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俄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发展对策
2017-01-25师成
师 成
(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我国对俄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发展对策
师 成
(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中、俄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对于两国而言迫切性不断加强。一方面,2014年以来俄罗斯迫切需要平衡对外经贸结构,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因而更加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扩大对俄经贸合作能够平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当前背景下加大对俄经贸合作具有迫切性。当前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传统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已十分有限,加大对俄经贸合作需要抓住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即从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这两个具有巨大前景的领域入手,其中扩大科技合作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拓宽合作领域、加大对科技合作的扶持力度、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与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扩大产业合作的重点在于能源、机电与农业合作。扩大能源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制定长期规划与推动大型能源合作项目的实施来实现;扩大机电合作的规模与层次则需要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利用机遇扩大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并创新合作模式;农业合作的扩大需要两国制订长期合作战略、我国加强对俄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设立专门的农业合作基金并加强双边农业劳务合作。
中俄经贸合作;科技合作;产业合作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陆上邻国,基于经济的互补性与地缘优势,双边经贸合作具有极大的潜力。当前两国在政治上已建立起高度互信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尽管20余年来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但经贸合作依然滞后于两国的政治关系。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局限于边境的货物贸易,整体的经贸合作层次较低,规模难以扩大。经贸合作的滞后不利于双边关系的健康全面发展。随着各自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俄两国共同努力扩大经贸合作也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两国的货物贸易的增长潜力已渐趋耗尽,因此寻找扩大经贸合作规模与层次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对俄经贸合作的迫切性
当前扩大中俄经贸合作对于中俄双边来说均具有迫切性,一方面,俄罗斯对外经贸合作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西方,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在制裁的巨大压力之下,俄罗斯不得不加强对华经贸合作。另一方面,扩大对俄经贸合作也有利于我国平衡对外开放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因此我国也迫切需要扩大对俄经贸合作。
(一)俄罗斯扩大对华经贸合作具有迫切性
自苏联解体以来,欧盟一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就双边的贸易额的数量与增长幅度而言,欧盟也是俄罗斯对外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伙伴。但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在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上始终存在过度依赖欧盟的问题,俄罗斯出口商品中的55%销往欧盟,其中包括俄罗斯出口原油的88%,天然气的70%和煤炭的50%,俄罗斯政府预算中的40%来自向欧盟供应能源的收入[1]。2014年随着西方发起对俄制裁,在制裁过程中欧盟紧随美国步伐,中断了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2015年俄欧双边经贸总额大幅下跌40%,仅为2 300亿美元。2015年俄罗斯整体外贸总额下降达30%,为近年来的最高纪录。2014 年俄罗斯 GDP 增长率仅为0.6%[2],远低于历年平均水平。2015年GDP开始出现负增长,达到-3.7%[3], 2016年GDP增长率则为-0.2%[4],也就是说在制裁开始后三年的时间里俄罗斯GDP年均增长率-1.1%。此前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只有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的GDP曾有过负增长。
西方严厉的制裁使俄罗斯吞下了经贸关系上长期过度依赖欧盟的苦果,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俄罗斯为平衡对外经贸的发展不得不重视中国这一长期与俄罗斯保持友好政治关系且存在巨大经贸合作潜力的邻国。俄罗斯在此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的迫切性在于——此次西方制裁使俄罗斯认识到了对外经贸合作对象多元化的重要性。俄罗斯与中国具备良好的双边关系基础,但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长期滞后于政治合作。当前的国际局势变化强化了中俄两国的战略依托,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加大了对亚洲的战略重视度,俄对华“一带一路”战略从怀疑、担心影响其利益转向认同与支持[5]。两国在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方面业已达成共识,这为当前扩大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我国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具有迫切性
中俄经贸合作对于平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一直滞后于东南沿海省份,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我国最大的陆上邻国俄罗斯一直是我国在东北方向上重要的对外经贸合作对象。扩大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平衡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扩大对俄经贸合作依然潜力巨大,在地区层面上,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俄两国有长达4 300公里的陆上边境线,主要接壤地区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这是两国边境相邻地区展开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从区位条件上来看,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基础,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时期里建起了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远东地区则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天然气、铀矿、金刚石、银矿和钾盐等自然资源的储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两地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双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巨大潜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在毗邻地区发展规划上体现出了契合性,中国政府于2004年提出了“振兴东北”战略,其中指出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展开合作的重要性,2009年俄罗斯政府出台的“远东开发战略”中也强调远东地区应将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视为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
从国家层面来讲,2011年开始中国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4年受西方对俄制裁的影响,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有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协议,当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达952.8亿美元,为20余年来两国的最高水平。随后受西方对俄制裁、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影响,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双边贸易额仅为680.6亿美元,达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相比2014年下降28.6%。201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又呈现回升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俄贸易额达到了6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继续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6]。中俄双边贸易出现的波动性下降是暂时的与可控范围之内的,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宽、市场空间广阔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加之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对俄经贸合作拥有很强的地缘优势,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扩大对俄经贸合作的对策
当前中俄经贸合作中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传统合作潜力已经有限,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是中俄合作中极具前景的领域。中俄两国的科技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大。两国在产业领域中也有诸多合作增长点,如机电、能源与农业。可以将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作为新的合作突破口加以推进。
(一)扩大中俄以科技合作为重点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继承了苏联60%~70%的科技潜力,是世界科技大国。俄罗斯科研系统由俄罗斯科学院、专业部门研究、高等院校研究和企业部门研究四大系统组成,科研人员队伍基本稳定在42万人左右[7]。中俄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具有互补性,俄罗斯历来在基础科学、核能、航空航天与重工业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民用科技方面实力较弱。我国则在民用技术领域实力雄厚,轻工业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互补性为两国开展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科技合作发展较快,但水平与层次依然滞后于两国的政治与经贸合作。当前双边科技合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资金投入、合作领域单一、信息不对称、缺乏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了促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发展,推动两国科技实力的增长,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扩大合作领域、加大对科技合作的扶持力度、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与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1.针对双边科技合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拓宽中俄科技合作资金来源,以中央、地方与社会三方的资金投入为支撑,形成多样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俄科技合作项目的财政投入,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条件。其次,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涉及对俄科技合作领域时要加大自身投入,为合作项目提供拨款便利,以确保其顺利推进。最后,要吸引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其中金融机构应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为企业的中俄科技合作项目成果产业化投入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中俄科技合作成果的转化,最终创造出社会效益。中俄科技合作的主要领域长期集中于军事技术与核能技术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是扩大整体合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的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地理学、信息学、人体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30%以上的科技成果具备了许可证出口的能力[8]。中国与俄罗斯应更加主动地在上述领域开展合作,提高科技竞争力。
2.为解决制约中俄科技合作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完善对俄科技合作的信息服务体系。首先,在国家层面,建议政府集中对俄科技合作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起多功能一体化的中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其次,在地方层面,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建立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及时发布与对俄科技合作相关的信息。再次,在高校与研究机构层面,各地的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强关于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战略指导服务与政策咨询服务。
3.在当前中俄的科技合作中,中国缺乏既精通俄语,又熟悉科技与经贸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一现状制约了中俄科技交流的扩大。从人才角度出发,强化对俄科技合作离不开科研人员与管理服务人员,我国科研人才相对充足,但熟悉俄语与科技、经贸知识的管理服务人才严重匮乏,不利于强化对俄科技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因此,我国应结合依托高校与教育机构培养一批既精通俄语,又懂得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具体措施包括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对俄合作办学,培养“俄语+专业”模式的大学毕业生、面向管理与中介服务人才开办在职俄语培训班,培养具备俄语交流能力的管理与中介服务人员。
(二)扩大中俄以产业合作为重点领域的合作
中俄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的特点长期没有改变,扩大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离不开产业合作的支撑。产业合作作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应从能源、机电与农业三方面重点入手。
1.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国之一,自然资源禀赋优异。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几十年经济增长迅速。加之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因此中俄能源产业合作具有互补性与地缘的双重优势。扩大两国能源产业合作主要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构建双边定期磋商机制、制定长远能源规划、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第一,建立中俄能源合作双边定期磋商机制主要针对两国能源合作中长期存在的缺乏互信问题,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协调机制,并使之定期化、机制化,以加强双边的信任度。例如,可以在两国政府高层的推动下建立“能源合作对话委员会”,在合作中做到及时沟通、化解分歧。第二,两国能源合作长期以来缺乏规划,双边应重视研究对方的能源政策与战略取向,以双边的利益交合点为基础制定长远的能源规划。以自身的能源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为基础,根据对方的变化及时调整本国能源政策,促进双边能源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抓住当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压力下“向东看”的良好时机,推动两国大型能源合作项目的实施。2014年5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在上海签署了30年期共计4 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在中俄能源产业合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第四,应鼓励并支持我国能源企业对俄能源领域的投资。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基础设施落后,推动能源企业发展与改革的资金不够充足,使得俄罗斯不仅希望其他国家能进口其能源,也希望能为俄罗斯油气项目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共同参与俄罗斯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巩固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和保持其稳定的能源供应[9]。因此政府应鼓励能源企业抓住这一机遇,为企业投资俄罗斯的能源领域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同时中国能源企业要注重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与俄罗斯能源企业间扩大利益共同点,实现互利共赢。
2.中俄机电领域的合作潜力。中俄两国在机电贸易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10]。2010年开始机电产品跃居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种类首位。2014年以来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机电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但是中国机电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扩大对俄机电产品的出口,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的在俄罗斯机电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1]。第一,一直以来中俄机电贸易合作主要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为主体,为进一步扩大双边机电合作规模,应扩大双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间合作,政府可以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提供专项补贴,金融部门应当降低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与限制,从而降低参与机电合作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与经营成本。第二,抓住当前机遇,扩大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提高合作层次。2014 年以来西方对俄制裁大幅降低了欧美对俄机电产品的出口,这是我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契机。2016年5月16 日,在中俄机电和高科技合作论坛暨中俄机电商会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俄方代表提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俄罗斯愿扩大与中国的机电贸易合作。这将是中国企业扩大对俄出口与开展投资合作的重要机遇。第三,创新产业合作方式,转变以成品贸易为主的机电贸易模式。我国机电企业应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与开发国际市场的经验,投资俄罗斯机电产业。相比俄罗斯,我国机电产业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因此我国机电企业可以直接在俄罗斯投资设厂,进行本土化经营。这样既可以绕开关税及关税壁垒,又能转移中国国内过剩的产能,同时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俄罗斯市场。第四,我国应扩大对俄出口机电产品的种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对俄机电出口的产品以机械设备、电机、生活电器、音像设备及零部件、核反应堆为主,目前此类产品增长潜力已经不足。在当前的对俄出口领域,高铁、重型机械设备与船舶具有广阔的出口潜力,我国应加强这一类产品的对俄出口,抓住新的市场空间,扩大中俄双边机电贸易的规模。
3.中俄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中俄两国均为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双边农业合作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合作环境、贸易规模偏小,并未达到互相作为农业大国的应有合作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产品市场广阔,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用地资源。因此双边农业合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尽管目前农业合作作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中的短板,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合作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双边农业合作,需要从制订长远合作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业合作基金与加强农业劳务合作入手。第一,当前中俄双边农业合作缺乏宏观指导,两国政府均未制订针对双边农业合作的长期规划,导致合作长期局限于农产品进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层面,且具有盲目性,最终使得双边农业合作发展水平很低,只处于初级阶段,与两国巨大的农业合作潜力不符。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中俄两国的农业合作继续维持这种低水平状态,无疑将会失去对方的广阔市场,难以实现互利共赢。因此,中俄两国需要联合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双边农业合作战略,为合作安排长期发展规划与宏观指导。另外,两国毗邻地区间也应制订因地制宜的地区间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指导地区间农业合作。第二,俄罗斯对于进口农产品制订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甚至不亚于欧盟国家的水准。因此我国农产品若要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监管。对俄农业出口企业应采取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方式,大规模运用农业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以符合俄罗斯对进口农产品的严格标准。第三,中俄农业合作的发展长期受投资不足的制约,为此应建立双边农业合作基金,为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政府应给予该基金以政策和税收优惠。第四,两国应加强农业劳务合作,目前中俄农业劳务合作严重滞后,俄罗斯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健全的法制,使我国对俄输送农业劳动力时困难重重[12]。所以亟须转变劳务合作模式,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劳务合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掌控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并及时发布各种劳务招聘与求职信息,从而便利对两国劳务人员的管理。其次,应提高赴俄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可以在国内成立赴俄劳务培训机构,集中展开培训,从而提高我国赴俄劳务人员的适应能力与整体素质。最后,我国赴俄劳务人员长期以低学历体力劳动者为主,劳务合作层次低。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务合作不应只局限于低层次,而应该扩大两国高层次人才的劳务交流,鼓励并支持高端管理人才与技术人员之间的人才交流,提升劳务合作的整体层次。
三、结语
扩大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中俄双边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两国应当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边的智慧,继续寻找合作突破口,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推动经贸合作的大发展。通过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的重点推动作用,将两国经贸合作带向更高一级的结构与层次,最终实现经贸合作的升级,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岳小文.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十年[J].国际石油经济,2011,(Z1):64-71.
[2] 2014年俄罗斯经济仅增长0.6%[EB/OL].新浪财经,2015-01-30.
[3]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015年俄罗斯GDP增速-3.7%[EB/OL].新浪财经,2016-02-02.
[4] 2016年俄GDP增长率为负0.2%[EB/OL].新浪财经,2017-02-08.
[5] 陆南泉.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中俄经贸合作[N].黑龙江日报,2016-06-15.
[6] 李辉.2016年中国继续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EB/OL]. 中国新闻网,2016-02-08.
[7] 宋兆杰 ,曾晓娟.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科技合作研究[J].管理观察,2016,(35):16-19.
[8] 冯春萍.中俄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路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4):61-69.
[9] 刘芳芳.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10] [俄]Petrunko Ksenia.中俄机电产品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11] 马珊.基于二元边际视角的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12] 智建伟.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责任编辑:屈海燕〕
论点摘编
空间维度下的资本主义批判与革命思想——基于《共产党宣言》文本的阐释
陈红、陈晨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经济全球化以来,社会转型和多种文化的思潮冲击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出场路径。空间转向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维度,《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创造共产主义新社会历史使命的观点。以《共产党宣言》文本为切入点,从空间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进行重构,能够推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和元理论的反思,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的新颖性和前瞻性,也有利于构建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新框架。
(徐雪野 摘)
2017-03-26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中俄经贸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创新研究”(16AGJ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师成(1993-),男,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研究。
F752
A
1000-8284(2017)08-0116-05
龙江发展智库 师成.我国对俄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发展对策[J].知与行,2017,(8):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