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search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17-01-20胡萍
胡 萍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7)
E-Research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胡 萍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7)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模式,特点在于空间、内容、目标、系统的全方位“嵌入”,注重学科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E-Research环境下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和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其成功开展需要相应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运作机制为支撑。
E-Research;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学科信息服务
E-Research的发展使科研环境呈现新特点,也对学科信息服务产生影响。E-Research的核心理念,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全球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与共享。E-Research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对全球科研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科研过程日益网络化和虚拟化,跨学科科研交流与资源共享成为主流。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指学科馆员为满足用户需求,主动嵌入用户的物理与虚拟空间中,结合自身学科知识融入用户科研、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专业学科知识服务。E-Research环境下形成的虚拟科研环境,改变了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与需求,学科馆员与科研团队的嵌入式服务日益增多,也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范畴。为了更好地支持科研创新,如何将学科信息服务嵌入科研过程中,形成满足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需求的全新服务模式,成为图书情报界研究的新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1.1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提出
“嵌入”一词最早出现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被引入图书馆服务中,用于描述嵌入式馆员这一全新的职能。普鲁萨克(Prusak)在1993年提出图书馆员应该融入用户环境中,结合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1]。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图书馆领域全新的理念,为学科馆员服务提供了方向。我国关于“嵌入式”服务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学者认为,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就是有机融入用户物理、虚拟环境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就是整合多方资源与力量,深入用户科研、学习过程中,构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学科信息服务环境。
1.2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涵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图书馆实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以嵌入式服务为用户获取高品质信息提供便捷通道,全面提升学科信息服务凝聚力,促进高校教学、科研进步。E-Research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科研平台与环境,实现了科研协作与信息共享,也为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提供了新方向。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标准,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学科优势,设计符合教学科研需求的模式。
1.3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其显著特点在于空间、内容、目标、系统的全方位“嵌入”,注重学科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这种服务模式突破了时空界限,强调主动融入用户环境中,实现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2]。它可以融入教学、科研、学习全过程中,通过全面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有的放矢的学科服务,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学科馆员通过主动提供服务,成为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的信息助手,从用户需求角度调动图书馆内外部资源,构建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信息保障平台,开展泛在化、多途径的定题跟踪服务,从而提升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影响力。
2 E-Research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内容
E-Research环境下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一方面需要嵌入科研全过程中,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科研需求提供学术交流推广服务,并辅助科研人员开展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
2.1 学术交流宣传推广
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是开展学术研究、参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机构,部分图书馆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E-Research环境下嵌入学术交流环境的学科信息服务,其主要目标在于构建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宣传学科资源存储的新范式。学科馆员对科研人员学术交流方面的宣传推广,主要内容包括学术版权信息、开放存取方式、学科机构库建设等[3]。通过学科馆员嵌入学术交流环境中,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资源交流与存取方式,鼓励他们借助开放存取发表更多期刊信息,或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存储于学术机构库中,以供更多科研人员共享。
2.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E-Research的产生与发展,提升了科研数据的传播速度,使得科研数据的产出发生了质的变化[4]。研究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数据,对科研数据的正确应用与高效管理,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如俄勒冈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学科数据服务馆员这一职位,与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数据评估工作。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采用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向科研人员宣传科研数据管理知识,或者开展科研数据管理能力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科研数据管理、科研数据提交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管理经验,可以协助科研人员建立科研数据组织、提交与使用规范,制定合理的科研数据编码体系,保障科研数据的高效有序应用。
2.3 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
我国科研项目的增多与交叉学科的兴起,使得科研管理与决策者更加需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态势,从战略层面搜集监测重点学科、前沿学科的相关数据,并且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科发展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但是依然无法满足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对数据关联的需求。学科馆员结合这一发展趋势,确立面向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的服务模式,通过深入挖掘学科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开展学科信息动态分析服务,成为学科信息服务的全新需求点。学科馆员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科研决策部门建立联络机制,了解不同科研项目的需求规律,提供基于科研数据动态分析的服务,让他们建立起与高校图书馆的信任关系,将极大提升改善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认识。
3 E-Research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
E-Research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融合了学科馆员、馆藏资源与先进技术的优势,促使高校图书馆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能够从技术、过程、服务对象等方面,提供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动态信息服务。
3.1 嵌入科研的学科信息服务途径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开展,可以从技术、过程、服务对象三个方面切入。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借助先进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资源高度集成、便捷、易操作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定题检索、科技查新等工作。另一方面,学科馆员需要嵌入科研活动全过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动态学科服务,帮助他们适应E-Research环境下的新变化。此外,在课题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学科馆员所需提供的服务不同,服务对象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融入科研团队中,与科研人员的联系保持畅通,贴近科研实际了解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学科资源[5]。
3.2 虚拟空间嵌入式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借助移动通讯、计算机技术,嵌入科研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这就是虚拟空间嵌入式服务模式。E-Research环境下越来越多用户利用互联网获取学科信息,高校图书馆引入先进技术构建学科信息门户,通过对学科信息的有序化处理、科学筛选与实时监测,可为学科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构建的“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形成与材料复合新技术相关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了解该学科相关资料提供了便利。同时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科信息服务嵌入用户的计算机桌面,借助RSS、浏览器工具条等软件,让用户无需访问图书馆主页,就可以在浏览互联网信息过程中,获取信息定制、资源检索等服务。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助开源代码软件,可以将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动态等推送至用户桌面,既方便用户利用移动终端查询馆藏信息,又可及时进行在线咨询服务。
3.3 设计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需求,贯穿于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他们大多十分关注E-Research环境下的学科知识动态,以确保科研活动的前瞻性[6]。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可以开发嵌入科研过程的服务平台(见图1),将科研人员所需的信息输入该平台中,然后采用网页推送、专题信息报道等方式推送给用户,实现学科馆员、科研人员之间的实时交互,满足科研队伍整个科研周期的学科信息需求。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将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信息,通过嵌入服务反馈给学科馆员,方便学科馆员随时掌握科研动态,通过对虚拟社区、学科博客等网络资源的整理、筛选和分析,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制定更为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信息服务策略。
图1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4 E-Research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运作机制
针对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根据不同科研阶段的特点,对学科服务需求进行细致、全面地梳理,构建完善的学科信息服务运作机制,实现学科信息服务在流程规范、协同反馈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有力支持,能够全面提高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价值。
4.1 加强与学科用户的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离不开学科用户的支持,学科馆员加强与学科用户的信息交互,通过信息传递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E-Research环境下学科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安排专门的学科馆员,参与到不同院系的学科研讨会议或相关活动中,直接了解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或者直接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前沿信息服务,充分利用虚拟参考咨询、社交平台等方式,保障与科研人员信息交互的效果[7]。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校内招聘,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担任志愿者,与课题研究组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提高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学科馆员需要结合需求创新协作模式,将学科信息服务真正嵌入科研生命周期中,提高学科用户的主动性,使得学科信息服务进入良性循环。
4.2 建立学科信息服务规范机制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信息服务规范机制,是保障嵌入式服务顺利实施的基础。笔者以科研数据状态分析为例,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学科信息服务流程机制(见图2)。科研人员在提出服务请求后,由学科馆员依托自身的情报学知识与业务经验,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从大量学科数据中发现规律,准确开展信息资源检索、整合与下载工作,确保数据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对于核心科研数据的分析,由高校图书馆邀请学科专家,向学科馆员讲解具体的科研数据分析要点,增强他们对学科分析知识的理解。学科数据关联脉络分析较难掌握,为准确搜集科研人员关注的学科数据,学科馆员需要熟悉科研数据分析不同环节的技术要点,从多个学科信息数据库中搜集信息,并利用情报分析软件进行整合加工,最终形成完善的学科数据分析报告。
图2 学科信息服务流程机制
4.3 评价反馈机制
高校图书馆构建功能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嵌入科研过程的资源建设、机构设置、服务流程等进行评价反馈,形成学科馆员与用户协同的保障机制,可以让学科服务人员少走弯路,也是满足用户专业化需求的必要手段。学科馆员与科研团队通过良好的信息传递,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共同调整,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学科信息服务效率,不断积累专业情报分析能力,逐步形成高标准的学科信息动态服务过程。开展学科信息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科用户的评价与建议;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议,解决嵌入式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调整学科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与科研团队密切的协作关系,结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创新学科信息服务方式,激发学科馆员的业务潜能,全面提升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效能。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可行之路。在E-Research倡导“协作、整合、共享”的背景下,对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的学科信息服务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创新性与科学性,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继续进行深入探索,制定合理的学科信息服务战略,提升学科馆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1]龙艳军,周芳笃.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J].图书馆,2013,(5):126-128.
[2]邓仲华,李志芳.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化——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3,(4):19-23.
[3]杨金明.E-research与图书馆建设——以哥伦比亚大学CDRS为例[J].电子世界,2013,(1):114-115.
[4]张贤,裴霞.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5,(26):60-61.
[5]王岩.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5,(10):159-160.
[6]梁晓贺,周爱莲.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89-192.
[7]曹静仁,李红.图书馆嵌入科研课题组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9-13.
G250
A
2016-08-21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