原则、普及化全覆盖原则。学校要努力搭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社团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就业基地等五个平台,通过以学校为指导,以二级学院为主导,以班级为基础,社团辅助,结合社会拓展等平台,重点加强教室、社团、宿舍、网络四个课堂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实施五个工作途径。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应用型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等五个工作途径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1)课堂教学的引导,这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培养的主渠道;(2)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这是课堂教学的有利延伸和必要补充,是实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和培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3)主题教育活动,各种丰富多彩,具有品位、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的主要载体;(4)网络教育。它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和培养的新手段、新阵地和新形式,是发展空间很大的新教育途径;(5)社会实践,每学年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3.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应用型高校还应努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程体系,编写出版教材,开设课程。以课程建设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为支撑,来实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和培养工程,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的。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培养引导体系、选择适合不同需求学生成长的培养路径,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和阶段绩效验证,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等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和实践中,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各阶段、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协同创新,整合力量,持续创新,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了解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制定新举措,给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工作注入新动力,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倡导正确择业观念,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素养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在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素养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暂未就业,就业稳定性低,信任度不高,择业愿望脱离实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转变,就业心态有待调整。为此,要更有效地开展就业形势、政策以及正确择业观等教育活动,切实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素养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1.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应用型大学要在大学四年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就业理念和就业素质教育,邀请成功就业创业的毕业校友回校做专题报告,开展“面对面”交流谈心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良好职业素养和正确的就业观。高校要依托人力资源部门宣传阐释毕业大学生就业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充分就业,破除“只愿到发达地区或在本地而不愿到异地就业、只愿到机关事业单位而不愿到企业基层工作”的观念。也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平台破除家庭“让小孩进铁饭碗单位、拿高工资、谋体面职业”的陈旧观念,鼓励其子女自主择业和创业,帮助形成“我的命运我做主”的良好心态。

2.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就业形势分析会、就业政策宣讲会、专题报告会和企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明确自己专业就业形势与前景、相关就业政策走向与方向、岗位需求,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理性选择就业、客观对待名利、积极憧憬未来,努力把个人求职意愿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岗位选择与自身能力素质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科学理性、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走好自己人生路。同时,全面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及早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方法,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和创业文化。

3.加强就业心态教育。针对当前部分应用型大学毕业高校毕业生存在的“等政府”“靠分红”“要安排”“啃老族”和“拼爹娘”等依赖心态,存在的“有业不就”“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等摇摆心态,存在的比地位、比收入、比房车等攀比心态,存在的职场受挫、岗位不适、心理负担重等恐惧心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更加关心呵护这些大学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服务、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困惑。

(三)创新就业培训方式,培育学生基层意识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创新就业创业培训方式、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促进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手段。为此,要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技能系列培训,大胆创新“入学、培养、就业”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一条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相互贯通、共同推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子,培育学生基层意识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引导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行业、基层去就业。

1.创新应用型大学专业设置和就业素质教育方式。推动应用型大学高校改革调整专业学科设置,积极开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把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学科专业作为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新增长点,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对传统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规格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改革,使之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职前就业培训短期化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力推行全程式就业教育培训;针对培训资源的封闭性和“学院灌输式”现象,大力推行体验式就业教育培训;针对培训主体单一化的情况,大力推行订单式就业教育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以就业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

2.完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体验和就业实习制度。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大学生就业体验和就业实习的做法,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参观和实践体验,了解企业岗位情况和特点,增强大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交流,为大学生将来到企业工作和企业更多地吸收大学生提供沟通渠道,培育学生基层意识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认真执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实习”制度,严格把好跟踪服务、督导检查、定期回访等工作环节,推动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真正下基层、进企业、到岗位实习成长,防止就业实习停留在合同上,流于形式。新闻媒体要挖掘宣传一批到社区、到企业、到车间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典型,开展优秀创业青年评选等活动,营造树立“到基层干事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氛围。

3.构建应用型大学学生立体式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打通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终身职业教育的培训通道,高校应切实抓好大学生入职前的就业培训,重点提升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走向岗位的素质能力;积极争取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大学生岗前就业培训服务,使大学生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就业政策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方向,提升岗位认知和心理调试能力;指导相关企业继续做好大学生入职后的就业岗位培训,重点提升岗位专业技能、管理组织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心理调试技能等能力。健全大学生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把最优秀的学生选送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和大企业培训,与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派送深造和培训的优秀大学生签订合约,切实增强学生基层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四)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服务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

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取向、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正确择业、自主创业的“最后一公里”。为此,要针对应用型大学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就业指导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与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充分学习借鉴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加强教育部门对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规划的科学化指导,强化有关职能部门对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就业综合服务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取向使更多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落实“智慧就业”工作,开设高校就业APP、就业微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通过就业APP,移动终端,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

1.完善对应用型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应用型大学要吸收借鉴先进国家、地区专业化指导的做法,通过组建专业化的指导机构,配备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完善设置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构建包括就业信息、模拟实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及推荐就业等内容的指导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就业指导个性化模式,帮助大学毕业生分析自己的个性和所学专业,帮助他们分析各阶段的就业形势、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校本专业的整体水平在就业市场所处的地位等,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而不是盲目“攀高”“求好”。

2.完善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监测统计和质量报告制度。针对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基础数据不完善、跟踪监测不到位等情况,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历年工作情况、就业地域和行业分布情况、毕业生就业薪酬情况、就业满意度情况、暂未就业情况、岗位变动情况、困难大学生就业情况和岗位期待情况等进行动态跟踪、分类统计、定期监测,为政府指导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供基础性支撑。组织应用型大学每年对本校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分类统计、定期监测,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要求,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促进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理性就业。

3.完善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服务指导。改变以硬指标为导向的就业指导管理行为,构建以软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就业服务指导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收集就业市场就业岗位信息和职业需求状况等数据,精心编印有关岗位需求手册等资料,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研判各行业领域对专业、技能、经验及知识等的不同需求,帮助大学毕业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取向,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工作尽快走上岗位。

4.加大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部分大学生对有关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不高,反映政策宣传途径和方式较为传统、不知道如何按政策去申请办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举措,大力宣传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典型经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博客、播客及其QQ群等新兴媒体和在网站开辟互动交流论坛,及时收集了解应用型大学学生对政策的意见建议,提高政策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1]马莉萍.留还是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与生源地、院校地关系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0):119-121.

[2]王苏芝.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102-103.

[3]赵红梅,王拴,王菁.资源型经济视角下就业问题成因分析[J].经济问题,2015(7):124-128.

[4]王国辉.21世纪日本青年自立与就业支援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9):42-46.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6年度江苏高校党建研究专项重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6SJA710019);2015年度常州工学院教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A3-4403-16-0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LX2013Y063)

谢金楼,男,常州工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李菼,男,常州工学院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17-0052-0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