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
2017-01-27荣敦宁
荣敦宁
秦晋崤之战
荣敦宁
公元前627年发生在秦晋两国之间的崤之战,其中有许多令人不解的趣事。秦国大夫蹇叔在战前已经预见晋军会在崤山截击秦军,但秦穆公却仍然坚持己见,认为晋国不会有军事行动。秦军偷袭郑国,灭亡滑国,似乎与晋国无关。然而,晋国君臣却对此义愤填膺,不但派兵全歼秦军,而且还有非常义正词严的理由。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战前的形势与背景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能力,仅剩下了一个天下共主的虚名。于是,各大诸侯国积极推行改革,励精图治,国势愈来愈强。他们纷纷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①(汉)司马迁撰:《史记》,见《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65页。,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业也就同时衰落了。此后,宋襄公谋霸不成,败于楚国,一时间中原无霸主,诸侯之间相互争战,局势混乱,周围游牧民族便趁机入侵。这时,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一再向北进攻,中原各国多受其害。
秦国在穆公时,任用百里奚,修明政治,发展生产,国势日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国力,秦穆公力图向东发展,谋求中原霸权。但是,秦国地处关中,其东进之路受到晋国遏制。所以,秦国要想参与中原争霸,必须首先搞好与晋国的关系。秦穆公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两位国君归国,其实也是基于实现这一战略目的。
晋国在春秋前期已逐渐强大起来,疆域经不断开拓,逐渐成为一个大国。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任用狐偃、赵衰、先轸等贤臣,实施了一系列整顿内政、发展经济的措施,使晋国国力进一步增强。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再次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图谋争霸。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后,晋文公被周襄王封为侯伯,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位霸主。晋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方面继续保持与秦国的同盟关系,以保证自己后方的安全;另一方面努力压制楚国势力北进,通过各种手段将楚国的盟国争取到自己阵营中来。
晋文公即位后,郑国投向了楚国,并在城濮之战中支持了楚国,成为楚的盟国。原因是晋文公早年流亡郑国时,郑文公没有按照周礼接待他,担心即位后的晋文公会报复他,决定背晋助楚。然而,郑文公的做法正好给了晋文公口实。公元前630年秋,晋文公即以此为由,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文公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派烛之武游说秦穆公,使秦穆公意识到,秦国与郑国中间隔着晋国,灭亡郑国只会增强晋国的势力,对秦国并无益处。于是,秦穆公遂单独与郑国结盟,并让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帮助郑国守城,自己则率军回国。见秦军撤走,晋军也不战而退。对于秦穆公的做法,晋国大臣狐偃等人非常气愤,要求进攻秦军。晋文公此时尚不愿破坏与秦国的同盟关系,所以没有答应,但此事却使两国关系产生了裂痕,为后来的崤之战埋下了祸根。
二、各方的对策及行动
公元前628年冬,帮助郑国守城的秦国大夫杞子向秦穆公密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建议秦穆公派兵偷袭,里应外合,灭亡郑国。这一建议,正中秦穆公下怀。他想,如能袭取郑国,便可使秦国拥有东进的立足点,进而争霸中原,所以这是秦国向东发展的大好机会。于是,他立即与大夫蹇叔商议此事。蹇叔认为偷袭郑国不会成功,因为秦军行军时要路经晋国南境,晋国一定会在崤山截击秦军。他劝阻秦穆公:“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①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0页。但是,秦穆公决心已定,拒不听从蹇叔的劝告,当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率大军东袭郑国。
公元前627年春,秦军行至滑国,遇到了前往周都雒邑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当得知秦军要去偷袭郑国时,弦高一方面假借郑国国君的名义,送礼物慰劳秦军,使秦军感到郑国早有戒备;另一方面暗中派人急回郑国报信。郑穆公接到急报,立即派人探察郑国都城内的秦军驻地,发现秦军已经“束载、厉兵、秣马”②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5页。,做好了战斗准备。见事情果真如此,郑穆公便让大臣皇武子与秦军交涉。皇武子对秦军讲:“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③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6页。杞子、逢孙、杨孙见阴谋暴露,只好立即逃亡。
领兵前来偷袭的秦将孟明视等人见郑国已有防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再进攻郑国,会出现“攻之不克,围之不继”④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6页。的不利局面,但他又不愿劳而无功,于是便下令秦军调转矛头,顺手灭亡了与晋国(周武王后裔)、郑国(周厉王后裔)同属姬姓的滑国(周公后裔),而后向秦国撤退。
消息很快传到了晋国,当时晋文公刚刚去世,晋国正处于国丧期间。晋国大臣先轸极为愤慨,他认为:秦国的行为违背了周礼,一旦纵容了秦国,让秦国取得了东进的立足点,将来会对晋国的霸权和根本战略利益造成极大威胁。他坚定地对晋襄公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⑤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7页。对于晋襄公的态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辱我孤,因丧破我滑’。”⑥(汉)司马迁撰:《史记》,见《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8页。于是,晋襄公让人将自己的丧服染成了黑色,率领晋军联合姜戎在崤山截击秦军。秦军很快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圈,全军覆没,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晋军生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史记》对其记载说:“(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①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0页。可见,崤之战是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歼灭战。战事结束后,晋襄公回到曲沃,身着黑色丧服,安葬了父亲晋文公。按照周礼,丧葬期间不宜参加征伐、会盟等活动。所以,从此以后诸侯国君在服丧期间也可参加此类活动,但要援例身着黑色丧服。
三、发生原因及影响
从表面上看,秦国袭击郑国未遂及灭亡滑国,似乎与晋国没有什么关系。但为什么秦国大夫蹇叔在战前就已预计到晋国会在崤山截击秦军呢?这是因为秦国远袭郑国,要路经晋国。按照周礼,各国征伐朝聘经过他国土地时,事先要派使者向该国借道,得到允许,方可通行。秦穆公要偷袭郑国,自然不会向晋国借道,否则阴谋暴露,难以成功。既然没有向晋国借道,秦穆公为什么还敢如此大胆地远袭郑国呢?因为《司马法》规定“不加丧”,即当时晋国正处于国丧期间,按照周礼此时别国不能进攻晋国,晋国也不能对别国有军事行动。所以,秦穆公认为,处于国丧期间的晋国不会截击秦军,袭取郑国胜券在握。
处于国丧期间的晋国,为什么会违背周礼截击秦军呢?晋襄公和晋国大臣先轸等人在战前的言辞,已明确将答案告诉了我们。晋文公去世后,作为与晋国世代联姻的秦国,居然没有按照周礼派使者吊唁晋国,却乘晋国国丧之际,偷袭晋国的同姓郑国,偷袭计划落空后竟然顺手灭亡了晋国的同姓滑国。秦国不仅严重违背周礼在先,而且又深深伤害了晋国的自尊,让晋国感到忍无可忍。
从本质上讲,崤之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事关秦、晋两国争夺中原霸权这一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不断发展的结果。秦穆公竭力图谋向东发展,争夺中原霸权。作为霸主的晋国,为维护自己的霸权,就要将秦国势力的东进遏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秦晋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便不断加深。秦穆公让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帮助郑国设防,实际上就是为了对付晋国。随着两国势力的不断发展,其实秦晋关系早已出现了裂痕,只是矛盾尚未表面化。
崤之战是春秋时代的一次重要战役,对春秋时期的列国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历史事件中,郑国通过伐谋、伐交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自己的国家免遭灭亡的厄运,维护了自己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对晋国来讲,崤之战遏制了秦国势力的东向,维护了晋国的霸权和根本战略利益,并让中原列国认识到晋国维护周礼,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提高了其在中原列国中的声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崤之战又使秦晋矛盾表面化,破坏了“秦晋之好”,使秦晋关系由世代联姻转为世代仇恨,晋国由此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从此,秦国开始执行联楚制晋的策略,有力地牵制了晋国势力的南下,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此后,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不得不在西、南两个方面同时对付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
对秦国来讲,崤之战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失败。此后,秦晋之间不断相互侵攻,但晋国还是强于秦国。由于秦国东进中原之路受到晋国的遏制,秦国的势力只好专力向西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①(汉)司马迁撰:《史记》,见《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8页、第140页。。秦国因长期不能参加与中原列国的会盟,与中原列国的关系逐渐疏远;并且,因受戎狄之俗的影响,到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已被中原列国视为戎狄。
至于楚国,其虽未参加崤之战,却坐收渔翁之利。崤之战以后,秦、楚两国开始世代联姻,走向联合。秦国成为楚国牵制晋国后方的一支重要力量,使楚国在春秋后期取得了与晋国同等的霸主地位。因秦国势力的牵制,晋国虽能南下攻入楚国方城之内,但却不能将其占有。并且,在吴国破楚入郢之后,又是秦国派兵帮助楚昭王复国的。因此,楚国成为崤之战的最大赢家。
(责任编辑:李兴斌)
The Battle at Xiao Mountain between the State of Qin and State of Jin
Rong Dunning
2017-05-16
荣敦宁,广饶孙子文化研究中心科员,广饶县政协文史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