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从军行》赏析
2017-01-27亦歌
亦 歌
杨炯《从军行》赏析
亦 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作“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辞凤阙②凤阙,汉代宫阙名。《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九引《阙中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故号曰凤阙也。” 后用为皇宫的通称。,铁骑绕龙城③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祭天,大会诸部处。《汉书·匈奴传上》:“五月,大会龙城。”其地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百夫长,即率领百人的小头目。《尚书·周书·牧誓》:“……千夫长,百夫长。” 孔传:“师帅卒帅。”孔颖达疏:“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后泛指下级军官。,胜作一书生。
杨炯(650—692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任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杨炯本人恃才傲物,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⑤《旧唐书·杨炯传》。唐代张说对此评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⑥《旧唐书·杨炯传》。对杨炯的诗文才华推崇颇高。
杨炯擅长五律,语言瑰丽严整,风格整肃浑雄。⑦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杨炯的五律诗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出塞》《战城南》《紫骝马》《送刘校书从军》等,无不体现豪放恣意、慷慨激昂的征战爱国精神,尤其是这首《从军行》。
《从军行》之题出自汉乐府,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宋人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中说:“《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即是说这类诗歌多为描写军旅生活的辛劳艰苦。杨炯的这首《从军行》正体现了诗人在国家有难之际奋然弃笔从戎、愿为国家冲锋陷阵的爱国主义热情。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开篇即给读者以强烈的紧张情绪:边塞的军情快马加鞭送到都城长安,这怎能不令我心绪难安、意难平!作者用了“烽火照西京”这种意象化的情景来渲染突出边关危急,一幅生动的边关告急、烽火传递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这一幕也令诗人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颔联描写了军队辞京出师的场面,并畅想了祖国军队无往而不胜的大捷场面:调兵的兵符牙璋从皇宫中请出,君主即刻调兵遣将,我大唐的精锐勇士们马上将奔赴边疆,直捣敌国重地!诗人借用了“牙璋”和“凤阙”这两个词烘托出部队出师布阵的典雅和庄重,又用“铁骑”歌颂将士们的勇猛精锐,“绕龙城”则彰显出我方部队的浩大与无坚不摧。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颈联则语调一转,描写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与壮烈氛围: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而来,战旗上的彩画都模糊不清、黯然失色;呼啸的北风,撕裂着隆隆的战鼓声,将士们正在勇猛杀敌!诗人运用“雪”和“风”这两个意象来渲染战场的肃杀氛围和战况的激烈:放眼望去,北地遮天蔽日的大雪使人难以辨认迎风猎猎的大旗;侧耳倾听,狂风呼啸中唯有激昂的进军战鼓声与之交织。“旗”与“鼓”是战争中最典型的两个意象,诗人信手拈来,让读者犹如身临沙场,为之慷慨激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至此,诗人掷地有声地诵出了千百年来弃笔从戎者的心声:我要出塞参战,宁愿做一名普通的百夫长在前线浴血奋战、杀敌报国,也胜过在书斋中守着笔砚蹉跎时光、平庸到老。尾联直抒诗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其忠贞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这首七律将诗人决心弃笔从戎、出塞征战的满腔爱国热忱体现得淋漓尽致。明代唐汝询在《删定唐诗解》中认为杨炯不满朝廷尊宠武臣,“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土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实在是有失偏颇。清人吴昌褀即评曰:“首句所谓烽火达于甘泉也,侵凌如此,所以奋不平之气,而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此烽火,非若书生之无用也。”①(明)唐汝询辑、(清)吴昌褀评:《删定唐诗解·卷十六》。可谓正解。
(责任编辑:周亨祥)
Appreciation of Join the Army by Yang Jiong
2017-6-20
亦歌(笔名),女,《孙子研究》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