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2017-01-28陈佼佼

传媒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孙涛中国青年报可读性

文/陈佼佼

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文/陈佼佼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写作故事化让新闻作品更受欢迎。笔者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分析,研究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揭示掌握写作技巧对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特点

突出细节,聚焦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魅力。新闻故事化写作不意味着“编故事”,而是需要事实说话,描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细节,通过展现细节内容,展示出新闻事件的内涵及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以小见大,往往能透过细节看到本质。没有细节或缺乏细节的新闻,其可读性肯定大打折扣。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的涌现,信息泛滥问题严重,在此之中,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要想达到吸引眼球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媒体记者就需要在新闻写作故事化的过程中,善于寻找和选择最具表现力、最为人关注的细节,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在写人和事的报道中,细节是不可替代的,对细节的刻画,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描写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因为细节出真相,真实的力量是取胜的关键。真实的报道才能打动读者、吸引受众。

报道者在叙事过程中重视文章的可读性,能将创业者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灵活生动、内涵饱满。比如,《中国青年报》的《创业者周刊》曾经报道了大学生村官孙涛的创业历程,报道再现了孙涛守夜的情景,感觉就在孙涛身旁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记录其平日里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状态,使读者对创业者的人物形象感到更真实可敬。报道以乡村的一个寒冷冬夜起头,凌晨时分孙涛在大山深处独自守夜,作者将自己现场观察到的守夜场景展现给受众,文字极富现场感。比如,描述孙涛专注添火,细心守护山里的香菇大棚,在石头上一坐就是两小时,拨弄炭火,不停观察,直至木炭烧透才愿睡去。孙涛作为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创业,免费为他们提供花菇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并且自愿去山里守夜。乡亲们亲切地称呼孙涛为“种蘑菇那娃”,言语间透着对创业者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报道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创业者的创业价值及收获的认可和鼓励。

情节戏剧性,将矛盾与冲突并现。在新闻报道中,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故事主体,从人的角度写故事能贴近受众,为缺乏活力的新闻事实增添神采,激发受众的阅读热情和文章的感染力,挖掘新闻事实中戏剧冲突,运用故事化手法,将新闻报道中的诸多细节真实展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抓住最具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进行描述,刻画新闻人物形象,再现真实场景和信息,这样更能吸引读者。在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的运用中,应遵循让故事慢慢展开的方式,设置悬念,充分展示细节,吸引受众眼球,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比如,2015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哈佛“都教授”有梦想就这么任性》的新闻,报道先介绍金证济苍在凌乱而随意的办公室,向记者表示,自己更专注于中国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报道称,金证济苍的团队研发出一项高新技术,是G o o g l e公司倾力7年都没能做出来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公众未来观看视频时,更有针对性地看广告,名叫“云视链”,是一个颠覆性的创举,然而创业团队召开的发布会也只邀请了网络媒体和部分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凸显了创业者的创业过程的艰辛。

内容文艺范,文章用语具有美感和吸引力。新闻故事化写作需要注重文章用语的美感和吸引力,并以此增强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亲切度,消除隔阂,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造就亲和力,增强感染力。

比如,2016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徐莉诗:对谁好,就要给谁煲汤》的新闻,报道讲述了创业者徐莉诗选择煲汤事业的缘起,徐莉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合自身机遇和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继而获得创业灵感,创业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创业者个人的内心情感变化和态度倾向一一刻画,展示给读者一个善于反思、发现机遇的创业者形象,这样有助于受众深入了解其创业全过程。

通过新闻故事化写作,引入相应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帮助记者做到客观公正,使受众直接感受到新闻事件真实可信,揭示出新闻的本质和核心。

可见,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媒体记者要积极采用各式写作技巧,充分展现新闻语言的活力和感染力,增强传播效果。以新闻故事化的形式给新闻报道以新的启迪,开拓了新闻报道表达方式。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有讲故事的新闻意识,努力学会并善于运用新闻故事化的表达方法,讲好故事,做好报道。

网络时代新闻故事化写作策略

选题具有易传播特征,关注受众心理。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意味着新闻的前期选题采集过程中,媒体记者需要充分考虑相应的新闻写作要素,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比如,贴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等方面,积极挖掘新闻事实原貌,把握新闻选题的易传播特征,在正规新闻生产流程中,关注受众心理。在新闻故事化的选题过程中,尤其是网络时代,更要注重对受众眼球的吸引和注意力的掌握,新闻需要在充分考虑受众阅读兴趣的同时,在贴近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新闻的内涵,充分关注受众的所思、所感、所想,拓展新闻的影响力,将传播范围扩大化。

一般而言,讲故事式的报道,就要较好地将新闻涉及的专业术语报道得通俗易懂,方式得到受众喜爱。把沉重、敏感的话题,或生动形象的东西用故事化方式、情节化手段、细节化语言描述出来,既有生动鲜活的纪实性、可视性,又能让读者在环环相扣的故事讲述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对于受众而言,过于强硬的宣传口吻和说教会导致受众的反感和不理解。因此,为了让受众对新闻事实做到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影响社会舆论走向,让受众真的能感知并亲近它,就需要充分利用新闻写作故事化手段,增强新闻的亲切度和受众“代入感”,让受众得到充分感染,从而引导受众对新闻事实产生认同,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写作与受众心理达成共识,增强契合度和传播效果。

文字具有可读性,能引发情感共鸣。之所以要把新闻故事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闻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特征,包括人物的情感,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感。情感的感染力决定了对受众的影响程度,然而情感的拿捏会因为执笔者的利益、经历、隐私、蒙蔽等因素有不同的呈现,故事中的情感真实程度也是构成新闻故事化的重要因素。

新闻故事化通过叙事手法、细节描写、直接引语,将新闻人物或事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将人物的苦闷、艰辛、奋斗作为关注的焦点,故事化新闻的报道让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展示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文字具有可读性反映出新闻的真实和客观。新闻故事需要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展现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突出强烈的现场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引发情感共鸣,把具有真实性和典型代表意义的故事穿插其中,巧妙地融入新闻写作中,增强受众的“代入感”,增强说服力,强化传播效果。新闻故事化写作需要注重文字的可读性,使受众读后你等留下深刻印象,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逻辑合理,层层递进,用讲故事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传递给受众,深化报道内涵,加强情感共振。

语言要求直白,亲切简洁明快。

从长远来看,新闻故事化改变了国内新闻媒介以往严肃的面孔和枯燥直白的新闻表现形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写作者直白亲切、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得观众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利于新闻传播方式的改革。

新闻故事的写作中,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夸大新闻事实,遵守新闻人的基本素质,合理进行新闻故事化写作,在引用文学表现手法的同时,加强新闻特色,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和立体感,丰富新闻报道内容,用形象的事实说话,新闻的第一要务就是真实性,媒体需要在语言直白亲切、简洁明快的基础上,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

新闻中的故事是“生活真实”,它们确实发生过、存在过,并且是那样发生的,那样存在的,不仅具有本质上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客观上的实在性。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

猜你喜欢

孙涛中国青年报可读性
可读性
本期缩略语表
跑得大汗淋漓,有用吗
迷失
我心目中的“暖闻”——中国青年报的“暖闻·暖心”之路
众筹来的2018新年献词——中国青年报“强国体”出炉记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
人人都爱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