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语法框架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例

2016-03-24

关键词:语法结构时态语法

蔡 露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117)

三维语法框架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例

蔡 露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117)

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包含形式、意义及运用三个维度。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例,语法教学应先对语法结构的三个维度进行清晰的内容分析,从而明确由动词变形、母语时态缺失以及意义冗杂所造成的学习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加工教学法和纠错性反馈的教学方法。

三维语法框架;一般过去时态;教学分析

语法教学对于语言习得的有效性一直受到关注。传统的语法教学偏重于介绍讲解语法结构的形式和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学习者的知识掌握[1]。但不难发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过于机械枯燥,脱离语境的书面语法习题不具备交流的意义,语法能力的培养似乎与交际能力的塑造成为对立的两方[2]。语法知识不应该成为孤立的内容,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将语法知识内化为语法能力成为语法教学关注的焦点[3]。

近年来,语法教学模式已经有所改变,不仅包括语法形式的教授,更强调语言结构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4]。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理论将语言结构的形式、意义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深入挖掘其形式结构下的特殊意义,帮助学习者在意义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形式结构。Larsen-Freeman认为,语法不能被看作是离散的、无意义的、脱离语境的语言形式规则,因此她提出语法结构的三维框架,即形式、意义和运用,并强调三维语法框架可用于分析具体的语法结构是如何组成的、有何意义、何时及为什么使用[5]。根据Larsen-Freeman的定义,形式维度主要包括语音、图形、书写符号、词法、句法等语言中可视和可听的部分,意义维度主要是指语言中被编码的本质含义,运用维度则是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寻该语言结构的社会功能和话语模式[6]。仅仅只是掌握形式和意义维度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在真正使用语法结构时,必须考虑到运用维度中语境这一重要因素,因为运用维度决定了语言的得体性。语法教学应该做到在分析相关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其含义并推导其运用方式,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得体地使用语言结构,提升其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7]。

一、三维语法框架下的语法结构分析

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例,本文将依据三维语法框架对该语法结构进行形式、意义及运用三个维度的分析,以此来预判学习难点。

(一)形式

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可以被总结为动词的形式变化。绝大多数的英语动词通过在词尾添加后缀转变为一般过去时态的动词形式,这是规则的动词变形。根据词尾的不同,添加的后缀可以是“ed”或者“d”,例如:walk/walked,want/wanted,agree/agreed,vote/voted。词尾的语音形式也有所不同,其发音包含[id]、[t]和[d]。但并非每个动词都遵循相同的变形规则,约有160个英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形式是不规则的变形,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英语中的常用词汇。这些动词的一般过去式都有其特殊的形式,例如:write/wrote,is/was和do/did,这类动词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从语音上都无法预测其变形形式。总体说来,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主要是动词的规则及不规则的变形。

(二)意义

一般来说,时态所传递的含义是某一具体情况的时间定位。过去时态所描述的是与当前说话行为相比发生在过去的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情况,说话者以当前时间为基准回顾过去,将说话重点集中于过去的事件[8]。一般过去时态不仅将事件或情况发生的时间定位在过去,同时包含着该行为已经在过去完成,并且没有持续到当前也和当前没有联系的含义[9]。此外,一般过去时所表达的内容大多为已知事实,清晰地指示出时间、对象、环境,因此具有明确性,可以作为明确线索搜寻的一个标志。

除开时态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动词的含义也应该被考虑。Leech和Svartvik提出一般过去时态的动词含义可以被分为四类:状态(state)、独立事件(single event)、持续事件(durative event)和重复事件(repeated event)[10],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句子中了解这四类含义:

Mary was a vegetarian.(状态)

Columbus discovered America.(独立事件)

I lived in Shanghai for 10years.(持续事件)

My sister played the piano every day from the age of ten.(重复事件)

第一句的动词代表了在过去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状态,这个状态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第二句的动词表示一个已经完成的独立事件,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句子三的动词表示在过去发生的持续的情况,但行为已经结束,不再发生。第四句的动词表示在过去重复发生的情况或习惯,这样重复的行为既带有“状态”的含义又带有“事件”的含义。除开以上四种常见的意义,一般过去时态还可以表示对当前情况虚构虚拟的条件,例如:“If I were you,I wouldn’t do that.”。一般过去时态还可以用来传递社交距离,例如:“Did you want a cup of coffee?”。

(三)运用

一般过去时态在运用维度中并不是十分复杂或是困难。通常来说,由于该时态主要用来叙述过去所发生的行为或事件,因此集中被运用于诸如小说和报道类的叙述文体中。

二、学习难点

DeKeyser指出语法学习的难点包括:形式的复杂性,意义的复杂性,形式与意义关系的复杂性及透明性[11]。以三维语法为框架的知识分析为基础,从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关联这三方面出发,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变形语中最复杂的形式问题就是如何在正确的位置添加正确的词素[11]。尽管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化形式并不多,但规则与不规则的变化形式还是让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地进行动词的变形。比起一般过去时态规则的动词变形,学习者先是能够使用像“fell”和“broke”这样的不规则动词变形形式,然后才开始接触和运用规则的变形形式——在动词后加上后缀,例如像“worked”和“helped”,但不久就会开始出现像“buyed”和“goed”这样的错误,之后是将“ed”加在不规则动词的变形形式之后,出现像“ated”和“wented”这样的错误。学习者们之所以能够使用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事实上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情境中应该使用这些词,而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像“went”和“broke”这样的词是动词“go”和“break”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形形式。也就是说,学习者们只是根据语言环境机械地使用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但他们并没有从语义上去理解过去式的含义。当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语义上的过去性时,就会出现像“goed”和“wented”这样的错误。因此,在整个习得过程中,规则和不规则的动词变形形式一定会成为学习难点。

语法学习在意义方面的困难主要是由于语法知识的新奇性和抽象性所造成的[11]。总体来说,一般过去时态典型的含义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并不抽象,但对于母语(例如中文)中并没有时态这个概念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语法结构的新奇性还是会对理解其意义造成一定困难,学习者无法察觉一般过去时态的含义,同时忽视老师的指导和纠错。母语和二语之间存在差别,学习者们对时态概念的忽略会频繁地影响语法知识的习得效果。

一般过去时态在形式和意义关联方面也会给学习者们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DeKeyser强调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如果有显而易见的联系和重叠,那么学习者将更容易掌握该语法结构,反之,学习者的语法习得将会受到像冗余或是晦涩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11]。就一般过去时态而言,阻碍其形式和意义关联的最主要因素是冗余。句子中过去时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句子的其他成分得以体现,句子的语法形式也就因此散失了满足语义需要的功能,因此语法形式在传递意义方面就是冗余。一般过去时态的冗余问题是造成学习者表达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I go to the cinema yesterday.”这样的表达是学习者常常出现的错误。在这个句子中,“yesterday”一词是传递过去时态意义最主要的元素,本应该使用的变形动词“went”在表达过去时态意义方面就是多余的,因此学习者常常会忽略对动词进行时态形式上的改变。但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个语法错误并不影响对这个句子意义的理解,尽管动词没有进行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形,但大家都能理解“去电影院”的这件事是在“昨天”也就是过去发生的。因此,一般过去时态的冗余性也会为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间的联系造成阻碍,增加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学习难点,在教授一般过去时态时,教师可以采用加工教学法和纠错性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突出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强化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来应对学习难点。

(一)加工教学法

加工教学法(processing instruction)是一种语法教学方法,它以输入语言为基础,旨在引导学习者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12]。首先,学习者们应该大量接触含有目标语法同时具有信息交流特点的输入材料,从而在思维中建立起相关的语法表征,促进对语法结构的运用。其次,在加工教学法的活动中,学习者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输入语言的形式特点,同时通过听和看输入材料来感知其意义。在活动中加工处理输入材料这一做法更有可能使学习者们将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进行联系。因此,加工教学法有助于解决一般过去时态教学中的意义新奇性和形式与意义之间缺乏联系的问题。

在以加工教学法为主的语法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式和意义关系的明确阐述,加工的策略信息,有组织的语言输入活动[12]。一般过去时态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包含这三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材料明确一般过去时态形式和意义关系。教师直白明确地讲解语法形式,解释含义,同时介绍何时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一语法结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增补更加贴近学习者生活的输入材料,以此来弱化纯语法理论课堂的枯燥性[13]。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详细的讲解起到了突出强调形态和语义知识的作用,而语篇情景能更加突显语境,使语法例句形成更强的形式与意义的关联[14]。教师还可以将其讲解制作成微课,以便于学生能够不受地点、时间限制地重复加强理解形式和意义的讲授内容[15]。其次,加工策略信息主要是为了突显一般过去时态词尾的变形形式。教师可以展示不同词尾变形的单词,让学习者来判断哪些是属于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形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者就能具备有用的加工处理策略信息。在其后的学习中,学习者能掌握加工处理相关语法结构输入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最后,有组织的输入活动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加工处理一般过去时态特征信息的机会。例如,向学习者展示一系列图片,这些图片配有文字的说明,其中既有普通动词,也有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学习者通过观察图片并且阅读图片的描述来分辨哪个动词是代表每天都发生的行为,哪个动词是表示昨天所发生的行为。在这个练习的环节中,学习者可以将之前从教师的讲解和加工策略信息中所学到的内容运用于实践中,自主进行形式和意义方面的关联。经过知识吸取,输入材料理解以及交际实践这三个环节后,学习者们能够对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纠错性反馈

纠错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通过互动式的指导,将学习者们表达错误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他们,帮助他们意识到其错误表达并且进行修正。纠错性反馈的形式多样,最受到关注的是元语言反馈(metalinguistic feedback)和重塑(recast)。元语言反馈明确指出学习者的表述中有错误,并提供元语言信息帮助学习者们纠错,重塑则是将正确的目标语形式提供给学习者。

纠错性反馈在聚焦一般过去时动词的变形形式方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习者重新思考、分析形式方面的知识,形成自我修正,促进知识习得。针对于一般过去时态规则与不规则的动词变形问题,Yang和Lyster的研究发现,重塑能极大地突出不规则的动词变形,因此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不规则的动词变形的掌握[16]。由于不规则的过去时形式没有任何的变形规则可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语境中让学习者反复接触这些独立的、特殊的变形形式。重塑将正确的不规则变形的动词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不仅使这种不规则的形式更加突显,同时也能增加学习者们接触这些动词的机会。对于规则的变形形式,应该给予学习者相关的提示,让其能够自主进行动词变形,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更快更好的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形规则。

综上,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一般过去时态规则和不规则动词变形形式,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纠错反馈方式来修正相关的表述错误。重塑强调正确的形式,因此适用于不规则动词变形,元语言反馈可以促使学习者重新思考一般过去时态的变形规则并进行修正,下列两个例子可以体现两种反馈方式的过程:

学习者:“My mother kiss me.”

教师:“Kiss-you need past tense.”

学习者:“My mother kissed me.”

(规则形式——元语言反馈)

学习者:“They see their friends.”

教师:“Saw.”

学习者:“They saw their friends.”

(不规则形式——重塑)

四、结语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以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为基础,对语法结构进行形式、意义和运用三方面的教学分析,了解学习难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例,通过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变型形式差异、意义新奇性以及形式与意义关联不紧密的学习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加工教学法,通过明确的讲解、加工策略信息、有组织的输入活动来帮助建立更好的一般过去时态的形式和意义关联。同时,运用纠错性反馈提升学习者对规则与不规则动词变形的掌握。基于这种模式的教学分析和选择能够有效促进二语习得。

[1]Ellis R.Current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An SLA Perspective[J].TESOL Quarterly,2006(1):83-107.

[2]何周春,龚彦知.基于语法知识视角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50-52.

[3]苏雪梅.语言形式聚焦中强化语境的三维语法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94-196.

[4]VanPatten B,Williams J and Rott S.Form-meaning Connec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Lawrence Erlbaum,2004.

[5]Larsen-Freeman D.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oston:Thomson/Heinle,2003.

[6]刘炜.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发展视域下的英语三维语法教学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70-74.

[7]谷明娟.参与教学模式下语法能力的实验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7):59-63.

[8]Radden G and Dirven R.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2007.

[9]翟学凤.基于意义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以英语时态系统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10):73-78.

[10]Leech G and Svartvik J.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4.

[11]DeKeyser R M.What Makes Learning Second-language Grammar Difficult?A Review of Issues[J].Language Learning,2005(S1):1-25.

[12]VanPatten B.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orwood:Ablex,1996.

[13]田义晟.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57-59.

[14]白玉.基于语篇情景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63-164.

[15]张芳琳.微课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施[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4):85-86.

[16]Yang Y and Lyster R.Effects of Form-focused Practice and Feedback on Chinese EFL Learners’Acquisition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Past Tense Form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10,32(2):235-263.

Pedagogical Grammar Teaching Analysi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Framework:A Case Study of Simple Past Tense

CAI Lu
(English Department of Concord Colleg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7,China)

Larsen-Freeman's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framework includes the dimensions of form,meaning and use.Grammar teaching of simple past tense should firstly carry out a pedag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so that teachers can be explicit about 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used by inflected verbs,absence of tense in mother tongue and meaning redundancy.According to these leaning difficulties,processing instruction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can be applied to help grammar teaching of simple past tense.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framework;simple past tense;pedagogical analysis

G642

A

1672-934X(2016)06-0116-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6.022

2016-10-12

蔡 露(1989-),女,湖南湘潭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时态语法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