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优化双创生态及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经济研究

2017-01-25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育经济发展

王 磊 王 楠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71)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化,新的技术、产品、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成长,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兴经济增长点,并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谁率先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先机,抢占产业链及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并将其作为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的经济科技大省,具有培育发展新经济的良好基础,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看,四川新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和实力都较小,距离形成新动能、引导和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科技、人才支撑,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制度保障。四川在营商环境、企业创新理念以及政策制度保障方面与东部发达省市还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弥补短板,营造更加优化的双创和营商环境,吸引和聚集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高端要素,有效激活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才能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四川省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条件及成效

四川省科技实力较强,拥有很好的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在全省的努力下,新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四川省拥有发展新经济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四川省科研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众多国际知名科研院校。截止2016年底,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55个,并拥有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其中两院院士达58人,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意产业、能源环保等部分技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近年来,依托较强的科技实力,四川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至2016年底,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34家,建立了1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515.9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过6000亿元,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此外,全省还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已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7个;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科技园14个;国家级及省级众创空间87个;国家级星创天地5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个等一系列双创支撑平台,并不断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吸引聚集各类人才,有效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为培育和发展新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全省近8700万人口,也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四川省新经济发展已初显成效

自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经济”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发展新经济。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和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吸引和聚集更多人才、资金和技术进入新经济领域创业发展;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的经济、科技及产业基础,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及市场主体,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进入新经济领域。经过努力,全省在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经济(包括人工智能、工业及民用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电网、虚拟现实等)、创意经济(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信息安全、5G技术)、生物经济(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健康养老),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新兴消费经济、新兴物流经济、新兴金融业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培育了一批新兴企业和市场主体,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有所提升,为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区域分布来看,成都作为全省的经济科技中心,以及西部重要的科技、人才及新兴产业基地,具有发展新经济的良好基础和环境,2016年,成都市新经济总量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6位,全省大部分新经济主体也集中在成都市;绵阳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城”,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军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实力较强,为其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德阳、遂宁、乐山、泸州等市州也依托各自的产业及科技人才基础,在发展大数据、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物联网、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四川省发展新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川省新经济发展不仅面临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化、国家大力支持及全省高度重视的机遇,也面临起步晚、规模小、竞争压力大,以及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不完善等挑战。

(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化带来的机遇

随着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深化,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学、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技术的广泛渗透与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产品、理念和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和业态,带动新经济不断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新世纪以来,在美国兴起的微软、苹果、Google、Facebook、Uber、亚马逊等企业,引领了这一新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创新驱动及“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双创”环境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也培育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京东、顺丰、滴滴、美团、摩拜共享单车等新经济的代表企业,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它们的成功,为四川发展新经济树立了标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随着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天府新区以及众多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建设水平的提高,全省的投资创业及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活力被有效激发,将为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国家及全省高度重视带来的机遇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就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培育,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服务,全力支持新经济发展。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中高端产业比重有所提升,但总体看,传统产业比重仍较高,资源消耗和环保压力较大,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尽快培育和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引领全省经济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并且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四川若抓住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新经济的某些领域率先实现新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极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在竞争中掌握先机,形成发展新优势。因此,全省高度重视培育新经济,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孵化培育体系,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支持其发展。省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还专门设立了大数据产业推进处、新兴产业推进处、高技术产业处等机构,推动新经济发展。成都市也专门设立了新经济局,负责统筹规划及推进全市新经济发展。成都高新区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对进入高新区的新经济企业,从启动资金、房租补贴、贴息贷款、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区域竞争压力较大带来的挑战

相对于东部发达省市,四川省新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整体实力与它们差距较大,百度、腾讯、阿里、华为、京东和顺丰等企业在为四川企业树立了标杆的同时,也树立了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很难与它们正面竞争,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即使与西部省市相比,四川在部分领域也处于落后地位,如贵州省自2014年就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并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建立了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16年10月,重庆市和内蒙古也获批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赢得了一定的先机。此外,重庆、陕西在发展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建立国际金融支付、结算中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川在这些领域也面临它们的激烈竞争。整体看,四川省新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和实力有限,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和行业不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导方向仍在探索中,目前还未形成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致使政策措施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难以精准有效发力。因此,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破,必须尽快弥补短板,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主导方向,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四)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新经济本质上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具有明显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其发展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科技、人才和资金支撑,还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高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以及对新生事物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四川深处内陆,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区位交通条件并不占优,改革开放起步也较晚,经济体制、行政管理和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致使企业经营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双创”生态环境还不完善,特别是与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投资的便利性、市场准入范围的广泛性、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政策制度的保障性等还有较大改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和市场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此外,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及分享经济需要有完善的网络通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支撑。全省除了成都、绵阳等市具备较好的条件外,多数地区现有基础设施还无法有效支撑新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五)双创生态体系及环境还不健全

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有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创业者。但整体看,四川省的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还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缺少专业支撑新经济发展的孵化器,相关配套服务更加缺乏,有效支撑新经济发展的双创生态体系和环境还不健全。高端人才也较缺乏。四川省的人均收入和平均工资水平不高,缺少对发展新经济所需高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难以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入川创业。省内多数企业,往往又过于注重技术创新,不善于或不重视理念及模式创新,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形成新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并且新经济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整合资源、开发产品和拓展市场。但这类企业多属于重技术、重人才、重创意、轻资产的类型,基本没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为其提供贷款。需要有其他渠道,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解决企业巨额的资金需求。四川省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天使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及其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不足,规模和实力有限,很难有效满足各类新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已成为制约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市场角度看,四川省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经济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但从行政和市场管理的角度,还需要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允许创新创业者先行先试,为新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加宽容的氛围。

四、四川省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保障措施

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经济。并按照新技术革命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新趋势,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制定合理规划,确定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双创生态体系,健全融资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企业进入新经济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尽快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一)重点发展领域及区域布局

依托现有的经济、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后发和比较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合理优化区域布局,努力形成特色,尽快成为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1.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依托现有研发、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推动大数据的获取、存储、运算、分析、挖掘技术的研发,探索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经济、金融、政府、商贸、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培育政务大数据、商贸大数据、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精准农业、金融服务、工业大数据等产业,构建较为完整的大数据技术支撑、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体系,打造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大数据信息资源汇聚、关键技术创新和特色应用示范基地,并积极申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点发展区域:成都、绵阳、德阳、泸州、资阳、遂宁,构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一核多极”的区域集群发展态势。

2.智能经济。重点发展工业及民用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产业。聚焦智能生产、制造和服务需求,依托省内产业基础,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推动智能技术在生产制造、医疗教育、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家庭服务、救援救灾、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健康、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机器人整机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鼓励传统行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经济体系。重点发展区域:成都、绵阳、德阳、资阳、泸州、宜宾等市州。

3.创意经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创意、设计服务等产业。依托全省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加强影视、演艺、音乐、书画、文学等精品创作,加快文博、康养、饮食、生态文化等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以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等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动漫、游戏、IPTV、VR、AR、全息成像及创意设计等产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数字创意与其他产业融合渗透,加快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区域:成都、绵阳、德阳、遂宁、乐山、南充、广元、凉山、甘孜、阿坝。

4.生物经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品制造、生物基化工材料、生物工程设备制造、生物技术应用等,推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培育生物技术服务新业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区域: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

5.绿色经济。重点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着眼美丽四川建设需要,加大生态绿色发展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生态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低碳绿色经济体系。重点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

6.分享经济。探索发展网络预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书屋、共享房屋等分享经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及市场主体进入这一领域。重点发展区域成都、绵阳、德阳、资阳、眉山、遂宁、泸州、宜宾等。

7.平台经济。鼓励发展技术研发、孵化培育、创新创业、信息、融资、产权交易等服务平台,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网上(移动)支付、国际金融结算等平台经济。重点发展区域:成都、绵阳、泸州等。

(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新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自由贸易区和天府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改革开放及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投资创业及营商环境,为培育和发展新经济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新经济发展,推动“放管服”改革,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放宽投资领域,减少审批环节,推行“多证合一”“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营造投资便利、服务高效、监管到位的政务环境。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营绩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及研发机构围绕新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开发,加快培育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产品。鼓励科研人员进入新经济领域创业,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全社会,特别是行政监管部门对新经济、新理念采取更加宽容、理解的态度,允许先行先试,鼓励开拓进取,容忍失败犯错,为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健全双创支撑体系,优化双创生态环境

围绕新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有效激发和调动企业及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将更多创新资源和力量投入新经济领域,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一批专业化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绿色经济创新孵化平台,为新经济企业创新提供支撑。鼓励企业、科研院校等组建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进行协同创新,尽快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和市场竞争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创业者进入新经济领域。搭建一批专业化的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等,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服务,增强孵化培育能力,有效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培育更多新经济市场主体。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逐步形成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新服务三位一体的“双创”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为新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企业培育体系,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按照企业成长路线图,建立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政策支持,助推企业顺利发展壮大,尽快培育一批引导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壮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产品,建立稳定的生产、供应、销售及配套服务关系,形成集群、积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和发展实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依据市场需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真正成为创新决策、创新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切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大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及模式创新,有效提升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能力以及运营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增强综合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新经济品牌产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入更多新经济领域,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力争在某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借鉴成都高新区经验,加大对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明确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人才、科技及产业扶持政策。创新财税政策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杠杆及放大效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大对国家各专项资金的申请力度,申报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以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加大对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原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进口设备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依据新经济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快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为新经济企业服务的天使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及其他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或发债融资。鼓励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围绕新经济发展需要,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经济企业提供融资、增值服务。稳健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物、股权及网络借贷众筹等,为新经济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探索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新经济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

加快培养和引进新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意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对于急需的领军型人才、高端技能及管理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具有较强实力的研发及创业团队共同入川的,在研发经费、创业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高水平的外籍人员,开展技术移民试点。鼓励省内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围绕新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确定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招生、联合培养等订单模式,培养紧缺人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技术入股及其他股权激励模式。鼓励更多科研人员进入新经济领域创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适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充分发挥人才对新经济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2017年8月.

[2]马建堂. 加快发展新经济 培育壮大新动能〔J〕.行政管理改革,2016,09.

[3]国家信息中心.我国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http://www.sdfgw.gov.cn/art/2017/2/24/art_159_235445.html.

[4]王诚庆,徐金海.推进我国新经济积极有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14.

猜你喜欢

培育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