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构建

2017-01-17杨国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效果

杨国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构建

杨国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育人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看,还没有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文章通过阐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理念构想和思想原则,通过探索评价体系主体、评价体系指标和评价体系实施,来试图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指标;实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教育部先后下文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同时要求各高校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的考核管理,要求高校要制订实践育人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效果[1]。近三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育人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也不断开展实践教学,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尚未构建,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探索如何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一、树立实践育人的评价理念

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随着人类实践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人们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断扩展和深化,通过实践人类不断提高认识实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实践育人理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在当前重视创新实践的时代,实践育人在探讨开展什么样的教育、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的时代追问时,愈发显示出了实践育人科学性的一面。2012年,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根据对高校教学规律的把握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切实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强调要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理念的科学性,明确实践育人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和对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这些意见使得我们认识到高校教育教学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提升社会主义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属性是教育的内在属性。所以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实践育人,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推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发展。由于任何实践都是人的社会实践,任何人类活动都是实践的,所以,所谓实践育人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3]。所以我们要树立的实践育人评价理念,就是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共同参与开展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实践在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做到以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中心,重视实践育人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发挥实践育人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作用,按照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来开展教学实践,摈弃陈旧的灌输式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实践作用。

二、构建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就是要注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对大学生实施全员化和全程化的实践教育活动,要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历史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坚持针对性、系统性、发展性原则。

(一)坚持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原则

传统的育人模式,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和过程的服从性,为了快速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理论内容灌输,往往不太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与,忽视了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性规律要求。实践育人导向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和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在学生社会主义基本历史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育人模式不同,实践育人要坚持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实践育人要求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要充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实践育人导向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实践育人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才能逐步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效果。

(二)坚持实践育人的系统性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和环节,怎么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处理好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关系到实践育人教学效果的好坏[4]。同时,由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受其遗传及生存和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会呈现出一系列差异性,每个学生个体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道路和目标也会呈现出差异化的个体特征。所以,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活动中,处理好众多的环节和利用好各种影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坚持实践育人的系统性原则,正确地判断和评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坚持系统性性原则,从整体着手并统一部署,来促进不同需要学生的多层次发展。

(三)坚持实践育人的发展性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教学工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不仅要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活动当前的发展,而且还要根据实践育人教学活动发展的历史状况,特别是在实践育人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要能适应并能牢牢把握,能够促进这些新特点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这就要求要坚持实践育人的发展性原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中,要从发展的视角、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组织和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把握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育人活动,也能准确预测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未来教学发展情况和状态。

三、构建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实践育人的教学育人模式理念要求,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构建了实践育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主体,发挥实践育人模式的优势,促进实践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的导向评价

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是教学手段的具体内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它贯穿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运行过程的始终。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的效果反馈,不断优化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良好发展方向。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导向地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于历史观正确把握的成败关键在自己。重视教学设计中教师教的导向作用和学生学习作用同等重要。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导向的把握,坚持正确的历史方向,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观点,通过实践教学来检验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方向[5]。

(二)学生的主体评价

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活动评价主体中的主体,意味着实践教学活动要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通过学生的主体评价可以获得实践教学效果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早发现实践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让学生本人成为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并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实践教学活动的进行,使他们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主体评价,可以充分检验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发现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和发展。

(三)群体的交互评价

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某些事情的认识态度往往具有群体一致性特征,如对于某一历史事物的认识在一个班级中分为几个小的群体性认识,这些群体性间的观点往往也不相同,有的还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形成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促使群体间的交互评价,可以形成观点的共鸣。同时,通过群体间的交互评价,可以发现实践教学对于不同学生的效果如何,也可以促进教学的优化和发展。

四、构建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指标

重视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理念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统一,也是实践教育和课堂教育的相互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评价指标要兼顾到理论和实践,课堂和社会的各种因素,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6]。

表1 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指标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注重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实践育人中的价值取向。教学目标反映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目标价值的纲领性规定,用来指导教学过程,统领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科学正确与否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好坏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按照国家有关部分的要求和规定制定的,教材也都是根据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使用制定的权威教材,在科学性上毋容置疑,同时要求不能与主流价值导向有冲突,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化要求,所以,在实践育人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权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了教师的自主性。尤其是在实践育人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还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怎么确保这种自主性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要求也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方面。所以在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评价中,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特别要强调实践育人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二)教学方法的规范化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能否从教材和实际出发,根据教学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随外部条件而变化的课堂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组合和运用教学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组合和综合运用,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教学手段和设备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它带有很大的灵活性、机变性和创造性。不同的方法可以为实现同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同一方法也可以为实现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教师自己能否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情境进行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事关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评价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性,教学方法也该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规范化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程序化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近现代史,深化自己对近现代历史的时代认知,培养学生科学的政治历史观,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实践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过程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可以促进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按部就班的模块化程序化发展过程,能否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由于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在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评价中,通过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程序性内化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教学目标要求的科学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近代历史观。

(四)教学效果的持续性

教学效果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个性品格在教学对象——学生身上发生作用的一种物化效应,在实践育人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知、情、信、意、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理论和实践学习,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和心理方面有一个进步的变化。实践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中,正确评估教学效果也是衡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教学效果如何,主要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否有对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培养有一个持续性的作用影响。尽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仍然是一个基本的评价指标因素,也就是要评价教学效果是否有一个持续性的作用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评价中,应注意,是否在既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有一个持续性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方法的掌握、好习惯好品德养成等。

五、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实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具体现实情况,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方案的验证、评价方案的实施优化,同时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方案的优化完善,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一)实践育人评价方案制定

制定评估实践成果的评价方案是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评价方案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程度,所以,才开始构建评价体系时,评价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其重要。所谓制定评价方案,就是根据政评价体系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条件、评价的资料收集等具体化的工作。首先,确定评价的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在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践育人的具体情况要求来进行。其次,就是评价条件的范围界定和适用,实践育人评价的条件要确保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统一,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评价需要;最后,确定评价收集资料的类型,实践育人的形成性评价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是两类:学生的实践成果资料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资料。

(二)实践育人评价方案检验

评价方案的检验是评价体系实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指定的实践育人评价方案是否科学,是否能够真正评价实践育人的实际效果,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价值,这就需要对实践方案进行验证。实践方案的检验,就是在实践育人评价方案制定后,在评价过程开始之前,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选择具有代表性样本的实践教学主客体进行实践育人过程测试,通过实践测试,阐明实验成果的合理性,同时明确实践方案是在哪些情况下进行,达到某种既定的效果,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和操作,其间应具备或提供什么条件,并将受到什么限制。主要可以通过试行教学和观察教学进行,先通过试行教学,在同等条件下重复复制先前实践育人过程,组织评价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通过观察对比样本教学情况记录,看能否达到既定效果,并分析样本和复制的教学情况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实践育人评价方案的科学普遍性。

(三)实践育人评价方案优选

实践育人评价方案在制定好后要接受试行教学和观察教学的检验,但是在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和形成新的实践育人方案,怎么选择实践育人的新方案就是方案的优选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实践教学的因素多种多样,把不同的方法因素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实践育人效果,根据既定的实践育人评价的方案开展教学评估,要注重对结果的分析和优选。由于实践育人的评价方案在检验后会出现几乎同等效果方向的不同改进方案,需要把实践育人评价方案的不同检验情况和结论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一个必要的量化分类,对新的实践育人评价方案的范围和对象、要求和过程、建议和措施等进行评估对比,形成评估报告,以简明扼要为宜,具体资料如各种数据、访谈记录、分析说明等可以作为附件。合理安排实践育人评价方案的试验,在有限的宝贵试验中根据反馈的情况不断优化找到最优方案,然后就根据评价规范实施实践育人评价方案。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思政[2012]1号文件.

[2]何其颖,石红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73-74.

[3]宋君.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2(7):84.

[4]胡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87.

[5]杨炳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指标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38.

[6]尹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中):45-47.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ourse"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YANG Guo-hui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 417000,China)

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practicing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carrying ou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currently this course haven't set up a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evaluation system on fulfilling education.This paper explains its theoretical concept and thought principle in the aspect of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fulfillment.Through explor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s subjects,indexes,and implementation,it is trying to construct its evaluation system in fulfilling education.

fulfilling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index;implementation

G641

A

1672-934X(2016)06-0110-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6.021

2016-10-09

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2BY001);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12C2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杨国辉(1979-),男,湖南娄底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湖湘文化等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效果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