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

2017-01-16张加静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灌云县蹄部水疱

张加静朱 兵

(1.江苏省灌云县畜禽改良站,江苏灌云 222200; 2.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乡动物防疫检疫站,江苏灌云 222200)

浅谈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

张加静1朱 兵2

(1.江苏省灌云县畜禽改良站,江苏灌云 222200; 2.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乡动物防疫检疫站,江苏灌云 222200)

猪口蹄疫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旦发生疫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尽管已被我国纳入强制免疫计划,但是该病仍有发生。

定义: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以发热、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是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流行迅速,偶尔感染人,主要发生在与患畜密切接触的人员,多为亚临床感染。

特点:

1 病毒特点

(1)不耐热。病毒在80℃以上即可杀死,连续阳光曝晒也可杀死病毒。

(2)不耐酸碱。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或碱性消毒药杀死,这给发病时选择消毒剂提供了依据。

(3)康复家畜可带毒五个月以上,这是从疫区调运猪只到非疫区引发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4)病毒可在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皮毛、土壤中保持数月的传染性;在污染的冷冻肉中存活时间更长,容易造成冻肉的长途运输或贩卖而传播疾病。

(5)病猪的一切排泄物,如流涎、乳汁、粪便、水泡液、水泡屑、呼出的气体等在猪发病初期均含有大量病原。

2 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发病急、传播迅速,常呈跳跃式传播。

(2)传播对象。只感染偶蹄兽,如猪、牛、羊,马对此病有抵抗能力,鸡鸭不感染此病。成年猪7~10d可自行康复,死亡率不超过3%(无继发感染情况下),哺乳仔猪因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常无症状突然死亡,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交配等途径传播,最易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播(北方沙尘天气尤为严重)。

(4)传染源。病猪、带毒猪、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车辆、人员、野生动物、鼠、狗、鸟以及屠宰后未消毒的肉品、内脏、血液、皮毛等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该病。

(5)季节性。规模化猪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小散户以秋冬春为高发病季节,爆发和流行具有1~2年或3~5年的周期性。

3 症状特点

猪口蹄疫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3d,但个别的可拖延至12d。

3.1 病猪在行为、外貌、精神状态的特点

(1)行为。经常挤于猪栏角落阴暗处,卧地不起,强行驱赶时起立困难,站立不稳,跛行明显,常会发出痛苦的尖叫声。

(2)外貌。全身被毛粗乱,体温升高至40℃~41℃。常见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水泡充满清亮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要3周以上才能痊愈。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部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起不能站立。

(3)精神。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厌食。

(4)其他情况。抵抗力强的患猪,精神状况正常,四肢、蹄冠起水疱,出现轻微跛行,鼻镜出现水疱,采食正常。若猪只较为拥挤或人为强行驱赶走动,患猪一般会发病2~4d后蹄部匣脱落,流鲜血。处置及时、合理的话,可有效防止蹄匣脱落和感染,一般10d左右可愈合。

3.2 不同阶段猪只患病特点

(1)母猪。高烧可致流产,特别是哺乳母猪,可见乳区有白色水疱和溃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

(2)初生仔猪。通常突然发病,出现角弓反张、口吐白沫、倒地四肢划动,呈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症状,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病程稍长者可见口腔及鼻盘有水疱和糜烂,出现蹄角破损、疼痛跪行。在非疫区哺乳仔猪死亡率非常高,两周龄以下可达100%。两周龄以上及保育阶段为40%~80%。

(3)成年猪。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5%,但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多数因患病后护理不善,行动不便而饿死、渴死,偶尔也会发生心肌炎死亡。

4 病理特点

剖检时,病猪咽喉、支气管黏膜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典型纹斑,心包膜有弥漫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水煮状。个别猪肺部有气肿现象。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疱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疱疹极其相似,应科学加以区分。可取猪水疱皮或水疱液,通过补体结合试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酶联吸附试验监测出口蹄疫病原型号。目前已发现的口蹄疫病毒有A、C、O、SAT1、SAT2、SAT3和Asia1等7个血清型,其中以O型较为常见。通过病原型号检验也可把该病与猪水疱病、猪水泡性口炎等区别开来。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青绿饲料,保持猪群安静,尽量少打针,减少应激,做好通风、光照、消毒等工作,消毒一定要彻底,不留死角。

(2)针对本地区该病流行情况(病毒血清型),做好疫苗预防工作。

(3)出现可疑病猪时,可采集水疱皮和水疱液,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根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4)防治上要以抗全身感染、抗应激、提高猪群抵抗力、做好猪场环境控制等为主要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对未发病或受威胁猪场,在饲料中添加2%左右的中草药,如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母猪慎用)等。

(6)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按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封锁、隔离、扑杀等措施,扑灭疫情。

张加静(1977-),男,江苏省灌云县人,大学学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灌云县蹄部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对灌云县人才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