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措施的探索

2017-01-28汪长明

职教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生产性职业院校校企

汪长明

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措施的探索

汪长明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转变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措施。在建设时要基于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综合系统的规划集团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共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和技术研发团队;建立市场化的运行管理机制,沟通协调和利益诉求机制,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部门,建立适应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建立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使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性和先进性,实现人才培养、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功能目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实训室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指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3]由此可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是集职业教学、社会培训、技能训练、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和创业教育实践等职能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的界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5]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指出:“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6]马秀明也指出:“共同建立集生产经营、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与实践操作教学于一体的全方位培养模式。”[7]因此,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条:(1)职业院校要为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2)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3)要具有生产功能、人才培养功能、技术创新功能和创业实践功能;(4)校企合作是实施任务、项目教学的载体,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平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无法稳定持续的满足教学、生产、技术创新的发展需求;(2)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企业的积极性不高;(3)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实施难、效果不好;(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和经营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

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采取的措施

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先要解决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解决合作生产经营的问题,解决合作教学培训等人才培养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协同技术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基于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不要盲目的为了建设而建设,造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生产和教学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

在“十三五”期间,要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模式,依据产业链和集团内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建立依托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和行业企业产业优势较为集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注重校内实训基地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要有稳定的生产计划和合理的用工需求,要有规范的管理,要有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的部门,要能为学生岗位学习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更复杂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岗位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集团内对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要进行系列的规划与设计,不同的职业院校依据产业簇群或产业链,建立不同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依据生产计划,制定不同学校来基地实训教学的计划安排,这样可以解决不同企业生产季节不一致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单一基地单一岗位学习时间过长的问题。

校企共建高素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和技术研发团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管理上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性依托的是要有一支技术研发能力强、职业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校企合作团队,他们以科研为依托,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技术、管理、运行上都具有先进性,能够引领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学生在这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学到新工艺、新技术[8]和新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技能、技术优势,其就业质量将会得到保障。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购置体现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不断地通过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资源优化整合等,保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先进性。

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具有生产性。生产性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真实生产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追求:(1)实训基地生产环境的真实性;(2)引入的实践教学项目的真实性;(3)产品生产的真实性。要保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企业在实训基地与学校的合作是有产品的、是有收益的。[9]另外,在职业教育教学上也要具有“生产性”,通过引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技术管理,就要生产出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实习项目、技术考核标准和技术研发成果,践行“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新理念,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育、共赢”,确保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10]和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

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建立市场化的运行管理机制。要拓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资方式,要遵循市场机制,满足市场化运营模式的要求。[10]要以促使实训基地生产运营模式适应市场化的竞争为目的,运用现代化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治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营。必须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现“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治理模式。[11]同时,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购买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成果的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创新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校企共建沟通协调和利益诉求机制。校企双方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协调机制,让双方都能充分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由于人才培养和联合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及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预期获利偏差,会造成利益分配有失公平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需要双方通过协商与沟通,以契约合作的方式解决不公平和补偿的问题,使合作双方都能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利益增加[12],促进校企共建的积极性。

三、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部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部门:(1)要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及运行管理的职能;(2)要具有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职责;(3)要具有扩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职责;(4)要具有依据行业技术发展对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综合系统设计的能力。

建立适应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为了保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灵活的教学运行计划,打破现有的班级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基于企业班组和岗位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学生可以不离校,上午在课堂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车间进行技术的训练。在生产岗位管理和实训教学组织管理中,为避免新老生交替中新实习生给企业带来残次品多,阶段性新生上岗延缓企业生产和增加企业成本等问题,可以采取实训教学组织管理不以班级为主体,而是以工作岗位小组为主体,在工作岗位小组中,有不同年级和不同实习阶段的学生,可以实现老生带新生,保持岗位实习学生的稳定性。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管理委员会议事机制,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建立财务管理机制,严格规范对生产耗材、设备维护,以及企业专家课时费、管理费等项目的管理。所有实训基地的项目必须经过经费核算,严格执行出入库登记制度;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定期交流机制,建立新的基于贡献大小的人事分配机制。建立学生选拔培养机制,校企共同依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本人所具有的职业素养选拔不同的岗位,进行联合培养机制[9],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由企业来主导。

四、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的评价

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进一步完善的依据。学校建立起了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一批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岗位的优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学习常态化、规范化,保障了专业实训实习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将得到持续的提高。就人才培养而言,评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的指标应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和生产效益逐年提升

学校和合作的企业制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确定了企业生产规模和利润的增长指标,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和完成定额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革新、技术成果和专利逐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有发展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保障人才培养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

(二)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构建了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职业院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学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联合组成一个技术研发团队,并以企业项目作为依据,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实践当中,并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成果展示与交流,使学生通过企业项目来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项目的规范化运作管理,并逐步完善创业实训体系,使学生创业率持续增长,学生申请的专利逐年增长。

(三)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形成了“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规范的生产、教学、技术研发的制度体系和分配机制;建立由企业主导的涉及人事、资金、利润、保障、管理等制度体系。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各职业院校的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刻研究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依据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依据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区域类领军企业共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岗位数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内部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培养具有技术研发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利于实习基地发展的教学运行制度,使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号.

[6]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

[7]马秀明.关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6(11):74-76.

[8]吕昌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践行“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三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EB/OL].[2012-09-04].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9 04152744420&cata_id=n126.

[9]杜中一.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4):26-30.

[10]刘一兵.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3):152-154.

[11]孙诚,姜泽许.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演进过程与创新思路[J].职教论坛,2015(28):72-77.

[12]杨胜敖,周慧恒,李晓艳,等.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5(5):115-118.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集团为例”(项目编号:15XJJC880001)

汪长明,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7)17-0008-04

猜你喜欢

生产性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