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2017-01-28郑琼鸽殷建群
郑琼鸽 殷建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郑琼鸽 殷建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创业型高职院校兼具“职业性”和“创业性”,以产教融合培养区域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着力点,通过组织变革不断追求自我革新。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不仅响应了“双创”时代对高职院校的问责和要求,也是其寻求变革、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选择。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办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从树立开拓性办学思想、培养区域创业型人才、引入企业化运作机制和打造创业性校园文化四大路径推动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
创业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20世纪中后期经济社会急剧变化引发的大学组织变革催生出了创业型大学。这一新的大学形态体现了高等教育新的办学理念、组织制度和办学模式。“创业型大学之父”伯顿·克拉克通过研究发现,那些迫于生存压力的小学校更容易走上创业型大学之路。面对生源减少和办学资源不足,高职院校必须寻求突破,实现转型发展。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与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理念一致。如何对接高职教育与创业型大学,融合“职业性”和“创业性”,凝练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特色,从内涵、动因到具体路径的逻辑演绎应该不失为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有效分析视角。
1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内涵探析
创业型大学是应对外界变化出现的不断自我革新的一类新大学。创业型高职院校由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延伸而来,兼顾了“职业性”和“创业性”。
1.1 创业型大学的由来和基本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国政府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的背景下,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欧洲高校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从不同角度寻求变革并获得了成功。伯顿·克拉克将这些学校定位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并从大学组织系统转变的角度研究总结出了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五条途径: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1]。这也可以理解为创业型大学的五大核心要素或基本特征。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创业型大学有了各自的理解,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伯顿·克拉克、享利·埃兹科维茨和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等分别从 “大学与产业界合作”以及“学术资本主义”的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创业型大学就是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第一要义,以学术创业为生命力,具有学术和市场的二元价值取向,引入企业化运作方式对自身组织进行创新和变革的大学。[2]
1.2 从创业型大学到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内涵延伸
创业型高职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有别于普通的创业型大学。从创业型大学过渡到创业型高职院校是创业型大学内涵的延伸和丰富。然而,目前创业型高职院校在创业型大学领域中还处于边缘地位,无论是对其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甚少。关于创业型高职院校内涵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伯顿·克拉克观点之上进行的拓展分析。有学者认为,虽然每个学校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创业型高职院校有四方面的共同特征,即“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展的发展外围、多样的资金来源、强烈的创新精神及浓厚的创业文化[3]”;也有学者认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自主与集权的管理机制、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4]”是创业型院校最鲜明的特征;还有学者认为,“创业型高职院校是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和提供服务的开放的管理平台;培养创业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构筑外扩单位,不断拓展外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创业型的校园文化和高度整合的创业理念”[5]。
相对而言,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提炼和实践检验。本文认为,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兼顾“职业性”和“创业性”。首先,高职院校作为教学型职业类高校,学术研究不占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因此创业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是培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体现其“职业性”。其次,创业型高职院校必须体现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性”,即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追求创新的精神。一言概之,创业型高职院校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区域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着力点,通过组织变革不断追求自我革新的高职院校。
2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生成动因
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不仅响应了“双创”时代对高职院校的问责和要求,也是其结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诉求,寻求大学变革的一大选择。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灵活的特点,借鉴国外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成为创业型大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
近几年,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全国上下理论和实践的热点。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等。为进一步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责任,浙江省教育厅于2015年8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要求各高校2016年3月底前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基于 “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的重要途径。新政策的陆续出台,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鼓励高校转变办学思路,力求创新和变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提供了政策环境。
2.2 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诉求
根据教育部2015年资料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其中本科院校1219所、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6]。目前高职院校数量多但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加上生源减少带来的现实压力,导致部分高职院校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赋予了大学更多的使命,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学发挥智力优势,走向市场,更直接地服务社会。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有社会服务的责任和要求。相对而言,高职院校以培养区域应用性人才为己任,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关系紧密。相互依托、良性互动能促进学校与区域的共同发展。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学术成果转化和知识创业对接市场需要,可以说丰富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有助于其增强办学活力,凸显差异性,以自身特色优势实现其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成功样本
伯顿·克拉克研究的欧洲模式和亨利·埃兹科维茨研究的美国模式是目前国外创业型大学的两大主要发展模式。欧洲模式的创业型大学为创业型高职院校提供了成功样本。伯顿·克拉克所考察的五所欧洲大学均为教学型大学,其中约恩苏大学是芬兰的第一所职业型大学。该校主要以激活学术心脏地带的方式实现变革,其集中资源办特色优势学科的创业型品格对我国高职院校很有启示[7]。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校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如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科技大学、浙江万里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学校主要以伯顿·克拉克研究总结的五个要素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实践,如福州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分别在“拓宽发展外围”和“学术心脏激活”方面呈现鲜明特色;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了“创业型高校(大学)”的办学目标,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凝练自身特色。
大学发展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作用下的产物,不存在普适的创业型大学模式。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树立信心。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组织变革阻力较小,具有后发优势。鉴于其规模小、办学灵活、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双师教师比例高的特点,可以借鉴欧洲模式探索我国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建设路径。
3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实现路径
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办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这一创新过程必须着力解决两大难题:第一,高职院校如何深化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对接市场,以更好的姿态发挥“政”和“企”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区域内“政”、“校”、“企”协同创新;第二,高职院校如何将“创新创业”嵌入到学校的愿景和使命中,做实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从学校边缘转移到学校中心。
3.1 理念更新,树立开拓性办学思想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是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产物,主要依赖政府经费办学,不善于开放办学,很难转变“等、靠、要”的被动办学思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生存环境堪忧,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实现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更加迅速和灵活地反应出外界变化。高职院校要向创业型转型发展,首先必须实现理念更新,摆脱路径依赖,树立开拓性的办学思想。
开拓性办学也就是在办学中体现出 “开放、主动和创新”,不再受限于单一的政府拨款和校内现有资源的透支使用,而是积极开拓新资源、新渠道,增加办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理念更新为先导,转变单一的学校发展模式,通过拓展外围,把办学视角延伸到校外,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开拓性办学思想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锁定目标,实现战略管理,从源头解决以上两大难题。
3.2 产教融合,培养区域创业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任何类型高校的本质要求。创业型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区域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一毕业就开公司,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性。做实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探索订单式培养、教学工厂和专题制作等多种工学结合教学方式,通过产教融合提高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高职院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可在学校整体战略规划下,集中资源做强特色优势专业,通过赋予专业“招生、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逐步推进专业实体化。专业形成品牌效应后,发挥其“学术心脏”作用,以点带面,联动相关专业,促进专业群整体发展。如果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可以考虑设置产业学院,实现产业资源与专业资源的无缝对接,培养了解和熟悉整个产业链的创业型人才。
3.3 组织变革,引入企业化运作机制
高职院校在开拓外围时,迫切需要创建学校与外界的边界跨越组织,如技术转移办公室、校企合作处、研发中心和创客空间等。最理想的是形成产学合作共同体,政府直接参与的“县校合作”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与县域全方位协同合作,依托县域产业优势,对接县域企业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纽带,深化产学合作。
知识和学科的组织逻辑导致了大学对外疏离与组织松散,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基于任务与工作的逻辑。[8]这就要在办学工作中引入企业化运作机制,优化组织架构,寻求民主与集权的平衡,强调绩效管理,重在制度激励。制度建设是为了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整合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所谓的制度建设往往是搞形式、无实质性内容;或有内容但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此外,由于传统教师铁饭碗形成的惰性很难改变,引入企业化运作机制会面临较大的阻力,这也是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一大考验。
3.4 凝聚力量,打造创业性校园文化
除了技术转移中心等创业平台建设,自由开放、积极进取和宽容包涵的创业性文化也必不可少。通过技术转化办公室直接输出的显性成果,如发明专利、衍生公司数量、技术转移收入等,往往容易捕捉,但是衡量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标准不能局限于此,还要考虑创业创新制度和文化维度。既然是改革就有失败的风险,创业性文化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应允许失败,并对失败宽容以待。
组织转型发展需要有改革魄力的领导积极推动变革。创业型高职院校作为学校的一大发展战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凝聚全校力量,在强有力的领导下,共同推进学校的进取和变革。创业性高职院校建设不能停留在学校高层的呐喊,也不能游离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浅尝则止,更需要每一位师生的认同和参与。[9]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决策层面适度集权才有利于增强师生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感和内部凝聚力,共同实现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理想目标。
[1]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
[2]郑琼鸽.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和本土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6,(10):7-10,2.
[3]王志强.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2,(2):1-3.
[4]陈宝华.创业型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的挑战和机遇[J]. 现代教育论丛,2014,(5):86-91.
[5]万由祥.试论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72-175.
[6]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 0160706_270976.htm l.
[7]付淑琼.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J]. 教育研究,2010,(2):63-67.
[8]何向荣.创业型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15,(5):105-110.
[9]郑琼鸽.地方高校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教师角色转型困境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6-69.
【责任编辑:黄素华】
The Generative Logic and the Pathway of Entrepreneuri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G Qiong-ge YIN Jian-qu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Entrepreneuri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are both “professiona” and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and i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high-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It pursues self-innovation through organizational change.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and demands posed by the “double innovation” era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s also great choice for them to seek change and realize their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way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y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ioneering school, cultivating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trod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entrepreneurial campus culture.
entrepreneuri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G718.6
A
1671-9565(2017)02-055-04
2017-05-11
郑琼鸽(1985-),女,浙江乐清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殷建群(1979-),女,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