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型大学《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
2017-01-28李薇
李 薇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浅析应用型大学《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
李 薇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应用型大学中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问题,可以《旅行社经营管理》基础课程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应用型本科大学长期以来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其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思路,对教师队伍建设、授课方式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
应用型大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WTO预测,我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级旅游强国。其中,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将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旅游法》的实施也对旅行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旅游强国就必须大力培养旅游人才与强才。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可以分为高职旅游教育、本科旅游教育和研究生旅游教育,其中高职旅游教育和本科旅游教育可说是培养具备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旅游人才的主要渠道。同时,作为输出旅游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它实践性很强。《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则是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由此看来,高校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为了真正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高校必须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与义务。
从我国就业趋势来看,多数旅行社对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更为青睐。相比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薪水的期望值更低,且更愿意从底层基础做起,而本科毕业生还有实践时间短的劣势。所以在就业导向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提高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扎实、技能强硬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1]。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既有扎实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起步较晚,多数应用型大学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该专业的多数教师是从历史、地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或商务管理等学科半路出家,缺乏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又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但在理论方面要求教师对旅游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熟练掌握,而且在实践方面更需要教师对旅行社运营管理业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熟悉旅行社业务流程,有一定的带团、线路设计和计调操作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但通过对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调研发现,目前在岗的旅游专业教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向多为旅游规划、旅游经济或酒店管理,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研究涉猎较少;而且很少在旅行社参加过六个月以上的挂职锻炼,即便有,也对旅行社计调和外联等内部重要核心业务不太熟悉。因此,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获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旅行社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之余,尽可能地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相关的自我实践提升。
2.2 缺乏实践与创新的教学方式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法相对单一。这导致学生很难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远远不够。这种实践锻炼的不足会使得毕业生到旅行社工作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3]。也就是说,培养出的学生与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存在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有:
一是课堂教学时,仍有很多教师将知识传播作为主要或甚至是唯一目标,致使理论知识学习占据了该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实践教学时间被压缩或完全被忽略。具体教学中,虽然也运用了诸如场景模拟法、问题互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师本身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启发仍嫌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问题的深刻思考。
二是,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市场经济步伐下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这就导致理论知识的老化与落后,更遑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疏忽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当前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教理论,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随之丧失。
2.3 缺乏多样和科学化的学习效果评估
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是双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方式之外,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目前许多应用型大学,还不能做到根据课程的进度分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查摸底,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该课程的测评方式还只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这就导致无法给该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体现不出课程完整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这种学业测评方式多侧重考查理论知识,即便有部分考查实际应用能力的题目,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5]。因此,能够考查应用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测评方式在应用型大学该课程设计中还相当匮乏。
3 对策思考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要让教师“走出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旅行社基本操作规程以及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前沿动态和收集相关资料。应用型大学可以从政策、资金方面多给予支持,鼓励教师到旅行社进行挂职锻炼。专业教师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与旅行社多联系多接触,开阔眼界,以便收集到更丰富的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说服力,熟练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同时,也要“请进来”:聘请业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行社高级专业或管理人才来到课堂中,从实践角度给学生分析案例,传授经验,解决问题,通过“以身说法”使得学生和教师同时得到提高[6]。因此,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当今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和当务之急。
其次,应用型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与案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案例教学使课堂更有趣味,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案例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能够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发展和演化而逐步更新的教学案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场景模拟教学法,设计出仿真、生动、活泼、准确的具体场景,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于鲜活的情境当中,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
另外,对课程教材要及时补充和更新。随着新理论知识的涌现,教材内容也要及时做出反应,进行修正,注意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和面向现代化的各种问题[7]。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共性发展基础上突出个性优势和特长,并且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评价,加大对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比重。
最后,对学习《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适当减少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考核,构建出一套既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对其实际操作能力考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这可以通过实训考查和课堂展演相结合的多样化方式来实现[8]。具体来讲,实训考查主要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把知识分成若干模块,将学生分组后,对每个模块进行考核,最终计入实训成绩。课堂展演主要以角色扮演进行考核,教师在设计出不同的主题后,每组学生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模拟出真实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最后通过演讲和表演的形式来完成。这些方式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应用型大学在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此外,负责该课程的教师应尽量承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以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包括学生能否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否将实践教学中的思路得以发展[9]。应用型大学可以考虑建立后续跟踪反馈体系对实习生进行辅导与调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做好《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注重打破教学思路常规。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积累旅行社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课堂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养成创新型的思维。此外,要重视学生的个案与总体的诊断跟踪与反馈。
[1]陈胜科.高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12-14.
[2]王全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报(综合版),2009,(7):10-13.
[3]李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 企业导报,2015,(12):121.
[4]许青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3):89-92.
[5]王莉.《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北方经贸,2011,(7):168-169.
[6]但强.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5,(3):250-252.
[7]邹统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建设论文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8]张珣.《旅行社经营管理》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7):77.
[9]耿松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初探[J]. 商场现代化,2012,(5):103-104.
【责任编辑:黄素华】
Curriculum Reform on M anagement of Travel Agencies in Application-driven Universities
LIWei
(Baiyun College, Guangzhou 510450, China)
Curriculum reform on management of travel agencies in application-drive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The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of travelling agencies as a case and studies the di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By analyzing the reasons,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bout teaching staff training,teaching modes and learning effects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application-driven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of travel agencies
G642
A
1671-9565(2017)02-059-03
2017-05-21
李薇(1989-),女,广东白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商贸流通与服务业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