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外宣资料英译❋
2017-06-01罗海燕邓海静
罗海燕,邓海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23)
【中医写作与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外宣资料英译❋
罗海燕,邓海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23)
中医外宣资料的英译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体,其外宣资料以信息型文本为主体,兼顾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不同的文本实现不同的功能。故基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探讨不同文本类型的中医外宣资料在英译时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信息功能文本的英译应注意内容的表达、言简意赅,同时保留信息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而对于感染功能文本则需采用编译等翻译手段以诱导所期望的反应。
中医外宣;中医翻译;文本类型理论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1]。中医外宣翻译,顾名思义,就是将有关中医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对外传播,使外国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从而让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药翻译的研究近年来广受关注,各种翻译理论也争相被运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仅过去3年就有研究者分别从模糊学理论、认知理论、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效翻译理论、模糊修辞、适应选择论等视角对中医的英译进行了探讨[2]。但“由于中医药翻译的历史较短,从事翻译人员的学术、语言水平差异较大,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不能达到统一。一个名词出现多种译法,错译、误译的地方不少,这也妨碍了中医药的传播和交流”[3],而且对中医外宣翻译的研究更是鲜见。笔者认为,中医外宣资料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中医文献翻译,由于其文本类型千差万别,故翻译策略不可一概而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赖斯(Katharina 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对中医外宣资料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文本类型理论及核心内容
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uhler)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特别钟情该理论,在其所著的《翻译教程》中,运用经雅克布逊修改布勒的功能语言理论,即语言的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感染功能,并根据这些不同的功能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他认为,表情、信息、感染这三大功能是语言使用的目的[4]。
赖斯根据文本功能理论,把文本划分为3种类型,即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 (expressive)和感染型(operative)。信息型文本主要向读者传达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包括知识、信息和观点等,翻译时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应当质朴明了;表情型文本中审美部分甚至统治传递信息部分,着重表达原文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信息传递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在进行这类文体的翻译时,如果译者要想忠实原文而不改变源语文体的属性,就要利用仿效法尽力创造源语文体相似的效果;感染型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从属于文本所要达到的言外效果,其作用是“诱导行为反应”。翻译所关注的重点是目标语言的受众。在翻译这类文体时,译者应以读者反应这一总体目标为指导原则,尽管有可能要改变原作的内容或文体[5]。
2 中医外宣资料及其文本类型的探讨
中医外宣资料从广义上讲就是指任何以汉语为信息源,以中医中药为主要内容,依托各种媒介向世界传播中医中药的任何资料文件。从狭义上讲涵盖内容也很广泛,主要包括中医药对外传播的各类教材和读本、英译中医药学术论文、中药说明书和各类有关中医药的学术报告、讲座以及各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中药生产企业的对外传播媒介和文件等。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将“自然科学、科技、工商经济”方面的读本、报告、文件、文书等纳入“信息型文本”,严肃文学作品、官方文告、自传文学、私人书信”等归结于“表达型文本”(表情型文本),而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品、通俗作品等体裁则归于“呼唤型文本”(感染型文本)[6]。根据这一分类,中医外宣资料绝大部分文本都属于信息型文本。如中医典籍英译、中医药英译教材、学术论文及报告、中医院校英文网页、中医药正式文件文书等;中医院和中药生产企业宣传网站和公共宣传品、中药说明书以及中医药通俗读物虽然也属于“信息型”文本,但其同时也属于“感染型”文本。
纽马克(Newmark)的分类只是对常见文本的一般归类。而中医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中医文献中经常包含大量哲学、文学和宗教等术语,所以不同的中医外宣文本虽然具有其独特的文本特征,执行一定的文本功能,但其信息、表情和感染3种功能在不同文体中总是有主次之分,不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类文本之中。如各大中药生产企业的英文网站,其主要功能是向读者提供知识、信息和观点,因此属于信息型文本;但是作为中药生产企业,它们建立英文网站的目的是要对外宣传并推销其产品,刺激国外消费者认同中医药并采取购买的行动。因此,在传递企业文化、药品功效等信息的同时,它的译文也应当兼有一定的感染功能。
3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中医外宣资料英译
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即翻译的方法根据文本的类型不同而不同,翻译的功能应优于对等论的标准[4]。中医外宣资料可谓包罗万象,文本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译者在进行中医外宣资料的英译前,应首先分析和确定原文的文本类型,然后决定应当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由于信息功能文本和感染功能文本占到了中医外宣资料的绝大部分,所以笔者试图对这两种文本的英译进行分析,探讨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中医外宣资料的英译。
3.1 信息功能文本
信息功能文本侧重表达事物与事实,文本翻译的焦点在于表达其内容,其译文应具有逻辑性,翻译时宜采用白话文且言简意赅,便于理解和接受。如中医典籍的英译中,应当注意对典籍内容的表达,保留其信息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正如奈达在他的《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出的一样,不能也不该将《圣经》翻译得听起来好像发生在邻近小镇上10年前的事一样[7]。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理论体系。书中记录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在对其进行英译时,我们要注重翻译其表达的具体内容,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保留当时人们对天文、自然朴素的认识观。
例1: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8]。《黄帝内经·素问》李照国英译本:Donottalkaboutthetherapeuticskillswiththosewhodislikeacupuncture.
原文的意思是“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与其谈论医疗技巧”。在译文中,针石被翻译成“acupuncture”,笔者认为不妥。因为针石是古代针刺工具名,又名箴石。针指刺治的针具如九针、微针等,石指砭石,像针样的石头,又名石针、针石。所以古代的针石有别于如今的针灸,在翻译时不能只追求简明易懂,而放弃了原文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典籍翻译归属信息文本,因此译文需保留原文基本内容。所以笔者建议翻译时可以采用注释法,将其译为“treatment with needles and stones(acupuncture)”,这样不仅能保留原文的信息,而且也让读者明白古代和现代人们对针灸治疗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治疗手段。
此外,信息功能文本因为大多是比较正式的文体,设计的内容也较普通中医外宣资料更专业。而且读者多为懂点中医的人士,如外国留学生、中医从业人员等,所以在英译过程中既要翻译出原文本所包含的语言方面的内容,也要翻译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例2:“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Thechangesof]YinandYanginthefourseasonsaretherootsofallthethings[innature].SothesagescultivateYanginspringandsummerwhilenourishYininautumnandwinterinordertofollowsuchroots(thechangesofYinandYangindifferentseasons)[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为保留原文的信息,译文基本采用了逐字对应的翻译策略。但为了更便于读者理解,使表达更直白,译者在括号中增加了一些相应的解释。如“in nature”告诉读者这里的万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而增加“changes of Yin and Yang in different seasons”则向读者传达了所谓 “roots”其实指的就是“阴阳的季节更替”信息,这样的译文既传达了语言的信息,也传达了文化的信息,译文最终达到了语言和文化的统一。
3.2 感染功能文本
感染功能文本顾名思义就是其语言要侧重感染功能,诱导所期望的反应,翻译策略应采用编译实现等效。在中医外宣资料中,凡是具有“感染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的文本均属于感染功能文本。在翻译时,译者应以读者的同等反应这一总体目标为指导原则,有时有可能要改变原作者的内容或文体特征。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中药说明书、通告及中医药公共宣传品和通俗读物均属于感染型文本。以中药说明书为例,中药说明书是向外国消费者介绍中药,它主要包括药名、结构词和功效语等。如何让外国消费者注意到中药、了解其功效并采取购买行动,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定的策略,如编译。编译尽管有可能改变原文的内容,但实现等效,让国外的消费者了解中药才是中药说明书英译的根本目的。
表1显示,如在翻译中药说明书的药名时,目前通用以下7种翻译策略。
表1 目前翻译中药说明书通用的7种策略
外宣资料非常注意其宣传效果,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符合中国人习惯的东西却不符合英语国家人的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需要不同的译文”[10]。作为感染型文本,中药说明书的英译目的是向外国人介绍中药并刺激其购买行为。因此,中药说明书的英译要为受众着想,译文应当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做到清晰明了。对于上表1、2、3 种翻译策略,无论是拼音法还是拼音加剂型法,都无法让购买者了解药品的最重要的信息。第4种译法突出功效,而第5种译法突出药品成分,第8种则直接将病症名译出。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第7种译法(方剂的主药和功用命名法)更可取,它突出了购买者最想了解的有关药品的两个要素,即功效和药物成分。因此在翻译中药名时,有时有必要对药品名称进行“译前处理”,使其译文能够将药品功效等重要信息包含在内,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采用注释法解释药品的功效和药物成分,如“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的药名正是将其翻译成Nin Jiom Pei Pa Koa(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Coughs Syrup)。
当然,如此翻译也有其弊端。有些药品名的译文过长,这就需要译者进行大胆的创新。如“妇颜宝”这一药名,如果按字面意思采用上表中所提到的翻译方法译为“Complexion- nourishing Pills for Ladies”,欧阳利锋[11]对该药品商标名进行了大胆的“归化”,单刀直入地将其译为“Gynecure” ( gynaecological +cure),即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这一译名可谓既凸显了药品的功效,又做到简洁明了。
4 结语
中医外宣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个分支,具有其独特的文本特征。不同文本的外宣资料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能够区分中医外宣资料的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翻译技巧,而且也要求译者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尽管中医外宣资料以信息型文本为主,但由于中医药学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融,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因此中医外宣资料通常是信息文本和其他文本类型的结合体。英译时,译者应根据文本的特征,适当兼顾表情型文本和感染性文本的翻译策略。
[1]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6,25(6): 27-28.
[2] 邓海静,罗海燕.从规范语用学视角谈中医翻译[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 1565-1568.
[3] 包玉慧,方庭钰.翻译——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J].语文学刊,2008(6):113-117.
[4] 肖群.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29-33.
[5] 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53-60.
[6] 贾文波.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考[J].上海科技翻译,2004(3):6-11.
[7] 李永安.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6): 468-469.
[8] 李照国.黄帝内经·素问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152.
[9]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问难[M].西安: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189.
[10] 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 欧阳利锋.中医药说明书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2):17-20.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Typology
LUO Hai-yan,DENG Hai-jing
(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TCM assum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TCM. As a branch of science blending nature and human, the publicity material of TCM is mostly informative, while its expressive and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obvious. Based on the Text Typology, 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CM publicity material of different text type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ve tex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and retain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while for the operative text, the source text should be complied prior to the translation so as to provoke the expected reaction.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TCM; Translation of TCM; Text Typology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181)-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英译研究—以中医外宣资料英译为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XSK14)-中医英译标准研究—以中药说明书的英译为例
罗海燕 (1977-), 男, 湖北麻城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翻译、英语教学法研究。
H315.9
A
1006-3250(2017)04-0567-03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