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2017-01-28袁德玉

传媒 2017年22期
关键词:普利策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文/袁德玉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文/袁德玉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奖设立于1985年,是为通过长期积累起来足够的新闻素材和一手资料,向受众提供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全面客观、权威有力的调查解释的优秀作品设立的奖项。将社会的黑暗面挖掘并呈现给受众,是调查性报道的根本宗旨所在。正如普利策所讲的,“新闻记者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这无疑是对调查性报道价值最精准的诠释,借助调查性报道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学的本质内涵。

北京时间2017年4月11日,第101次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其中来自《查尔斯顿邮报》的《西弗吉尼亚阿片类药物泛滥导致死亡》报道赢得了调查性新闻奖。该报道之所以能够在诸多新闻作品中崭露头角,不仅是因为其揭露性、深度性的内容,而且还因为其数据化呈现、人文化关怀、多元化形式等。对此,本文结合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入手,探讨其呈现的特色,以进一步把握调查性报道的发展方向。

独立性题材,揭露性报道

就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题材范围而言,所有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揭露性和独立性。在西方的新闻学范畴中,独立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就是说新闻媒体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完全独立,不受政治权利和其他任何主体左右。普利策调查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有许多都涉及了公权部门,而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新闻报道独立性理念。

如2016年获奖的《狂乱、危险而隐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现象》,由《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和《坦帕湾时报》的三名记者经过一年时间,揭露了佛罗里达精神病院的混乱与灾难,抨击了政府的不作为,为弱势群体的生命和人权大声疾呼。该新闻作品共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都可作为一篇独立的深度报道。第一部分对佛罗里达州六家精神病院管理混乱、经费匮乏、暴力泛滥的问题进行了整体叙述;第二部分深入全面地展现了精神病院监管部门刻意隐瞒信息的情况,并详细介绍了该部门隐藏信息的目的和达成步骤;第三部分讲述了一名精神病患者被人为虐待后致死的悲剧;第四部分指出政府宁愿花费大量金钱让违法的精神病人学习相关法律常识,也不愿意通过医疗手段让病人恢复正常,最终导致当事人精神二次伤害的问题;第五部分讲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因纵火被判入狱,但刑满后没有机构愿意收留,而法律又规定他不可以回家,最终导致他无处可去。

上述的五个部分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但彼此又可以独立成篇,站在精神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处境危险和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角度,抨击了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该新闻作品将视角放在了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上,借助舆论迫使相关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问题解决,充分践行了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也彰显了调查性报道独立性与揭露性的原则理念。

客观性角度,权威性数据

在报道一些敏感话题和争议问题时,一定要摒弃主观情感和态度,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这是调查性报道的基本原则和特征。新闻报道属于相对纯粹的纪实,个人意见必须要与新闻事实严格区分开来,这就要求新闻记者站在客观性角度,以权威性数据和观点进行报道。

2017年调查性报道奖获奖作品《西弗吉尼亚阿片类药物泛滥导致死亡》的重要判断都有权威数据作支撑,这些数据是三位记者用了一年时间,冲破重重险阻,经过大量调查后得到的,并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从各类报告中总结出数据,然后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在排除了政府提供的不实数据干扰的基础上,有效确保了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为了说明西弗吉尼亚州阿片类止痛药泛滥的严重性,记者在报道中指出“2015年,平均每10万人有41.5人因过度服用该类药物死亡,比2014年增长近17人。”;在揭露药品公司为牟取暴利而肆意输出阿片类止痛药的行为时,记者给出了权威数据,“近6年,药品公司向西弗吉尼亚州运送了7.8亿处方止痛药片,而该州人口不到200万”、“2007年到2012年,因氢可酮和羟考酮服用过量而死亡的比例增加了67%。而在此期间,三巨头共获得了170亿美元的净收入,其首席执行官总共收到了超过4.5亿美元的薪资。”这些数据非常精准,并在新闻报道中进行了适当突出,可以让事实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在受众眼前,其效果要远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强得多。此外,在权威数据的支撑下,更能凸显记者的客观视角,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中立性和说服力,而这也是当前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

公共化服务,人文化关怀

调查性报道具有揭露性特点,但这并非其根本诉求,其宗旨是要通过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通过舆论倒逼相关利益主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调查性报道是面向公众的一种新闻服务,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这也是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所必备的要素。

如2016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狂乱、危险而隐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现象》的第一、二、四部分,都是对事实的客观阐述与分析。但可以看到,这三部分的文字基本没有出现主观倾向较强的词汇,文字简洁精准,大量的引用语和数据有效确保了逻辑严谨性,是本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报道。而第三、五部分则是分别以精神病人的经历作为主线,对上述三部分的客观报道进行了颇具人文化的补充,生动具体,吸引力强。例如,新闻的第三部分叙述了一位精神病人从入院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作者站在个体生命层面,先对其生成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客观审视人与事,随后用了大量笔墨详细讲述了他如何被虐待,如何在救治不当的情况下痛苦死去的事情。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种无助与无奈,细节的捕捉与描写引发了受众广泛情感共鸣。

就单篇报道而言,这篇调查性报道作品兼具理性视角和人文关怀,实现了客观事实与具体个案的完美结合。以第二部分的报道为例,作者在讲述精神病人A n t h o n y的经历时巧妙融入了一些有关政府作为的背景元素,尽管第一部分的报道是对美国佛罗里达州六大精神病院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但作者却采用了华尔街日报体的创作手法,以护工遭受暴力袭击事件为引,引发受众广泛关注,还有第四部分,在介绍政府宁愿花巨资对违法精神病人进行法律训练,也不愿为他们提供常规治疗的现象时,穿插了另一位精神病人高达15次往返监狱的凄凉故事,使得整个作品在冷静之余不失人文关怀,在本着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化服务的宗旨下,形成了对政府和相关行为主体的有效“倒逼”。

多媒体形式,可视化呈现

纵观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网络版在形式上基本都综合应用了H 5、图片、视频、数据等多媒体元素和可视化呈现媒介,与传统纸质版共同构成了融媒体新闻的典范。

还是以《狂乱、危险而隐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现象》为例,在其第一部分报道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H 5交互界面,受众需要在移动终端上不断单击页面才能最终获得正文内容。在前四次的点击中,页面会给出简洁文字,为受众讲述护工在工作时一名精神病人手拿锯齿状天线向其逼近的情境,营造了一种紧张氛围,有效激发了受众阅读兴趣。而第四次点击时会依次出现护工面部拼凑照片,包括眉骨、嘴唇、太阳穴和眼窝,而这些画面都残留着血迹,视觉冲击性强,有效引发了受众情感共鸣。该界面作为第一部分报道的引子,充分发挥了先声夺人、激发兴趣的作用。冲击性强的图片让受众震惊之余充分意识到事态严重性,有效抓住了受众眼球。而受众通过不断单击来获取信息的行为,不仅强化了受众参与感,而且增进了新闻互动性,实现了新闻阅读的快速渗透与传播。

另外,在上述调查性报道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摄影图片,包括护工、精神病患者等人物照片,画面清晰、剪裁得体、构图合理,不仅具有文字补充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如第三、五部分的图片都是黑白风格,营造了一种压抑、严肃、沉重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新闻主题,强化了内容渲染。

此外,记者在进行数据报道时,并没有采用全盘陈述的方式,而是结合实际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例如,在指出政府蓄意隐瞒、遮掩真相信息时,记者对D C F统计的精神病院暴力袭击数采用灰色进行标注,采用红色对政府统计的精神病院暴力袭击数进行标注,然后将两组数据作出柱状图并置于同一坐标系内,两组数据的对比情况一目了然。还有在进行预算削减和暴力袭击数内在关系的说明中,记者将六年来政府预算减少的走势与精神病院暴力袭击数量的变化制成了折线图,并置于同一坐标系内,两者的负相关性同样一目了然。

可以说,通过多媒体媒介元素的融合,以及数据可视化呈现处理,受众可以非常容易地读懂数据背后的意义,不仅充分挖掘了数据的支撑性作用,而且强化了受众新闻阅读体验,并成为了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全媒体时代,要想做出一篇优秀的调查性新闻作品,就需要记者坚守新闻价值本位,提高新闻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掌握与新媒体相关的各项新闻技能,时刻将社会职责和受众体验置于首位。同时,要加强跨媒体、跨行业整合,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推动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普利策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流鼻涕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学经典在21世纪普利策获奖剧作中的另类再现
离婚案件中精神病人诉讼权利之保障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精神病院的故事
“被精神病”之殇
被强送精神病院原告获赔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