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波女性题材历史剧的语言风格分析
2017-01-27段然
段然
(肇庆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尹洪波女性题材历史剧的语言风格分析
段然
(肇庆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尹洪波四部女性题材的历史剧《潘金莲》《小凤仙》《情殇南唐》《青青公主》语言风格独特。人物语言兼具个性化、动作化,诗性语言与口语化表达相结合的特点。作家注重发挥语言的审美功能,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升华情感。
尹洪波;历史剧;语言风格;修辞手法
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是作者提示[1]。戏剧作为四种基本文学样式之一,其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冲突展现等都主要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也由此得以展现。人物语言也是剧作者彰显个人风格的最佳手段。
尹洪波是国家一级编剧,已上演的剧本有《青春之歌》《大桥下》等,拍摄为电视连续剧的有《西楚霸王》《大树参天》等六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共计约三百万字,多次获得国内各类创作奖项。尹洪波女性题材的历史剧成就尤为突出,先后有《潘金莲》《小凤仙》《情殇南唐》《青青公主》等作品,其中《小凤仙》曾获得广东省艺术节编剧优秀奖。以《小凤仙》为代表的这几部女性题材历史剧语言风格独特,凭借丰富的语言塑造出鲜明立体的各类角色,情节跌宕,引人入胜。
一、人物语言风格分析
(一)个性化
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成功的剧作能够“闻其声知其人”。《潘金莲》《小凤仙》《情殇南唐》《青青公主》几部作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成功地塑造出“潘金莲”“小凤仙”“嘉敏”“青青”等鲜明立体的女性形象,人物的性格界限明晰,给读者和观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小凤仙”的语言,一位心思细腻,多才多艺,识大体、惜英雄、敢献身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青青公主”的语言,则是敢爱敢恨、坦荡直率的人物性格写照。不仅是人物性格,这一角色所独有的出身背景、经历、职业、爱好、文化修养及其人际关系都能从人物语言中找到线索。在《情殇南唐》中,女主角嘉敏出口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即使没有人物介绍,观众们也能感受其名臣之后的身份以及与李煜共通的文学爱好和修养,这为他们的爱情发展奠定了基础。四部剧本中,共有五十多个角色,这些人物一开口,说一人像一人,没有雷同。
(二)诗性与口语化结合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歌广受创作者们青睐。戏剧创作尤其是历史剧更是与诗歌关系密切。在尹洪波的四部剧中,诗性语言得到充分的展现,人物语言中的诗性句式贯穿始终,句句押韵,可以看出剧作者对于诗性语言的追求以及提升剧作文学性的自觉。不论是《小凤仙》中的蔡锷、小凤仙,还是《青青公主》中的青青、邝露,甚至是《潘金莲》中的配角王婆、孙员外,其人物语言都有大段的诗性表达,不仅加深了感情渲染,且达到形象、精练而又意味悠长的艺术效果。在《情殇南唐》中,诗性语言更是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李煜的词作《菩萨蛮》《长相思》《望江梅》《虞美人》等的多次出现和引用,李煜、嘉敏二人在剧终饮毒自尽前,以大段的诗性唱词直抒胸臆;现代剧《小凤仙》中小凤仙和蔡锷之间多以诗性语言进行对话,例如第三场二人初次相识,小凤仙感谢蔡锷赐字,唱道:
谢将军青眼看青楼贱类,
谢将军真名留真诚相推。
将军的好祝愿铭感五内,
将军的重期许动我心扉。
二人最终坦开心扉,真诚以待。剧终,小凤仙协助蔡锷脱身时,更唱道:
夫君莫许同死愿,
天下道义待铁肩。
有君相爱不寂寞,
黄泉路上百花鲜。
几句唱词便充分地表达出小凤仙与蔡锷的深厚感情以及小凤仙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
若剧本中出现过多的诗歌词曲,观众或读者也许会有审美疲劳之感,除了有掉书袋之嫌,也不利于突出人物和安排情节。同时,剧本创作最终要回归舞台表演,因而需考虑直观性的制约[3]。还有,观众听戏文时要求在转瞬即逝的表演中听得懂,品得真。作者正是考虑到了这点,于是在字斟句酌的同时,注意口语化语言的使用。四部剧作中,口语化语言和诗性语言交叉结合,意蕴隽永,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可谓雅俗共赏。
《青青公主》序曲一场,瑶家公主青青和满族贝子阿济格都欲争夺贤才邝露为我所用,青青与邝露之间有如下对话:
邝露 丈夫一言,驷马难追!
青青 丈夫一言?
邝露 正是丈夫一言。
青青 好!最好的宝贝就是——你,哥哥,就把你送给我吧!
邝露 小兄弟玩笑了,你要邝露一介书生何用?
青青 你不是说:丈夫一言吗?
邝露 正是丈夫一言!
青青 我需要的礼物,就是丈夫!
这样一段生活化、口语化的对话,直观地将青青调皮可爱、坦荡直接的真性情刻画出来,也从侧面展现了邝露的侠骨柔情。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得剧作更人性化,更贴近生活。
(三)动作化
语言动作化即观众通过语言可以“看出”人物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戏剧语言的动作化是由戏剧独特的表现形式决定的。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突出矛盾冲突的主要手段,也承担了主要的情节内容。戏剧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静止,剧本最终要回归舞台表演,需通过语言为受众带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动感[2]。尹洪波的四部剧作中,动作化的语言特色十分突出。
如《情殇南唐》第六场,嘉敏在国破家亡后被宋君赵光义册封为郑国夫人,委屈觐见,得知其图谋不轨,施计脱身,返回家中,欲与李煜共饮毒酒自尽。她对侍女羌笛说:
为什么要哭呢?我们已经哭够了。(看看双手中的锦匣和酒壶)我不能让我的重光带着泪水走,我要让我的重光高高兴兴地告别这个世界!高兴起来,欢乐起来!(兴奋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几行静止的文字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情景,彼时女主角嘉敏内心的悲恸、绝望以及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李煜至真至诚的爱情都展露无遗,几句简单的描述,便已表现出她共赴生死的决心。
二、人物语言修辞手法分析
修辞是增强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在戏剧创作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增强戏剧语言的文学性、可读性、生动性和表现力,使戏剧中的人物对话、情节构造具体化、形象化,更有助于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升华情感,充分发挥语言的审美作用[4]。尹洪波在女性题材的历史剧中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大大地提升了剧作的艺术质量,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比喻、排比、反复、夸张四种手法的运用。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诗经》以来我国传统文学艺术中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修辞格[5],在摹物状景、刻画人物、抒发情怀时,给语言增加了形象动人的艺术魅力。在戏剧语言中,写人状物、述事抒怀时设置一个精当的比喻,可收到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同时,戏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心理活动,主题升华都需要依靠人物语言的间接展现,以具体事物作比方,来说明抽象、深奥的事物或道理,也使戏剧语言更具体、鲜明、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尹洪波的戏剧作品中,比喻手法常常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以多种表现手法来提升剧作效果。
例如《小凤仙》第七场,小凤仙协助蔡锷脱身,二人分别之时,无奈、伤心、不舍等许多愁绪凝聚在一起,二人有如下对话:
蔡锷 一想到,我们刚刚开始恩爱,从此以后,却要生死幽隔,相望茫茫,酸楚就像潮水一样,将我浸润,我就禁不住伤心欲绝,泪水汹涌。
小凤仙 一想到,是我把你从虎狼堆中送到了前线战场。你在千军万马之前,高高举起再造共和的义帜,振臂一呼,天翻地覆。幸福就像潮水一样将我浸润。我禁不住自傲,感到高尚和自豪。
将二人此时汹涌的情感比作潮水,连绵不绝,浩浩荡荡,十分形象。二人对话又相互对仗,形成对话之间的排比,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潘金莲》第一场,孙员外欲霸占潘金莲而不得,潘金莲感叹自己的命运:
你,你是鲜花……
又怎奈风刀共霜剑,
夏有骄阳冬有寒。
……
你,你是碧玉……
又怎奈不容瑕与瘢,
铮铮铁骨质太坚。
世如直弓爱曲箭,
欲保不折需会弯。
人物将自己比作“鲜花”“碧玉”,拥有“铮铮铁骨”的倔强性格,同时,感叹世事艰难,不遂人意如同“世如直弓爱曲箭”,需要“会弯”,而困难如同“风刀”“霜剑”“骄阳”、冬寒不断侵袭,比喻同样与排比手法结合,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二)排比
排比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戏剧语言中使用排比修辞,可达到讲事说理条理分明,抒情表意强烈、洋溢,叙事写景清楚细腻、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排比还使行文琅琅上口,节奏和谐,增强了整体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排比手法在尹洪波的戏剧创作中随处可见,从整体上看,语言铿锵有力,情感强烈,构成了尹洪波强烈的个人风格。
《小凤仙》第四场中,小凤仙在危险时刻决定出手相救,并表达出对蔡锷的敬意:“我敬他未将青楼人看低,我敬他拥共和胸怀大义,我敬他足智多谋洁身自律。”不仅对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行动作出解释,更从一个侧面塑造出蔡锷的形象。《青青公主》第五乐章中,青青与邝露二人商讨破清兵计策,青青欲挺身而出,邝露着急道:“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女,一个天真无邪的妙龄,一个善良美丽的亲人……邝郎怎忍心让你丧命于烈火。你亮丽的美妙声音,将湮灭无闻;你美丽的酮体,将在漫天大火中,变成一堆灰烬……”由此可见邝露对青青的怜爱之情。《潘金莲》第二场中众人评价潘金莲和武大的结合:“好比那鲜花配牛粪!好比那银条配木炭!好比那死人配活猴!”连用三个比喻形成排比句式,可见二人着实不相配。后王婆又言:“谁让她托生一个女儿身,谁让她天生丽质勾人魂。谁让她无财无权无势,谁让她无权势又想强做人。”几句话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之低下及现实之丑恶。
(三)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某种意思或情感,重复使用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戏剧语言离不开反复修辞,依靠反复手法才能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与排比修辞一同,使语言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韵律美。
例如《情殇南唐》第一场中,相爱已久的嘉敏、李煜二人终于决定共结连理,有对话如下:
嘉敏 醉月,你听到了吗?明日乞巧,就是我们的大喜之日了!
醉月 醉月贺喜国主国后!
嘉敏 羌笛,你听到了吗?明日乞巧,就是我们的大喜之日了?
羌笛 羌笛贺喜国主国后!
李煜 我要写词,愿年年乞巧似今年!
嘉敏 我要作曲,唱今年乞巧似年年!
作家在运用反复表达嘉敏大喜之情的基础上,又结合排比句,将两个人物欢呼雀跃、快乐幸福的情状,形象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体会到嘉敏与李煜的深厚感情,语言读起来又铿锵有力。
(四)夸张
夸张,也叫“铺张”,是为了突出地说明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更鲜明地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识地对客观事物加以渲染夸大或贬低缩小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的妙处在于不似真实,胜似真实,给读者带来更生动、深刻的印象。在尹洪波剧作中,大量诗性语言对话使用了夸张手法。
例如《小凤仙》第一场中父亲蒙冤身陷囹圄,小凤仙悲伤不已,说:“谁把万仞剑,插入我胸膛?”将绝望的心情夸张为“万仞剑”,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彼时的遭遇。第七场小凤仙与蔡锷分别时,啜泣道:“黑棉袍密密缝千针万钱,一针针一线线痴情系牵。”“千针万线”即小凤仙对蔡锷强烈感情的流露,如此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情殇南唐》第二场,李煜送嘉敏逃离战火时,嘉敏担心李煜安危,乞求道:“奴愿意枪林箭雨千回死,用千死换来重光一回生。只要神保佑重光无伤痛,奴愿意三世牛五世马世世受苦永不超生!”通过“千死”“世世”“永不”这样的夸张词语来表达人物的强烈感情。《潘金莲》第二场,王婆找到武大说媒,武大一知是潘金莲,马上说:
潘金莲,赛神仙,
神仙也没她新鲜,
那一天,她从街上过一趟,
一街两巷翻了天。
抓药的,错把砒霜当人参,
打铁的,热铁往人头上安。
卖饭的,锅里烧焦还加火,
撑船的,扑通掉到水里边。”
如此夸张地借武大之口将潘金莲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语言描写十分生动有趣,不似真实,胜似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
《潘金莲》《小凤仙》《情殇南唐》《青青公主》四部女性题材的历史剧语言风格独特,创作手法醇熟。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绝不雷同;既有口语化的表达,又有诗性美感的叙述;既是文学质量的自我追求,又是贴近大众的自觉回归。读者能够通过人物的一词一句、一颦一笑,意会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同时,作家注重发挥语言的审美功能,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夸张等多种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情感升华,大大地提升了剧作的艺术质量。
[1] 丁飞.戏剧语言的魅力[J].演员谈艺录,2010(3):66.
[2] 戴璐.浅谈对中国戏剧语言的认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0-22.
[3] 刘清珍.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J].天中学刊,1995(3):50-51.
[4] 马威.几种修辞格在戏剧语言中的应用(一)[J].陕西戏剧,1981(3):56.
[5] 马威.几种修辞格在戏剧语言中的应用(二)[J].陕西戏剧,1981(4):59.
Language Style of Yin Hongbo’sHistoricalDramasof Female Subject
DUAN Ran
(College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Cultur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China)
The language style of Yin Hongbo’shistorical dramas of female subjectsuch as Pan Jinlian,Xiao Fengxian,Qingshang Nan Tang,Princess Qingqing is peculiar.The language of characters is personalized,suggestive,combined w ith poetic feature and colloquialexpressions.Thew riter paysattention to developing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by the combination ofmetaphor,alignment,repetition,exaggeration andmany other rhetoricaldevices,which enhances the artistic appealofworksand emotion sublimate.
Yin Hongbo;historicaldramas;language style;rhetoricaldevice
I207.3
A
1009-8445(2017)03-0010-04
(责任编辑:卢妙清)
2017-02-15
段 然(1990-),女,河南郑州人,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