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神合一”探讨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
2017-01-16徐祥芸李志荣刘珍珠巩亚男杨秋莉
徐祥芸,王 昊,杜 渐,李志荣,刘珍珠,巩亚男,杨秋莉△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多学科研究】
基于“形神合一”探讨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
徐祥芸1,王 昊2,杜 渐2,李志荣1,刘珍珠2,巩亚男1,杨秋莉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其内涵主张心身一体。中医体质理论兼顾生理和心理的阐述,正是对形神合一思想的体现。在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下,辨识个体身心特征是中医体质研究的重要工作,其中生理与心理均是重要方面。现有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中,心理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现有的中医体质量表中,对心理内容有一定重视,但各个量表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故基于形神合一思想,结合中医体质内涵,经理论探讨及文献研究,认为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有一定必要性,建议在今后中医体质量表编制中应补充心理内容,增加相应条目或以心理辨识配合体质辨识,以有利于心身合一辨识的临床应用。
中医体质;形神合一;体质辨识;心理特征
1 “形神合一”对中医体质的意义
1.1 形神合一思想体现心身一体
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奠基思想之一。形神合一思想体现了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于形而存的关系,认为形的功能活动体现了神的作用[1],主张形与神同根同源、密不可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描述人之初生“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认为个体不仅需有“血气”“荣卫”“五脏”等生理物质基础,还需具备“神气”“魂魄”这样的精神心理条件。在论及人的分类时,以“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五行分类法,同时关注人的人格与体质的整体属性,归纳出不同类型人的不同生理心理特征;对各种类型人的描述,不仅包括“为人苍色”“小头”等体质特点,也包括“遗遗然”、“随随然”等人格特点,体现了人体人格与体质的统一。
1.2 形神合一思想与中医体质理论的相通性
有关中医体质的论述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木形之人,比于上角……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按照心身特点划分人的类型,涵盖了人的性格、神态、外形、生理结构、行为特点、易感疾病等方面,为中医体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医体质学》对体质定义如下:“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各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2],其内涵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内容。
中医体质的理论源流与目前学科对体质的定义,都认为体质中需涵盖心理内容,这与形神合一思想所提倡的心身一体论相通。形神合一思想认为,人格与体质是人特质的重要方面,在研究时应当协同考虑;中医体质理论也阐明心理的重要性,但更侧重对生理的研究。从这个角度看来,体质研究是在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下的以人体生理为主、兼顾心理内容的研究。
2 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学中有关体质的理论由来已久,但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王琦编撰的《中医体质学》一书的出版,才标志着中医体质学科的建立[3]。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途径之一是对个体进行体质辨识,主要方法一是专家直接面对受测者,通过四诊进行体质判别;一是利用编制完成的中医体质量表施测,根据量表结果辨别体质类型,此法辨识的准确度不如前法,但操作简便且能节约成本。
2.1 以四诊合参为指导的生理辨识
中医体质学科兴起时间并不长,学科内尚有一些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如在体质量表的编制和应用时,对体质有不同分类,如温振英[4]的五分类法、张君[5]的五分类法等,这些分类体系关注的个体表现有相似之处,对体质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现有的中医体质量表[6-8]来看,在体质辨识的生理辨识中,主要参照了四诊合参的思想,即以中医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体质辨识的框架。据此再以量表的方式确定人体的面色、声音、睡眠等多方面情况,就能进一步综合分析量表结果,得到个体的体质类型。
2.2 结合形神合一思想为指导的心理辨识
体质辨识中的心理辨识也归于四诊合参的框架下,属问诊中问情志的内容,在实际辨识应用时需同时结合形神合一思想。相较于生理辨识,体质辨识中的心理辨识大多是询问受测者的情绪、性格等,有较为主观的特点,在体质量表中,通常根据具体体质分类的需要编制。如在《中医体质量表》[9] 55-63中,对应阴虚质的“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和对应湿热质的“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两个题目,询问的是大便情况的不同表现,且其表现的性状更为客观、更易体验。而“您感到闷闷不乐吗”、“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等5项有关心理的条目都对应气郁质,在其他体质类型中,没有相应的如“您感到情绪高涨吗”等题目用以判别性格的不同表现。以四诊合参结合形神合一思想指导心理辨识,提示要以整体的观念综合考量人体的各方面素质后,才能进行体质判别。这不仅说明心理内容是体质辨识的组成部分,也说明精神与躯体、心理与生理的统一性。
3 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
3.1 理论体现心理内容的重要性
中医体质的研究内涵是以生理为重点,兼顾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心理内容是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从体质辨识中生理辨识和心理辨识两方面的源流来说,指导生理辨识的四诊合参思想与指导心理辨识的形神合一思想,亦有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涉及大脑和全身、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整体性理论[10],形神合一思想具备“形”“神”两大指标体系,其体系所收集的信息需由四诊合参提供;而中医四诊合参得到的信息,则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从客观上真实体现形神合一思想的表征。在体质辨识中四诊合参与形神合一思想缺一不可,生理辨识与心理辨识两方面需被同时关注。
3.2 专业学者认同心理内容的重要性
有调查研究表明心理内容在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周冠中[11]结合文献探讨和专家访谈,总结出体质理论和现有中医体质辨识量表中提及的体质评估的主要方面,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以获得在体质评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权重值。在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专业医学人士进行调查后,统计得到“心理特征”要素在辨识体质的研究工作中影响最大,需占整体权重的0.229,其后为“生理特征(0.207)”、“体型结构与外貌特征(0.202)”等。姚丽君在对中医康复医学与体质评估的交叉分析中提到,体质调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体质形成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深远,如能重视康复对象的心理素质,将有利于提高中医康复理论指导下康复治疗的疗效[12]。
3.3 现有中医体质量表中的心理内容
在体质辨识的实践中,专家学者亦表现出对体质辨识中心理内容的重视,但具体到体质量表的条目编制和有关心理内容的条目,仍有可扩展补充的空间。
现有的经过信度和效度验证且行之有效的体质测量工具,主要有薛崇成、杨秋莉[13]主持编制的《五五体质检验》,王琦[9]主持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和王晓鸣[8]主持编制的《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方法》。其中《中医体质量表》包含3个年龄阶段:面向成人的版本共计60个条目,有关心理内容的条目计6个,占整体条目数的10%[9];面向7~14岁的版本共计51个条目,有关心理内容的条目计8个,占整体条目数的15.69%[9];面向老年的版本共计37个条目,有关心理内容的条目计5个,占整体条目数的13.51%[14]。本量表涵盖年龄范围广,3个年龄阶段均包含心理内容,但量表中的心理相关条目只对应“气郁质”“平和质”2种体质,在其他“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7种体质类型中没有直接的心理条目体现,后续研究可考虑增加这些体质类型下的心理条目。《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方法》面向1~6岁健康儿童,量表中未包含心理条目,可能与该量表体质结构中不包含如气郁、郁怒型的体质有关。
而《五五体质检验》本身不包含辨识心理内容的条目,但可与计103个条目的《五态人格测验》[15]配合施测,共同进行心身一体的辨识。本量表对心理内容的应用较好,但只适合于对18岁以上的成人被试进行体质辨识,后续研究可考虑增加其他年龄阶段的测验。
4 结语
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可以此指导中医体质的理论与实践。在形神合一与四诊合参思想指导下,体质辨识中的生理内容和心理内容都不可缺少。利用体质量表进行体质辨识是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途径之一,心理内容在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亦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现有行之有效的中医体质量表中,有关心理内容的条目已受到学者重视,但在今后的量表编制与应用中仍有可扩展补充的空间。以形神合一思想指导体质研究,符合中医体质学科的发展要求和需要。
[1] 王昊,杜渐,张振华,等.“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239-240.
[2]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3] 陆云飞,钱彦方.首届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及腹诊研讨会学术总结[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702-704.
[4] 郑军,温振英.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41-42.
[5] 王娟,孟跃.盗汗小儿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6):682-684.
[6]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7] 王昊.基于五态人格测验与五五体质检测探讨中医人格与体质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64-66.
[8] 王晓鸣,王徐静,林子良.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方法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658-2660.
[9] 杨寅.《7-14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55-139.
[10] 周少林.“形神合一”与心身医学[J].甘肃中医,2005,18(10):1-2.
[11] 周冠中.体质评估的关键因素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8-10.
[12] 姚丽君,胡春蓉,师晶丽,等.体质与体质评估在康复医学中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8):1617-1622.
[13] 杨秋莉,徐蕊,于迎,等.五态人格、体质类型与抑郁症的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7):655-657.
[14] 柳璇.《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研制与初步应用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46-151.
[15] 杨秋莉,薛崇成.中医学心理学个性学说与五态人格测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7-7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3501)-“喜胜忧”调节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向的神经机制研究;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J2015-50)-中医儿童心身健康辨识测验与调养方案的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预探索项目(7163236)-“喜”、“忧”激活“五态人”情志体验的脑电差异研究
徐祥芸(1991-),女,山东临沂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杨秋莉(1961-),女,天津人,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心理学的研究,Tel:010-64093380,E-mail:yql126@126.com。
R395
A
1006-3250(2017)04-0505-02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