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学习的价值体现了吗:信息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探究

2017-01-27阮珍珍袁晓斌

中小学电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者信息

☆ 阮珍珍 袁晓斌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碎片化学习的价值体现了吗:信息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探究

☆ 阮珍珍 袁晓斌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的使用率逐渐上升,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也正被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在此背景下,碎片化学习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术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碎片化学习也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有利也有弊。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多元化造成学习的知识零散而不完整,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关键要素。本文解析了碎片化学习的概念、成因,并将其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了当前碎片化学习的现状,梳理了碎片化学习过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碎片化;学习;知识;能力

对一出生就处于数字化环境的“数字原住民”来说,他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也需保持一定的应变能力。碎片化时代,人们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任务做出预先评估,他们认为在刷微博、看公众号的同时就进行了顺带学习,久而久之,碎片化学习被“消遣”、“无意识”、“浮躁”等负面词汇包围着。碎片化学习真的是没有成效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信息时代下碎片化学习概念解析

(一)碎片化学习概念

目前为止,对于碎片化学习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它在移动学习等其他领域中却经常被提起,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互联网3.0时代,学习者对资源的获取进入全媒体模式,传播形态的多样化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和教育的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阅读体验。在认知盈余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等设备转发分享别人或自己的原创内容,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可获取更多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源。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经常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微博、微信获取资源,学习资源呈现碎片化特征,学习者也渐渐养成了碎片化的学习习惯,这对传统学习方式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变革教育教学迫在眉睫。

百度百科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定义是:碎片化学习又叫做分割化学习,即分割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张克永教授等人将碎片化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随心、随时、随地,经过任意媒体对网络信息进行片段式的学习,这样一点一滴地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称为网络碎片化学习,网络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在泛在环境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碎片化内容的广义学习方式。[1]因而,学习者通过零散的时间对互联网中的知识碎片进行收集、整合、学习的重构过程可以称之为碎片化学习过程。

(二)碎片化学习相关术语:信息时代下的产物

1.碎片化媒体

媒体数量和信息量的增长使得媒体形态也趋于多样化,媒体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受众分散化,对某一种媒体的忠诚度下降,注意力无法得到有效维持。

近年来,大量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如: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数字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媒体传播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媒体的多样化、高粘性既满足网民自主性、个性化沟通需求,又促进了网络群体的碎片化进程。[2]

2.碎片化知识

碎片化的知识不是系统性的完整知识,它可以是某一节知识点,例如:微课就是将某一章内容或某一知识点短视频展现出来的课程形式。在生活中,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手机APP了解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可以称之为碎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碎片化本身是不存在优势的,碎片化后的知识给学习者带来的用户价值才是优势所在,价值的来源是学习者的需求和目标。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发生变化,需求和目标也会随之改变。

3.碎片化思维

人们等车或坐地铁时用手机刷微博、看短视频和热门文章,购物时浏览商品和店家的信息,科技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浏览信息,信息也向碎片化方向发展。碎片化的信息沿着各自的时间线分布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每一条碎片化信息隐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品牌和媒体需要加强碎片化思维让消费者在碎片化时间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三)“对立”:“系统化学习”和“整体式学习”

1.系统化学习

系统化学习这个名词司空见惯,例如: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义务教育、在培训机构进行的学习等都是系统化学习。对于基础学习来说,系统学习是主要部分,碎片化学习是辅助部分,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学习者需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领域和学习目标,清晰地了解该领域内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论,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系统化学习。系统化学习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没有系统化学习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使知识相互联系。价值观的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和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系统化的学习才能达成。

2.整体式学习

整体式学习可以说是系统学习下的一个分支,它和机械式记忆是两种相反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是反反复复去记忆信息,以此来不断强化,这种方法较为笨拙,无需太多思考,因此不予推崇。

要想掌握整体式学习方法,还是需要进行反复的联系。学习者在熟练掌握知识技能之前,可能学习效率还没有那些靠机械式记忆学习的效率高,但一旦掌握了整体式学习的方法,学习效率就会突飞猛进、受用终生。

整体式学习者在大脑存储信息的过程中,就像渔夫在编制一张网,这张网是盛满信息的资源网,学习者将网上所有的信息关联起来。因此,在他们的大脑中,公式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它能变成一个场景、一个画面,能联系到上天空中翱翔的飞机,也能联系到深海里的潜水艇。目前学生的偏科现象十分严重,有的课程学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有的学科就无比的吃力。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部分学科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即便是新学的信息,学生也能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但是对于有些学科,学生大脑里根本没有框架结构,再加上部分教师的能力有限,自然会导致学生迷航的现象。

整体式学习可以细分为六个阶段,即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六个阶段环环相扣,学习的过程也不再乏味,利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不再困难。因此,碎片化学习和整体式学习的融合是一个需深入探究的研究方向。

二、信息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成因探究

(一)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学习的资源环境

多年之前,人们的阅读方式单一,通常只是从书本、报纸上获取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以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争夺着报纸的用户数量,手机以其精简的内容、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信息种类和来源渠道也随之增多。

(二)碎片化阅读:学习的新途径

从字面上看,碎片化阅读不是完整式的从头到尾、从一而终的阅读,而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的一种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多元化的海量信息使得我们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了解和获得各种信息资源,碎片化阅读时代已经到来,阅读自然而然成为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

(三)新媒体:学习者的便携工具

科技不断创造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进一步将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平板电脑、手机等快速获取信息的移动电子设备。文字、图形、数据、声音、动画等不同的传播形式被有机的融合,丰富了信息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受众的兴趣,使其大脑可以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报纸、杂志等传统行业也深切感受到了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

三、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进行高效的碎片化学习

(一)“陷阱?”:学习之后需要深度思考

接受的信息会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碎片化信息为了更加简洁快捷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往往简化了推演的过程,语言的表达可能不够严谨和全面。降低认知成本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这样受众的选择度会大大提高,弊端就是读者阅读到的信息趋于表面化,背后复杂的推理过程被隐藏,无法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下面以日常生活为例介绍日常生活中碎片化学习的陷阱,如:某一天你在和朋友闲聊时了解到一个从没有听过的名词或术语,他便向你推荐了一个公众号,你觉得非常有用,开始上下班在地铁看、睡前看、吃饭看,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渐渐地,你关注的公众号种类也涵盖了你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种类下都有十多个公众号,你发现自己怎么也看不完,开始有些压力;于是,看到好的文章便开始收藏,想留到以后看,日积月累,攒了很多篇,发现自己一篇也没看,开始焦虑……

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是互联网时代人类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增长速度惊人,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索引的网页数已达到三十万亿个。社会信息量呈指数化增长趋势,自由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知识碎片化的产生有三个原因:一是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手机可以让我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信息;二是信息的碎片,微博、微信上的内容简短而精炼,它没有前后章节,我们似乎在快餐式的消费信息;三是知识结构的碎片化,我们口中的知识由“事实”和“联系”两个部分组成,“事实”为知识的广度,“联系”则为知识的深度,当我们获取碎片的信息时,只了解了知识的广度,却忽略了知识的深度,并没有经过思考推理出事物的内在逻辑和联系,知识被分散成零星的碎片,没有被串联起来。

(二)信息时代下学习者需具备的能力

1.在自身研究领域的专注力

人们在某一件事情上专注的时间越久,提升自己的几率就越大。认真学习的人比三心二意的人成功的机率要大很多,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保持一颗专注的心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每天一睁开眼,大量的新资讯如热浪袭来,转移着我们的注意力,将时间打成碎片。人们每隔一段时间都想打开手机确认是否有未接来电或通知,似乎打开朋友圈变成每天必须做的事,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我们的生活似乎看起来在向美好发展,可工作学习却日渐低效,专注的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

换位思考一下,那些在公众号上发布文章的人专注于自身的小领域,每天搜集跟领域相关的信息进行思考、创作,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成知识的架构者。大千世界不能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看看那些行业里卓越人士的做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边界。

2.与热点结合的搜索力

网络信息的嘈杂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信息的检索效率,目前能帮助人们检索信息的工具是搜索引擎,但搜索引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网页的标引类型和数量有限,内容重复和针对性较差也成为了检索信息过程中的短板。

网络环境的复杂更需要培养人们的信息检索能力,明确目标、确定核心关键词、建立明确的信息框架体系,碎片式的检索逐步达成体系化的积累。

3.重新架构的链接能力

有的人认为读一本书就应该彻头彻尾地把它读完,似乎把重心放在了达成的任务量上而非思考我从中学到了多少有益的东西。一本书中一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也有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所用,一味地迁就反而让自己一无所获,还降低了效率。

处理微博、微信的碎片化信息时,我们可以让它们成为一个支点,当你觉得一个知识点很有意思,可以进一步探寻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故事,看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思索将它如何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才是关键。

(三)“零存整取”:建立知识的金字塔

“零存整取”是针对知识碎片化所提出的应对策略。实质上是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不断的更改,最终完整记录下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零存”的前提是不能盲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过滤掉无用的干扰信息。

新建构主义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和创造性重构,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写作。很多人以为,写作就是写文章,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简单,而在教育现象学看来,写作即思考。笔者曾向一位著述丰富的哲学教授请教:“是不是写作对他的思考很重要?”那位教授非常认真的回答说:“不写作他就不知道怎么思考!”这句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写作是思想的拐杖,离开了写作,思想走不了多远。[3]“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契合了信息时代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但要熟练运用仍需时间的磨砺和碎片化的积累。

[1]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2):88-94.

[2]张信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J].东南传播,2014,(02):10-12.

[3]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3):37-43.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7)21-0018-04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订阅信息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展会信息
远程学习者特征与学习需求的相关分析
远程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