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在兽医临床上的运用
2017-01-18张履忠
张履忠
(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兽医站 , 青海湟中811600)
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在兽医临床上的运用
张履忠
(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兽医站 , 青海湟中811600)
依据温病学理论,对兽医临床上常见的疑似多种季节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和缓急用叶天士所述“卫、气、营、血”4个证候理论进行辨证论治,获效甚佳。该理论克服了基层兽医站缺乏先进的诊断条件和技术,对临床上出现的常见的或新的病种无法进行先进的明确的鉴别诊断。
温病学理论 ; “卫、气、营、血”; 辨证论治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及其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历代医家甚为研究和重视,历年来在中医临床上为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现和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在兽医临床上以祖国传统温病学理论为指导,对临床上常见的多种季节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例根据发病季节所致的多种病因(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瘟疫),以及各因所致的病情所表现的轻重缓急的不同的症状,仅以叶天士《瘟疫论》所述 “卫、气、营、血”4个证候理论进行了辨证治疗,获效甚佳。为了弘扬和发展祖国医学理论在兽医临床的灵活运用,故书笔简介于下,于临床同道共飨。
1 卫分证
病理:温邪袭表、卫外失司。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辛凉解表、疏风透邪。代表方剂:辛凉轻解剂,桑菊饮或银翘散。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厚朴、芦根。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淡豆豉、薄荷、甘草、桔梗、芦根。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
临床应用:2015年3月,正值散养农户卖猪季节,许多农户买的猪在1~3 d内发病,还有当地饲养的猪也多在这个季节发病,笔者在临床上诊治该病20例,临床表现为发热或寒战、卧地,不欲饮食、有的猪出现便干,渴欲增加,多数病例咳嗽、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应激或外感风热证,治以清热解表、疏风透热;方用银翘散,咳嗽用桑菊饮。结果多数病例1次治愈,其余病例也多在继用1~2次而愈。
病证分析:该证从临床症状和发病季节分析属于风温和春温证,病畜从遥远的外地引进,畜体劳累,抵抗力低下,加之不适应本地的气候和水土,冷热急剧交替,造成应激反应属风温,是风热外邪侵袭体表如口鼻、皮毛和太阴肺经,而致卫外功能失司而表现出风热表证;此证属温病学认为的“新感诱发”;另外,当地饲养的猪在这个季节发病是温病学认为的春温,春温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冬季感受寒邪,“冬伤于寒”,由于冬季腠理闭塞,寒邪无出路,到春天阳气升发,腠理开泄,邪气就开发,温病学认为是 “伏邪自发”。
治疗当用清热辛凉解表轻剂以清卫分之热邪、解除表证即可。
2 气分证
病理: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证候:壮热、恶热、渴喜冷饮、咳喘、溺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疗:清气泄热。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热重加大石膏量,清化热痰加浙贝母、瓜蒌。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石膏、大黄、杏仁、瓜蒌皮。痰重加竹沥。
临床应用:2015年4月份,笔者随机诊治猪15例、牛15例,临床表现为高热发烧,身耳发烫,呼吸不同程度的表现咳喘或迫促,不食,喜饮凉水,喜卧于阴凉处,大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多数病例虽然经西医药治疗,但远期疗效不佳易复发,诊断为外感风热、热入气分证。治以清解气分热、泄热通腑;方用宣白承气汤合白虎汤,便干加枳实、生地;重证表现高热、咳喘等证可用麻杏石甘汤以清热宣肺,方中加大石膏量。结果多数病例服1剂临床症状大减,发热,呼吸迫促,便干症状减退、继服2~3剂痊愈。
病证分析:
该证属于风温、春温的较重的证,是由于热邪袭表,迁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卫外失司、致热邪入里入气分,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一系列气分证的症状。此证是热邪强盛、正气又不衰,正邪相争,致壮热,加之此时热邪的作用和正气的消耗,致热伤津液,出现大渴喜冷饮;热邪入肺致肺热灼液成痰,痰热壅滞在肺,阻塞气机致喘咳,肺失宣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致腑气不降,加之内热,燥热消耗肠液致便干等一系列热象。
3 营分证
病理:热灼营阴。
证候: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或斑点隐隐、舌红绛。
治疗:清营泄热、养阴、透邪外达。
代表方剂: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大剂量水牛角或黄牛角代替)、生地、玄参、麦冬、竹叶、丹参、黄连、银花、连翘。如兼有恶寒等表证加薄荷、牛蒡子、淡豆豉
临床应用:2015年夏,笔者在临床上诊治热性病猪24例,临床表现为发热,不少病例尤其是午后及晚上尤甚,口渴但不欲多饮,好多病例胸腹或背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红点,有的集群、有的散状,红点触不可及,皮肤发热,病猪多卧地不愿动,少数病例表现骚动不安有的表现昏睡,舌红,脉细数。治疗用头孢类注射剂,大多数病例发热暂时减退,不久又复发,远期疗效不佳。也有一小部分病例,发热症状虽减轻或消失,但身上红点多日不退。随用淸营汤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内服3~5剂全部治愈,随访无一例复发。
病证分析:本证为热在营分,灼伤营阴,扰神窜络之候,可由伏邪发于营分,也可由气分之热陷入营分所致。伏邪之发生,若由时令之邪诱发,可见表证。营分受热则津液受灼,故见身热夜甚,口干咽燥;心主血而统营,营分热盛,则心神被扰而烦躁不安;邪热内闭,窜于血络,则斑疹点点;咽燥口干而不甚渴饮,系邪热入营,蒸腾营阴上潮于口。舌红绛、脉细数为营分有热,营阴被耗之象。热入营分,如不兼它邪,多舌绛无苔。治疗用淸营汤淸营泄热养阴、透热转气。使邪热由营分证透转气分证至痊愈。
4 血分证
病理:热盛迫血、热瘀交结。
证候:熱盛迫血,表现身热灼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热瘀交结,表现斑点密布、躁扰不安、舌深绛。
治疗: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温病条辨》:犀角(用20倍黄牛角代替)、生地、白芍、丹皮。
如热毒重、热势高加大青叶、知母、栀子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斑色紫赤,加大青叶、玄参、丹参、紫草以增强凉血解毒祛瘀之力;出血加焦侧柏叶、焦白茅根、大小薊以凉血止血;便血加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大黄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化斑汤: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本方可酌情加大青叶、丹皮、赤芍、生地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临床应用:
病例1:近年来,在春末之盛夏之际,笔者在临床上诊治了牛便血114例,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急,鼻镜干燥,耳鼻俱热,食欲反刍减少,尿少色黄,大便干燥或稀薄,粪便带血,有的病例单纯下血,血色鲜红带有黏液,口干舌红,体温稍升,心跳稍快。好多病例很快出现脱水症状。根据发病季节和病性诊断为牛热毒便血,治疗应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用犀角(用20倍黄牛角代替)地黄汤合白头翁汤加大黄、焦侧柏叶、焦白茅根、大小薊;对脱水病例先行西医疗法,输液、消炎、止血;然止血效果不明显,易复发,遂选用中药上方治疗。日服1剂,连用3~5剂,治疗结果114例全部治愈,多数病例连服2剂即血止痢停。
病例分析:该证为热毒炽盛、迫血妄行候,多因热季久渴失饮、或喂霉烂饲料、热性饲料或饮以浊水,使热毒郁结肠胃,熱盛迫血妄行,随成便血;或由气营分之热不解,传入血分所致。血分熱盛,故身体俱热;损伤血络,则血液外溢,见便血。治疗当以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病例2:2015年5-9月,笔者诊治热性病猪64例,临床表现为高热、多数喜欢饮水、食欲减退或废绝;不愿活动,有的拱背,寒战,呕吐;有的颈部、耳部、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有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等部出现针尖状出血或出血斑;有的耳尖和臀部皮肤等处有紫斑;或好多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临床诊断为温热病血分证,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淤、滋阴生津。方用化斑汤加大青叶、丹皮、赤芍、生地、紫草增强清热解毒、祛瘀化斑、滋阴之力。每日1剂,连用3~7日,斑疹消退慢者,其它症状消失后,将该方药研细末每日适量伴食物内服,直到斑疹消退。结果治疗的病例因都很及时,疗效也确实,故治疗的64例痊愈58例、有效6例。这些临床症状疑似猪瘟、猪丹毒、猪圆环病毒病等。
病症分析:本证多由气营分之热不解,传入血分所致。故其特点是气营血分证同时存在,因化斑汤是白虎汤加牛角、玄参而成。斑为阳明热毒,迫于血分,血从肌肉外渍而成,故用白虎汤清气分炽热;斑色绛为热毒重而血络淤滞,加牛角、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化斑;加大青叶、丹皮、赤芍、生地、紫草增强清热解毒、消瘀化斑、滋阴之力。
5 讨论
笔者经验,在基层兽医临床,因缺乏先进的高科技诊断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在当今对许多季节流行病或某些疑似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较复杂,眼观无法鉴别诊断时用温病学之卫气营血辨证尤为适用。任何一种流行病或传染病在侵入动物机体后,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也就是温病卫气营血4个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临床上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措施,若治疗及时、治法得当,则临床获效甚佳。故温病学是指导我们基层兽医临床最有效、最简捷的临床实用学科,因此,从事基层兽医临床的工作者可学习和研究这门实用的学科,更好的为畜牧业生产发展服务。
2016-04-07
张履忠(1965- ),男,兽医师,大专,从事兽医诊疗工作,E-mail:maguihualaozhang@163.com
R241.8
B
0529-6005(2017)03-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