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胡音色的风格性变化

2017-01-28烟台市文化馆264001

大众文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滑音演奏者二胡

隋 媛 (烟台市文化馆 264001)

浅谈二胡音色的风格性变化

隋 媛 (烟台市文化馆 264001)

二胡的音色学习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期的训练与感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色的把握对于二胡演奏而言极为重要,不能很好地把握二胡演奏的音色就不能将二胡演奏的美感以及内涵展现出来,所演奏的音乐是没有魅力、难以打动听众的。本文以二胡音色风格性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演奏者、情感以及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二胡音色风格性变化,为二胡演奏学习以及音色理解提供理论参考。

二胡音色;风格性;变化

一、二胡音色的概述

二胡为皮膜类擦弦乐器,是一个整体的振动体,每个部分的选材与制造都要遵循声学以及力学原理,制造好的二胡只有具备良好的振动特性才能产生动听的旋律。二胡振动是弓子激发产生的,根据声学原理中的琴弦振动理论,琴弦在特定的张力环境下振动所产生的泛音以及泛音列种不同泛音的数量以及振幅决定音色的品质。振幅大的是低次泛音,这种音色雄浑厚重,有张力;中次、高次泛音的振动幅值较大,音色明亮有较强的穿透力。决定二胡振动的因素主要是皮膜的张紧程度以及琴码施加给皮膜的力一定要适中。具体地说就是膜上的压力与外部施加的压力要基本上保持相等。在较为良好的情况下,琴弦受到激振之后,琴码将振动传递给皮膜能够较为灵敏产生反应,二胡具备较为优良的声音效果。

二胡音色标准应当是高音区明亮、中音区圆润、低音区浑厚,给人的感觉是明亮清澈、厚重却不闷。决定二胡音色的关键因素是材料的质地以及制造工艺的精湛程度。二胡的皮膜以及琴筒是二胡的重要发音体,决定二胡音色。二胡的琴筒目前较为常见的有扁筒、八角以及六角三种,最为常见的是六角琴筒,六角琴筒外形美观音色表现良好,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八角琴的音色相比六角琴而言稍微有点差距,六角琴音色更加醇美,声音更加细腻传神,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不同地域的琴在音色上会有一定差异:上海琴较为厚重、苏州琴较为醇美、北京琴较为明亮。目前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六角琴的制造工艺更加精良,音色与音量都有较为显著的改善。

二、二胡音色的风格性变化

所谓二胡风格性变化是指在演奏音乐作品的时候因地区、演奏者、情感以及生活经历不同而导致音乐作品色彩性变化。我们理解和研究音乐作品的时候要能够深入的了解作品风格性变化,才能在音乐演奏中客观的揭示与体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1.地域因素与音色风格

二胡演奏的风格性变化也衍生出风格性技法的运用,风格性技法的运用也使音色形成差异,音色变化更多的与地域相关。不同民族、不同居住地域二胡演奏过程的发展都形成了有着强烈地域特色的音色和表现特征,不同的地域文化使二胡音色性格各不相同。最为常见的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北方和南方之间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可以看到,北方的如新疆地区的音乐多是浑厚热烈、奔放的;内蒙古的音乐则是大气、恢弘的;陕西的音乐纯朴强烈;江浙的音乐则更加婉转悠扬。汉族南方北方二胡演奏风格也差异较大,南方二胡演奏多是以左手技巧为主,多运用即兴“指花”;北方二胡则是更加注重右手的技法,音色也更加浑厚和刚劲。以下主要介绍不同滑音技法的不同展示。

滑音在二胡演奏中使用频率较高,不局限于地域和民族。中国乐器一直重视强调音的过程,即“音腔”,这主要是来源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中方言、语调、语气多变进而发展形成的润腔技法,二胡的构造也为滑音技法的多变提供方便。滑音技法主要有垫指滑音、回滑音、上下滑音,这四种滑音技法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中都有使用,但是所演绎的音色却存在不同的差异。因为滑音的手法不同,滑音幅度不同、滑音的快慢以及力度不同都使音乐形象以及个性出现差异。虽然全国范围内的滑音技法相同,产生的音色感方面却有的刚劲有的悠扬柔美,有的细腻传神引人入胜,这与左手润腔的方式有直接关系。通过以下对比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不同地区滑音技法:

北方地区以河南为例,河南的二胡演奏中上滑音与下滑音中除了二度三度之外,还特别强调四度以上的大滑,滑音速度快幅度大,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夸张的音色美感,曲目《豫乡行》中,音乐节奏起伏较大,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粗犷浓郁、反差强烈的音色感。陕西地区的滑音与揉弦技法运用方法相同,主要运用于特性音前后的连接上,像下回转滑音,主要的过程是从本音发出,滑至最近的偏音,再到还原音,最后滑落至二度音,所有的这些动作都是一气呵成,所产生的音色婉转悠长,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内蒙古滑音则借鉴了蒙古族的马头琴以及蒙古长调的表现技法,主要运用三度、四度伴随下滑的颤音,尤其是在曲目的首尾散板处,滑颤音的使用更为频繁。演奏过程中,较多的运用轻声下滑,颤音的速度也由缓变急,所产生的音色广阔、空旷像马匹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嘶鸣一般。山东地区的二胡演奏滑音则主要普遍是围绕本音进行三度音程上滑和下滑,在山东著名的曲目《一枝花》中,就较多的运用了三度滑音,滑音过程快速、充分,能够让听众感受到曲目中情感的细微变化,又能让听众感受到山东音乐直爽的性格特征。

我国南方地区的滑音又有所不同,例如广东一带与江浙相比就存在一定差异。江浙著名二胡曲目《江南春色》滑音技法运用就比较侧重于回滑、上滑、下滑以及垫指技法,滑音幅度不大,滑音细腻,让人产生婉转精致的音色感。广东地区较为经典曲目《雨打芭蕉》则主要运用上下滑和回滑,强调回滑音前的装饰点缀特色,让人产生一种细腻圆润的音色感。

2.情感表现与音色风格

音色多种明亮悠扬的转化中产生的细致入微的追求,以及对音质圆润刚劲的细微追求都是为了将情感更加丰富传神的表达。演奏过程中应当融入丰富的情感、鲜明的特色,如果演奏过程中没有较为丰富的个人情感的融入,演奏就只是演奏,乐曲不能充分的打动观众,乐章也不能深入到听众的心里,不能深刻地打动观众。李贽将演奏过程中情感与声色的变化总结为“心殊则手殊,手殊则声殊”。由此可知,演奏者自身的感情经历融入到演奏过程中有助于深化乐思,更加能够体现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音乐作品的色调感强调的是鲜明的音色对比,音色上有的乐曲要求明亮清澈,有的乐曲则要求浑厚刚劲,有的乐曲则更倾向于表达质朴的情感,有的乐曲重点表现强烈的情感,有的乐曲则侧重于模糊朦胧的情感表达。在听众倾听二胡演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不同演奏情感地表达,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具体的像刘天华演奏的《独弦操》,乐曲运用较为暗淡的音色作为主题旋律,重点运用内弦的韧性特征以及张力特征展现音响以及中下把位的晦涩特点,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刻画作者心理的迷茫与无助。演奏过程中右手使用技法,使发出的声音凝重雄厚,富有冲击力,左手揉弦的幅度变化较大,展现曲目丰富的情感变化,技法的熟练恰当地运用考验的是演奏者对乐曲内涵的领悟以及演奏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在演奏过程中多采用朴实无华的渲染手法,努力运用简洁的音色渲染手法进行演奏,滑音顺畅不留痕迹,乐曲中多处出现大跳,也进行了更加果断的处理,将作曲者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出来。但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不同的作品情绪进行相应的音色渲染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声音状态,才能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深度以及情感变化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听众。

像《红梅随想》作品中第四段慢板,所倾注的情绪多是柔美深情地,这种情感能够更好的展现革命巾帼的高尚情操。在运用二胡演奏时,通过音色的控制细腻的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在手法上右手技法重心应当适当地靠后,弓子的松弛具有节奏感,保持一种张弛有力的感觉,通过飘逸朦胧的音色体现深厚的感情。左手则不断的运用小幅度的揉弦和滚弦,使装饰音更加悠长从容,声音像从内心缓慢的流淌而出。各种伴奏声不断地与二胡演奏进行交融,像一个灵魂的倾诉,婉婉道来。二胡演奏的音量与音色要适当的收敛、缓和,使听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3.演奏者的音色风格

每位著名的二胡艺术家都形成自己演奏特色,听众可以根据声音就能够判断出演奏者。这些是因为每位艺术家演奏时所发出的音色是具有差异的,在不考虑乐器自身以及制造工艺上的差异之后,主要影响音色的就是演奏者性格的不同。演奏同样一首作品,有的艺术家就倾向于使用浑厚圆润的音色,有的艺术家就倾向于明亮清澈的音色,也有的艺术家更加倾向于使用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虽然每位艺术家使用的表现手法不同,但是都能够取得将为成功的艺术效果。

我国古典名著《文心雕龙》中曾经提到:“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二胡演奏同样遵循这一规律,演奏过程中各种技巧各种手法地运用产生多变的音色,音色既是“物”这一范畴,要求演奏家们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将“心”与“物”实现有机融合,“心”可以尊重“物”的客观事实,运用多种理论如声乐学、生理学等进行演奏,不违背客观基本规律。但是又要能够使“物”听从“心”地调配,物服从心的安排,心境决定物的具体表现形式。最终使二胡演奏达到心与物玩美交融的境界。二胡演奏者对音色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的审美追求主要取决于主体的“心理场”,它其实是演奏者的心理积淀以及性格类型。主要还包括主体对艺术的追求、感情表达方式地选择、生活阅历的不同、音乐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同等。二胡演奏者中多有重“神”“气”“情”者,其重“情”者多赋给每个音表情性效果;重“气”者多给每个音刚柔变化;重“神”者则更加重视每个音的动静虚实变化。当代的著名二胡艺术家也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蒋凤之为清雅古朴风格;王国潼为刚毅质朴风格;刘明源为激扬欢快风格等。

三、结语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窗口,人们通过音乐展示对美与深度地追求。同样的,二胡音色地追求、发掘以及提高也是不断发展的。二胡音色的多变体现人们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决定二胡艺术朝着更广阔的领域进步。所以,每一个二胡演奏者都应当用心去探索和研究这一课题。

[1]韩旭.浅谈影响二胡音色的两种因素[J].音乐大观, 2013(12).

[2]周力.论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D].武汉音乐学院,2006(12).

[3]上官俊雅.二胡曲《迷糊调》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隋媛(1985.2- )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烟台,学历:本科,职称:初级,单位:烟台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滑音演奏者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一把二胡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琵琶音乐中的滑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