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岛田虔次《中国革命的先驱:章炳麟和儒学》

2017-01-28

国际汉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言古文译者

本书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这两部分论文并不连贯,且偶尔重复。该书令人失望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它的内容明显陈旧。我们很难相信有哪一个作者会认为没必要修改他/她几十年前的旧作。实际上,自岛田虔次在1970年和1978年发表这两篇论文以来,很多之前不为人知或尚未出版的有关章炳麟的材料现在已经可以获得了。很多新近的二手著作也可以补充或纠正老旧的观点。因此,如果岛田虔次能在该书英文版新的导言中更新他的材料和论据,那么该书会更有价值。乔舒亚·福格尔(Joshua A. Fogel)在他的英文序言中也没有更新材料和论据,而是用尽溢美之词,大肆夸赞岛田虔次;第二,书中译文经常不可靠。从误译到完全背叛原文意思(见下文),可说错误百出;第三,许多章炳麟的主要著作未能得到准确识别。章炳麟的《訄书》不应该被称为“迫害之书”(Book of Persecutions,译者注:原著第17页,下面括注数字均为原著页码),这里的“訄”字是“逼不得已”(urgency)的意思。章炳麟的《成均图》不能翻译为“成均词典大纲”(Outline of the Chengyun Dictionary, 14),因为该题目应该解读为“标准韵词图解”(The Diagram of the Standard Rhyming Words)。章炳麟的《癸卯狱中自记》不是“监狱日记”(Prison diary, 72),因为是“自记”(个人记述),不是“日记”。还有,把《菿汉微言》翻译成“大汉微言”(Subtle words of the great Han[people and culture], 145)很可笑,因为任何自认为是研究章炳麟的学者,都应该知道“菿汉”是他众所周知的别名之一。他的弟子尊称他为“菿汉大师”。事实上,《菿汉微言》是他的弟子吴承仕记录下来的一部“微言”集。

第一篇论文《章炳麟:传统中国学者与革命者》认为章炳麟既是一位传统的学者,又是一位革命者。但是即使在二十几年前,这个说法也不像福格尔宣称的那样具有“开创性”,因为章炳麟被称为“最有学问的革命家”很久了,没人(无论是章炳麟同时代人还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此有过争议。断言“直到岛田写了关于章炳麟的书(及此后很长时间),章炳麟从未,且一次都没有,得到完整的批判性的评价”也是不正确的(xii)。我仅举一例: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1945,1982)中就用了长文论述章炳麟的整体思想。在日本,高田淳(Takata Atsushi)1984年出版的《辛亥革命与章炳麟的齐物哲学》明显比岛田的早期论文更有创见。

实际上,岛田关于章炳麟的文章甚至都没有什么重要的新信息。他的叙述常常是以轶事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超越《制言》第25期(1936年9月16日)纪念章炳麟专刊中悼念章炳麟逝世的文章。另外,岛田引用了长篇引文,却没有太多的分析,提供的信息不足。他在论文里引用的两篇文章实际上完全是翻译章炳麟的,而且两篇都是常见的。最不幸的是,英文翻译充满了错误,尤其是有16页之长的“章炳麟东京演讲,1906年7月15日”(18-43)。例如,译者把人称代词全部理解错了。说到1902年的形势时,章炳麟评论道,除了一两个战友外,别人都认为孙逸仙是个奇怪的人。他们对拯救汉族的理想完全缺乏全心投入,去看望他也只是出于好奇。然而译者将“他们”误解为“我”,结果得出了完全错误的表述:“我(章)发现他(孙)对拯救汉族的理想完全缺乏全心投入”(28)。这怎么可能是事实?还有,译者将专有名词误解为普通名词。比如“你检查他的性情的历史”(you examine the history of his temperament)(30)应该解读为“你检查他的《气性转》”(you examine hisHistory of Temperament[Qixin zhuan]); “我说……与那些古代中国传承下来的自然科学的学生无关”(my saying…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ose students of natural science derived from ancient China)应该解读为“我说……与《格致古微》的作者无关”。译者也没有理解章炳麟使用的很多成语。我很好奇,不知道英语读者能不能理解“他的弟子们的教育是新娘的丈夫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his disciples was that of his bride)(32)。成语“伊人作嫁”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你所做的成了他人的利益”。因此章炳麟的意思是孔门弟子的儒家教育仍旧为帝王的利益服务。成语“自命不凡”意思是“自认为不是普通人”,却被翻译成了相反的意思:“(精英)吹嘘他们只是普通人而已”((the elite) lorags that they are just common men, 33)。成语“可称伯仲”,意思是“被同等看待”,译者也没有理解,仅凭想象翻译为“与他们竞争是一种有趣的运动”(competing them is an intresting exercise, 33)。章炳麟说汉代的人“可以边耕地边研究典籍”,叫“带经而锄”,但译者福格尔的翻译很让人费解:“汉代的人不能一手捧着典籍耕地”(Man in the Han could not plow through the classics with one hand, 41)。这些例子绝不是这一篇论文中我发现的所有的错误(还有很多)。

甚至更不可原谅的是很多简单且明显的事实性错误都没有改正。说“章炳麟开创了朱子学”(p.15)是不正确的,18世纪清代学远早于他。1899年章炳麟不必从台湾逃往日本(17),因为那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张学良不是1898年出生的(21),而是1900年。章炳麟没有支持“国民党粉碎中国共产党”(25)。即使章炳麟当时反对共产党,但他也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谭献不是“诂经精舍的老师”,即使章炳麟尊谭献为师。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岛田不想更新他的论文,那福格尔就应该提供正确的译者脚注。

岛田虽然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讨论考证学,然而他对考证学的概念却不清晰,甚至时而令人迷惑不解、自相矛盾。他误以为考证学就是儒家的古文经,因此他认为考证学“与今文经相抗”,于是评论说:“今文学派猛烈地攻击考证学”(58)。事实上,考证是方法——文本考证,经古文学派和经今文学派都使用考证方法,其他学派的学者也使用,尽管事实上古文学派在文本考证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字学知识的重要性,时称小学。然后岛田又把考证学等同于汉代学问(59),他忘记了经古文和经今文都属于汉代的学问。早先他说章学诚的史书编纂理论“通常与考证学相左”(7),不过后来他又发现“六经皆史(章学诚著名的理论)是考证学里固有的根本立场(或者考证学最终达到的立场)”(66)。那么哪个才对呢?

第二篇论文里,“1911年辛亥革命时代的儒家思想”主要涉及康有为把儒家思想看作宗教的主张,而章炳麟反对儒家思想的宗教化。岛田又用长篇大论来复述,引用大量文献,甚至翻译了康有为和章炳麟的完整文章。翻译中也有很多错误,尽管没有第一篇文章错得多。岛田试图把康有为和章炳麟仅置于改革与革命、经今文与经古文的框架里来论述,模糊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基本信念和个人性情。至于康有提倡以儒为教及其后果,这一问题已经在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改革者与乌托邦主义者康有为,1858—1927年》一书中得到更加充分和出色的论述。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么一本充满错误的书,令人遗憾。

猜你喜欢

微言古文译者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微言
微言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微言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