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铺巧引 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探究

2017-01-27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

梁 勇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

精铺巧引 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探究

梁 勇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有效导入就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凝聚起来,提高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把学生引入数学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有效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有效导入的重要性

有效导入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效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做好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有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期,巧妙合理设计的导入环节,虽仅仅几分钟或几句话,却能起到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和潜在内驱力,引发思考的作用。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明确学习动机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二、有效导入的原则性

有效的课前导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智,为新授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导入所占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三到五分钟,须讲究质量,切忌发问肤浅,半天不入正题。

导入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所用方法和材料应切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要做到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效导入的多样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前导入的方式很多,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差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有效导入的神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验导入,贴近生活

教材中的数字是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生活,表现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情感。故从生活入手,唤起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内容时,笔者在导入环节中直接地呈现主题图,让学生从感受小女孩听到铃声响起就马上起床这个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入手,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生活中的存在,简单直接地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作铺垫,并自然地切入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听到闹钟响了就应马上起床的道理,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这种课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二)巧问导入,有的放矢

课前机智巧妙的设问,有目的地设疑问难,合理地安排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在提问方式上,对学生少问些“是什么”,多问些“你怎么解决?”。提问应注意难易适中,科学合理,以达到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目的。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校校门钢条围成的图形伸缩后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笔者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就可以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抢着回答。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进展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游戏导入,乐学激趣

爱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游戏导入课堂,通过游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便会感到新鲜、有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乐学的目的。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笔者先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接着再问:“那三只四只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既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有效地获得了知识,原本枯燥的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活跃,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地被激发出来。

(四)欣赏导入,感性入题

欣赏是一门极富内涵的艺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而欣赏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或内容巧妙地选择风格迥异、具有不同感染力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在独特的视听刺激下愉快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例1至例3的内容,都是有关晨运慢跑的体育锻炼题材,在课堂一开始笔者就用节奏明快的运动风音乐导入,由于恰如其分地运用轻快而又熟悉的旋律,学生心中自然地浮现出在校运会等场景中运动的情景,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顷刻间变得简单鲜活、形象生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便进入了角色。这种美妙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给学生带来了全方位的视听感受,不但促进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主题。

(五)激疑导入,引人入胜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在“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利用材料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调动起强烈的学习动力,激发起学生急于从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收获解决问题的喜悦,这是课前有效导入的良好方法。

设置悬念导入时应力求简洁,突出新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材中故事附带的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不太符合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生成过程。笔者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激疑,点出耐人寻味的结果:“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学生很快地从原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长度、宽度、厚度、面积等知识进行整合性思考,并解决了问题。这样诱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去了解过程,并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为探索未知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故事导入,情境动人

通过讲故事来导入新课,这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用新颖的故事来导入新课,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来感染学生,适当增加趣味成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顺利、生动、有效地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时,如果直接进行进入主题,题目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因此,笔者先向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通过聪明运算,发现计算级数方法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后,再让他们带着这种激情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四、结语

总之,课前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设计各种有效的导入方式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冯志伟.数学与语言[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卢妙清)

梁 勇,男,广东省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数学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