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探讨

2017-01-27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学科

刘 军

(肇庆市第四中学,广东 肇庆 526060)

基于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探讨

刘 军

(肇庆市第四中学,广东 肇庆 526060)

2015年初,我国教育部围绕如何进一步确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为主题,开展专家座谈。文章讨论如何将“核心素养”应用于高中学科的教学实际,建立符合教学实际的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进行新一轮高中教育标准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着新型课堂教育转型的挑战。课堂教育转型必须明确“核心素养”的重要问题[1]。培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是对中小学标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导向性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中,也必须明确其核心素养,建立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

一、核心素养简析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在谈到“核心素养”时提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事实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因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

目前,我们已采纳上述国家核心素养的概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科研部主任、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成员王月芬介绍说,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重大,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从本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二、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刍议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提出“语文素养”“政治素养”以及“历史素养”。关于“历史素养”,不少学者参照已提出的其他学科素养,并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提出“历史素养”的概念,即历史素养是指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中逐步学习、自我积累的关于历史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了解历史的意识以及各种关于历史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到一起的综合体的反应,是形成自身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具有个性化的心理品质。此外,也有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历史素养”进行解释,如吴伟教授[3]就在其《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这篇文章从修习涵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供养以及平时所养成的良好的历史观念等方面对历史素养进行了解释,认为历史素养就是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的内在的品质、能力与素质,是经过后天教育、引导以及训练而获得的。

三、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探讨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以该学科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对外在的情感、价值观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满足现实生活中具体需求的一种综合能力和品质。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因为其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所以对于历史核心素养就有区别于其他学科认识、学习、获取知识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科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表述、理解、解释以及应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一)历史核心素养之表述时序素养

语文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数学学科重点在于培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哲学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历史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不可复制性,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时空性或者时序性。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人类以往的活动记录,是一个连续性的时空过程。所以,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序观念,使学生在看待每一个历史问题时,都能联系问题所在的时间和所在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得出的历史问题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因此,表述历史时序的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即是能够运用各种关于时间方面的术语对历史上的事物进行描述,认识到现在与历史的不同及关系。

(二)历史核心素养之理解和解释

不同于可以对客观存在的研究主体进行直接观察、触摸、测量、实验,并对内在的属性、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走向进行认识的的自然学科,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物,其过去的发生发展规律与现在或者未来的发生发展规律,虽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以及地理等多个因素影响的,所以历史学科研究对象历史的发展规律与现在或者未来的发展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过去的事物。

因此,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是历史学科两个重要的核心素养。理解历史的素养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对历史事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理解“支流”历史事物、事件和现象的重要程度。解释历史素养是指能够通过在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等,运用历史知识、术语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他人提出不同的关于历史的评价及理解,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4]。

(三)历史核心素养之运用史料素养

历史材料简称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能够供我们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进行重构、认识、理解和解释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出土文物、人物传记、史记等。史料是历史学习、教学的前体和基础,也是高中开展历史学科教育的前体和基础。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史料所提供的蛛丝马迹中“重现”历史,也就是能够运用对史料的合理解释,对过去所发生的人与事进行论述。实现这一历史学科培养目的的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主题,进行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并根据史料提供的证据,合理、恰当地运用史料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相关历史问题的见解和理论体系[5]。因此,运用史料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在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具体内容明确的基础上,以下笔者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出发,对高中历史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核心态度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归纳概括。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知识

历史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人、事及物的学科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对于历史学科而言“人物”“时间”和“空间”是其学科的核心知识。第一,时间知识。掌握历史以朝代、年代、年号、王公以及年、月、日、时等时间表达方式;远古、古代、近代和现代,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时期;铁器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等历史分期方式。第二,空间知识。世界地理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国际化分、历史行政地区划分等。第三,人物知识。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物知识,并不是要求历史学科学习者能够掌握多少历史人物的信息,说出多少历史人物的,而是能够对历史人物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能力

蔡清田[6]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出,历史学科的高中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应以表述历史时序的能力、理解历史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以及运用史料的能力为主。国内部分学者[7]认为“历史素养与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一致的”,而历史学科的能力主要是能够准确地对历史史料、史实进行描述和区分的能力,以及能够进行历史观念思维,依托历史规律对问题进行阐述的能力。

(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态度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态度是指中学生在长期的历史学科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技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其主要包括对自身“塑造健全人格”的态度,对国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态度,“激发对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形成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的态度,对世界各国及各民族“建立理解、沟通、尊重世界其他地区人民、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等。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师资建设,2014(6):17-20.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3-8.

[4]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月刊,2015(10):3-7.

[5]曹祺,姚锦祥.关注史料证据价值的试题设计和教学要求——以上海卷“丝绸之路”题为例[J].历史教学月刊,2015(10):49-52.

[6]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9.

[7]孙立田,任世江.论历史思维能力分类体系[J].历史教学月刊,2014(6):3-8.

(责任编辑:禤展图)

刘 军,女,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历史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料二则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