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

2017-01-27

孙子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士卒孙子兵法敌人

《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①地,有重地,有氾(fàn)地②,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③,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④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氾地;所由入者隘⑤,所从归者迂⑥,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⑦,轻地则无止⑧,争地则无攻⑨,交地则无绝⑩,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氾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氾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quē);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注释】

① 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氾地:水泛滥之地,指山林、险阻、沮泽等难行的道路。此版本原文为“圯(yì)地”,“圯”义为桥。也有传本为“圮(pǐ)地”,“圮”义为毁坏、坍塌。还有传本为“汜(sì)地”,“汜”是水名,在河南。均当为误字。银雀山竹简本《九地篇》作“泛地”,“泛”通“氾”。

③三属:指敌我和其他邻国连接的地方。

④城邑:泛指城镇。

⑤隘:狭窄。

⑥迂:迂曲。

⑦无战:不宜作战。

⑧无止:不宜停留。

⑨无攻:不可进攻。

⑩无绝:不可断绝。

⑪合交:结交。

【释义】

孙子说:从用兵法则来说,战地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氾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自己境内打仗的地域,叫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能够轻易撤回的地域,叫轻地;我军占据了有利、敌军占据了也有利的地域,叫争地;我军可以去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域,叫交地;多国交界、谁先占据便会得到天下广泛支持的地域,叫衢地;进入敌境纵深、背后已穿越许多城镇的地域,叫重地;山林、险要、沼泽等难以通过的地域,叫氾地;进入的道路狭窄、退出的道路曲折、敌军以少量兵力即可击败我军的地域,叫围地;速战速决即可生存、不速战速决就会灭亡的地域,叫死地。因此,在散地不要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对先占之敌强攻,在交地不要断绝联络,在衢地应结交邻国,在重地要掠取敌方军需粮草,在氾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运用计谋突围,在死地就要拼死一搏。

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无法策应,大部队与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不能相互合拢,士卒离散难以集中,即使集中阵容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不利就不要行动。或许有人问:“敌人兵力众多且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为看重的要害之处,它就会被动地听从摆布了。”

用兵贵在神速,乘敌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路线,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凡是对敌进攻作战,一般的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越容易统一,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乡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有足够的给养;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他们太过疲劳;要鼓舞士气,养精蓄锐;要调整部署,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死战而不会败退。既然宁死不退,怎么能不竭力而战呢?士卒深陷险境而不害怕,走投无路军心就会稳固;越是深入敌国,军队越不容易涣散;越是处于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越会奋起战斗。所以,士卒不用特别整饬,就能加强戒备;不用特别要求,就能积极完成任务;不用特别约束,就能亲附团结;不用三令五申,就会遵守纪律。消除迷信,打消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财物;士卒们不顾生命危险,并不是他们不想活命。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坐着的士卒泪湿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把他们放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英勇无畏。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如同“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一带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头部就来救应;打它的腹部,头尾就都来救应。有的人可能问:“能把军队指挥得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当然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水而遇到大风时,就相互救助如同左右手一样。因此,想用缚马埋轮的办法来统领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三军严整而又勇敢如同一人,就要靠平时的教育训练;要使部队刚柔相济,就要适宜地形条件。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就必须把部队置于绝境条件下摔打锻炼。

统帅军队之事,就是要沉着冷静而又幽深莫测,管理部队要严正而有方。要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无从知晓。改变作战计划,变更作战谋略,使士卒无法识别真假。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士卒掌握不了上级真实意图。将帅向士卒下达战斗命令,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士卒有进无退。将帅与士卒深入敌对诸侯领地发起攻势,就像射出的箭一样一往无前。烧毁船只,砸碎锅灶,自断退路。对士卒要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来,赶过去,使他们不知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办法。各种地形的灵活运用,攻守进退的利害关系,士卒的心理调适,都不能不认真考察和把握。

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就越稳固;进入敌境越浅,军心就越容易涣散。离开本土越过边界去敌国作战的地域,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域,称为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域,称为重地;进入敌境不远的地域,称为轻地;背靠险阻、前路狭窄的地域,称为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域,称为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全军意志;在轻地,要使部队紧密相连;在争地,要抄敌人的后路;在交地,要谨慎防守;在衢地,要巩固与邻国的联盟;在重地,要补充军粮给养;在氾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所以,战时的情况通常是:被包围就会合力抵御,不得已时就会殊死奋战,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

所以,不知道各诸侯国意图,就不能搞外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九地之变,有一个方面不了解,都不能算是称王称霸的军队。所谓称王称霸的军队,攻伐大国,就能使敌方的军队不能动员集中;用兵势威慑敌人,敌人的外交就无法成功。所以,不必争着与其他国家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众和士卒,对敌形成威慑,敌国城池就可拔掉,敌国就能被摧毁。实施不合惯例的奖赏,颁布不合常规的号令,驱使三军像使唤一个人一样。赋以任务,不必说明意图,令其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完成,不告诉可能的危险。把士卒投入险境,才能转危为安;把士卒陷于绝境,才能起死回生。当军队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取得胜利。所以,领兵作战这种事,就在于假装顺着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处,即使千里奔袭,也可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能成就大事。

所以,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反复谋划论证,做出正确决策。发现敌人一旦有机可乘,就马上攻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最看重的战略要地,不要与敌约期决战。不要像木匠做活儿打墨线那样循规蹈矩,要打破陈规,因情变化,灵活决定作战行动。因而,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般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发动攻击,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疾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解析】

《九地篇》篇幅相对较长,有些内容与《九变篇》相近,本篇自身前后也有重复之处。集中起来,主要是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形的类别和处置原则。二是作战环境与军心士气的关系。字里行间体现了心战思想。突出之点是:

一、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子一句点题之语,具有普遍意义。不仅适用于利用地形,也适用于整个作战指导。这个“利”不是指经济利益,而是指战场态势是否对我有利,发展趋势是否对我有利,预后结果是否对我有利,最后归结到是否有助于取得胜利。一切行动都要以此为转移来抉择。所以,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对,遇到什么地形打什么仗。这样,才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二、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战争环境确实与人的心理变化有直接关系。许多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都谈到,刚上战场时心情恐惧,但时间一长,也就不大在乎了;平时有些恩恩怨怨,到了一个战壕同生死、共患难,也就大敌当前团结一心了;有的平素看似懦弱,到了陷入绝境的生死关头,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义无反顾,拼死一搏,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所以,平时进行高强度的生存训练,也就是为了增强战时的适应能力。当然,由于孙子受到历史的局限,在其主张中也掺杂了一些愚兵成分,诸如“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些在今天看来,需要批判地继承。

注:本文采用的《孙子兵法》版本,系谢祥皓、刘申宁1994年编录出版的《孙子集成》中宋雕本“魏武帝注孙子”样本。

(曹永孚 整理并解析)

Chapter XI The Nine Situations in The Art of War

猜你喜欢

士卒孙子兵法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孙子兵法》组歌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唯美食不可辜负
敌人派(下)
一曲征歌写华章
足够是够的敌人
最后一个敌人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