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中“德困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个案研究
2017-01-27莫锐梅
莫锐梅
(黄岗小学,广东 肇庆 526060)
农民工子女中“德困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个案研究
莫锐梅
(黄岗小学,广东 肇庆 526060)
转化德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也是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需要一个较为长时间的培育转化过程。学校结合本土资源,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症下药,纠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良的道德行为,逐步培养德困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主要是利用端砚文化村、端砚街、砚村文化广场、亨德五金厂、志成气动厂、肇庆市福利院等德育基地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对德困生进行教育。
德困生;德育活动;转化途径;成效
本文的“德困生”主要是指受不良影响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学生。近年来,校园内外经常出现学生被人殴打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逃课辍学、群殴打架,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这已经引起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密切关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极有现实意义。
由于学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忙于生活奔波,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只关注孩子的成绩。由于自身教育水平有限,多数家庭教育都是一种粗暴教育。有些家长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很多学生在节假日和傍晚放学这段时间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很多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出现在学生身边。许多人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及对下一代的影响,赌场、游戏机室、网吧针对未成年人开放。有些不良商家甚至专门设计一些诱惑学生的赌博游戏吸引学生。未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自制能力都比较差,往往容易受到诱惑。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出现课间打架、沉迷于游戏、奇装异服、或者纠集人打群架,严重的甚至参与不法行为等现象。这类学生的行为与学校的行为教育要求,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相违背。“德困生”认识能力低下,无视道德的约束,法律知识较少,是非观念模糊,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家庭教育粗暴。在行为上自由散漫,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违法的现象。有部分学生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尊重老师,把不良风气带进班级,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甚至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和声誉。
一、转化德困生的途径
转化德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也是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需要一个较为长时间的培育转化过程。学校结合本土资源,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症下药,纠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良的道德行为,教育转化德困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做了大量工作。在这次研究中教师主要是利用端砚文化村、端砚街、砚村文化广场、亨德五金厂、志成气动厂、肇庆市福利院等德育基地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针对德困生进行教育。学雷锋活动,教师带领德困生到肇庆市福利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老人聊聊天给予老人关怀。教师还带领学生到亨德五金厂参观工人如何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的劳苦,邀请厂长为学生讲解招聘工人的条件。学生接触社会,理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品德要求,学生可以受到教育,对转化学生很有意义。
利用家访、电访、微信群、家长会、学校活动开放日等多种方式沟通与家长的联系。德困生在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利用电访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老师的教育,帮助教育转化学生。
通过家长、学校、关工委、社区等机构的力量开展有关家庭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联合活动,让德困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他们思想受到感染,逐渐改变行为上的缺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转化德困生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通过追踪、访谈,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德困生形成的原因,结合家庭教育与和社区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将一名德困生转化成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要经过若干次反复教育才会有所进步。对待德困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唤起他们内心的活力,坚持用情感交流,让他们明白依然有被教师肯定的自信,有成功的美好希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与和谐的发展空间。为此,教师对选定研究的德困生进行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专项的教育转化方案,并通过访谈,结合家庭教育及社区的实践活动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给德困生拓展发展空间,鼓励引导德困生参加学校课后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树立正面形象,激发学习动机。要尽量把德困生纳入学校兴趣小组作为培养对象,让德困生有一种“我依然是一名好学生”的意识,激励他们良好动机和正面行为。部分德困生经过两年的培训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踢毽子比赛的选手,跳绳比赛、田径赛等活动都可以看到部分德困生的身影。有部分德困生在毕业时已经成为了品行优良的学生。
(三)加强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孩子最先接触的是父母,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会给孩子烙上深深的印记,家庭塑造孩子最重要的是品德。学校课题组成员针对每位德困生的思想特点,多渠道地了解其家庭情况,全面分析家庭原因,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邀请德困生的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教师传授良好的家庭教育理论以及经验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三)建立新的德育实践基地。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学校不断发掘新的德育实践基地,鼓励德困生多参加社区的实践活动。通过与黄岗一村委的沟通,把“五丁先师”的祠堂作为学校端砚文化教育基地。
由于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校园文化以端砚文化为主,把端砚文化的内涵渗透到课堂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起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学校利用端砚石雕刻《弟子规》并悬挂于墙上供学生阅读学习,利用端砚石雕刻名人名言教育学生。学校还建立端砚采石场文化园地,使校园文化呈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通过一段不懈的努力,转化德困生取得了初步成果。
(责任编辑:邢建勇)
莫锐梅,女,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语文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