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典型案例探析我国基层地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2017-01-21孙晓红王会欣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孙晓红++王会欣

摘 要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公权力,他们有权分配国家资源给民众,而且能够直接提供地方公共服务。其与公民的密切接触及其执政中握有的巨大且往往缺乏有效约束的公权力,使得地方政府成为腐败高发频发的重灾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国基层地方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基层地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腐败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发霉腐烂。后来,腐败一词逐步演变为泛指人类政治行为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反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执政党生死抉择的课题。腐败问题既危及和破坏法律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政治基础,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国际研究和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腐败,往往是该国腐败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公权力,他们有权分配国家资源给民众,而且能够直接提供地方公共服务。其与公民的密切接触及其执政中握有的巨大且往往缺乏有效约束的公权力,使得地方政府成为腐败高发频发的重灾区。

1 基层地方腐败典型案例分析

在人们的观念中,腐败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权力的大小成正比。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部相互勾结,沆瀣一气,造成的恶劣影响并不亚于位高权重者。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查处的东山头村6名村官贪污挪用1200万元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

东山头村是原东山镇政府所在地,因为靠近市区,随着城市化推进迅速发展。该村在2007年以前有集体土地700多亩,村干部们依仗手中权力,把这些土地瓜分,谋取私利。他们谋取私利程序第一步,圈地。他们可以不召开村民大会,也不进行公示,就将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集体土地分给村干部圈为己有。第二步,取土卖泥。村干部将圈去的土地取土卖泥,这样卖泥收入就揣入自己的腰包。第三步,建造厂房。在圈去的土地上建造厂房,出租出去,租金收入归个人所有。第四步,变卖集体自留地。村干部以土地开发为名,骗取村民代表签字,将村集体自留地在村民不知道的情况下低价卖给开发商用于建筑商品房,致使集体财产白白损失。其中,村党总支书记周大兴以村小区拆建和工程款名义分别挪用两笔30万共60万村集体资金。从2010年到2013年村干部们冒领村集体资金25笔,合计金额达到1200余万元

分析这起村官抱团腐败案件,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村干部权力膨胀。一些村干部早已成为群众眼里的土皇帝。他们利用宗族势力,大权独揽,控制村两委班子,从而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村级组织由于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上和政府管理体系中处于末梢的特殊地位,在重视程度、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往往不及党政机关干部,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为干部集体腐败发生提供制度上的土壤。三是干部监督严重缺失。权力离开了监管,自然就会膨胀,这是村官敢犯案、频犯案、犯大案的根源。在对权力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上欠账较多,普通村民满足于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监督意识也不强,即使有“挑事”的“刺头村民”,也多被村干部以一些小恩小惠安抚。四是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村账乡管制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但在具体执行中,一些乡镇部门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对村级大额支出失于严格把关,而是为村里记死账,违背了制度初衷。同时,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形同虚设,公开内容群众看不明白,影响了村民对村务、财务有效监督。

2 当前基层地方腐败成因

从基层政权建设角度分析,当前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党的领导弱化

一些基层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乡镇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乡镇纪委力量薄弱。特别是对农村村级组织思想 、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严重缺失,是造成基层地方腐败的根本原因。

2.2 理想信念淡化

思想上信念缺失,宗旨观念淡漠,一些干部随着地位提升,滋生腐朽思想,逐步走上违纪道路,是造成基层地方腐败多发的思想根源。

2.3 财权过度集中

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包括税收收入、财产收益、规费收入以及接受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等。这些资金过度集中,加之监管不力,导致资金侵吞、截留和挪用等问题发生。

2.4 用人问题突出

地方用人高度集中问题,导致形成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形中使其权力边界远远扩充到职权范围以外。权力过分集中,而且行使不规范。出现事实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问题。

2.5 政府职责失衡

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发证与登记注册、公路维护、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及公用事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同时肩负经济发展与消除贫困责任。点过面广,任务繁重,而又往往编制受限,人员紧张,是造成腐败问题的体制原因。

3 加强基层地方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方向和实现路径。

3.1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建立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腐败问题的产生首先是在思想上出现问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从思想上入手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举措。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世界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纪委党政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智力成为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要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政治信仰和理论修养,从思想上筑劳坚固的反腐长堤。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权力主体职业道德水平,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并把它作为职业活动的行动指南。要加强法制观念教育,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言代法。通过主观世界改造,根除权力者主观腐败动机,形成不想腐的机制。

3.2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反腐倡廉立法建设,把反腐败斗争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法规,借助于国家强制力,实现其权威性、严肃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法规较之国家法律更加及时、灵活、针对性强的优势,把国家法律不便做出规定的问题,及时从党内法规角度,提出严格纪律要求。这样做既有利于监督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也有利于保护党员干部。要健全权力监督体系。我国目前对权力监督,主要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当前要特别加强人大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完善人大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手段以及咨询、调查、罢免等实施方法,把人大监督权进一步程序化、法律化,易于操作和程序严密。由于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舆论工具,具有公开曝光的特殊作用,能够达到威慑滥用权力者目的,使得舆论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因此必须要用法律形式明确监督权利、义务、性质,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和中介组织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能,对取消的事项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缺位、错位或不到位,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彻底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机制根源。

3.3 坚持“零容忍”,建立不敢腐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强调,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大违纪违法案查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和问题,要正确运用“四种形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干部。对违规用人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严格问责,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要坚决整治和打击不正之风。特别是坚决整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问题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31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