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仔形成原因与解决方案
2017-01-16郑逢梅郭秀英
郑逢梅 郭秀英
弱仔形成原因与解决方案
郑逢梅 郭秀英
猪是多胎动物,先天型弱仔的产生本来就难以完全避免,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场激素药物应用泛滥,最大度地促进母猪排卵以及受胎数,由于宫内竞争使得先天型弱仔数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母猪和(或)仔猪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后天型弱仔的比例居高不下,弱仔已经成为养猪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由于弱仔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尽量减少弱仔的产出以及减少后天型弱仔的形成就成为降低弱仔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弱仔形成的原因,并对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弱仔以及对弱仔的饲养管理进行阐述。
1 弱仔的概念
1.1 先天型弱仔
先天型弱仔判定标准有2点,其一是出生重,一般初生重小于1.2kg 判为初生重低下;其次是新生仔猪活力,健康仔猪活力强,拱奶头有力,能够正常站立等,反之为弱仔。若仔猪出生重大于1.2 kg,但是仔猪体表苍白、活力差等也应判为弱仔,反之,若仔猪活力强,抢奶头有力,即使出生重略微偏低,也可判为健康新生仔猪,规模化猪场正常情况下先天型弱仔比例大约为10%。
1.2 后天型弱仔
后天型弱仔指出生一周后至保育阶段形成的弱仔,其判定标准其一为日增重严重低于平均水平;其二为免疫耐受型仔猪;通常规模化猪场后天型弱仔比例大约为5%。
2 弱仔的危害
弱仔在整个仔猪群中占比在8% 左右,饲养管理水平差或者疫病流行频繁的猪场甚至能达到10% 以上,这些弱仔犹如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成为猪场疫病流行的源头。在规模化养殖场中,猪群饲养密度均偏大,猪群生存环境质量不能得到持续保证,加上饲养管理的漏洞存在,使得弱仔成为疫病流行中最薄弱的环节。同时,弱仔日增重明显低于健康猪,造成饲料浪费和栏位产能利用率降低。
3 弱仔形成原因
3.1 配种期弱仔形成原因
为提高总产仔数,激素类药物被大量使用,断奶后即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导致母猪超排,并且母猪受胎数增多,但是母猪子宫容积是相对有限的,当胎儿过多时就由于自然竞争导致出现弱仔。
3.2 妊娠期弱仔形成的原因
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到位是先天型弱仔产生的主要原因,该阶段饲养管理不当主要指母猪饲喂不当以及疾病感染两个方面。
猪只断奶时膘情指数在2.5~3 的情况下视为膘情合适,此时妊娠前期喂料量每头1.8~2.2 kg/d,妊娠中期喂料量每头2.0~2.5 kg/d,妊娠后期每头2.8~3.5 kg/d,产前3 d 适当减料。妊娠前期喂料量过多会造成乳房中脂肪沉积过快,乳腺发育受阻,导致哺乳期乳汁偏少。妊娠后期喂料量不足会直接导致胎儿体重增长速度下降,弱仔数增加。
母猪自身携带某些传染病或者在整个孕期隐形感染某些传染病如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等,虽然没有造成流产,但是这些能够垂直传播的病原会造成仔猪先天性带毒,仔猪出生时即使出生重和活力符合健仔标准,也因为免疫耐受而被判为弱仔。
3.3 分娩过程中弱仔形成的原因
分娩过程中形成的弱仔多数是由于滞产造成的。发生滞产的主要原因是母猪生产过程中宫缩无力,宫缩无力的原因则是与现代集约化生产模式密切相关,母猪孕期运动不足、产前氟苯尼考等药物使用不当等均是造成宫缩无力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娩舍室温过高、霉菌毒素影响以及孕期母猪疾病感染或者出现亚临床表现,造成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精气神不足等也是造成滞产的重要原因。
由于母猪宫缩无力的普遍存在,使得缩宫素普遍滥用,但是缩宫素主要适用于单胎动物,如人、马等,且在胎位不正、产道狭窄等情况下更不适用。缩宫素一旦使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子宫强烈收缩,羊膜破裂、脐带脱落、羊水一次性流出,由于羊水流尽过快,容易出现产道干涩的情况,若此时一头仔猪胎位不正就必须人工助产,非常容易对母猪产道造成损伤,甚至使母猪丧失种用价值。同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未娩出的胎儿在子宫内过度受挤压、脐带脱落过早,易因为缺氧造成死胎、假死猪、白仔等,造成弱仔明显增多。
3.4 哺乳期弱仔形成的原因
哺乳期弱仔主要由奶水不足、教槽料添加不当、腹泻等原因造成的。母猪产后无乳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难产、滞产、胎衣不下,感染细菌形成子宫炎、乳腺炎、阴道炎等产科疾病,或者孕期感染猪蓝耳病也会导致产后无乳,其次是由于孕期饲料营养不足或者饮水不够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免疫防御方面至关重要,但仔猪肠道健康一直是养猪生产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新生仔猪肠道功能发育不全,饲料刺激、环境应激、病原侵袭等均易使肠绒毛萎缩、隐窝加深等肠道损伤形成,严重影响肠道功能。
疾病方面,目前规模化猪场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尤其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其发病范围广,不仅仔猪发病,母猪、大猪也会发病,最糟糕的是猪场感染后极易反复发生腹泻疫情。值得关注的是母猪的抗体水平对产房仔猪抗病力的影响,仔猪在产房阶段几乎完全依赖母源抗体来抵御疾病,而母猪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产生的抗体水平不高且持续时间短,因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成为近3 年来产房后天型弱仔的核心病原。加重仔猪腹泻的因素主要是产房温度低、产栏潮湿以及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等。仔猪发生腹泻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腹泻耐过型仔猪饲料报酬下降、生产性能降低,成为后天型弱仔的主要成因。
3.5 断奶后保育期弱仔形成的原因
仔猪断奶时,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体温调节系统均未充分发育,一般情况下断奶仔猪平均生长抑制期为7~10 d,断奶猪的生长受阻,不仅会使保育猪生长成本增加,也会使生长猪的饲料成本增加,理想情况下,仔猪70日龄体重达31 kg,而特别差的生长水平下仔猪70日龄体重仅21 kg,因此,在70 日龄体重达不到21 kg 即可判定为该阶段的弱猪。
疾病方面,断奶后导致仔猪生长迟缓的主要病原是圆环病毒,圆环病毒可以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综合征,使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日增重降低等,并易感染其他病原,在猪舍内空气太浑浊、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天气突变的情况下病情加重。
抗体方面,保育阶段由于母源抗体持续下降,而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或者免疫接种操作不当,造成保育猪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阶段猪群的平均水平,成为疫病流行过程的风险口,这其中携带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等带毒猪成为疫病发生的源头,这些抵抗力低下的猪被称之为隐性弱仔。
4 规模化猪场弱仔解决方案
规模化猪场减少弱仔必须在饲料、环境以及疫病控制三方面做好工作。
4.1 饲料
这里饲料首先指哺乳期教槽料和断奶初期过渡料,其次指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料。营养是解决非疾病性弱仔的最关键因素,所有饲料必须营养配比均衡且在猪吃料时营养成分并未流失,并且要关注霉菌毒素含量,尽量使用大厂家、口碑好的饲料厂饲料,尤其是教槽料和过渡料。
乳猪饲料必须重视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乳猪的消化生理,在教槽料开始投放的时间上,多数猪场在仔猪7 日龄开始添加教槽料,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前的教槽料采食量与断奶后仔猪营养性腹泻密切相关,断奶前仔猪总采食量达到400 g 以上,其肠道表面在完全依赖固体饲料前才能得到充分发育,从而帮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因此,应尽早给仔猪添加教槽料,最早可以在出生后36 h 添加教槽料,每栏应准备2 个料槽,保证每天拿走一个进行清洗,因为料槽的清洁和教槽料的质量一样重要。同时,与颗粒型教槽料相比,粉料很难保持持续的高度清洁,使猪更易发生营养性腹泻,所以应使用颗粒型教槽料,并关注其中乳糖的含量。
减少断奶仔猪生长抑制期的途径最重要的是给予断奶仔猪营养的过渡料,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在断奶后最初的5~10 d 内饲喂过渡料回报最高,同时,断奶后的前3 d 应注意限饲和定时饲喂,避免仔猪因为过量采食和饮水不足导致肠道损伤。
母猪料方面,在保证饲料营养以及霉菌毒素不超标的前提下向妊娠母猪料内添加锌或寡糖是提高母乳中抗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4.2 环境
环境控制主要指温度和空气质量控制。健康仔猪在3 日龄内要求温度在30~32 ℃,4~7 日龄温度28~30 ℃,以后每周下降2 ℃ 左右,至20 ℃ 为止,发病仔猪的舍内温度应比健康仔猪舍温提高2~3 ℃,产房仔猪断奶至转保育后的前2 d,猪舍内温度应维持在23 ℃~25 ℃或比断奶前略高2 ℃。
空气质量是继营养、温度、疾病之后的第四大影响猪只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卫生和猪只饲养密度。生产管理良好的猪场以及硬件设备良好的猪场能够基本保证猪舍内卫生清洁,而饲养密度却是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论情况下要求体重为10~20 kg 猪,每头猪最小面积为0.2 m2,体重为20~30 kg 猪每头猪最小面积0.3 m2,体重为30~50 kg 猪每头猪最小面积0.4 m2,当同群中猪只体重差异3%~5% 或以上时还需要降低饲养密度。但是很多猪场实际饲养密度超标,个别猪场甚至超标15%,过高的饲养密度一般很难保证猪舍内空气质量。因此,猪舍内应维持一个合理的饲养密度,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才能达到最佳日增重。提高猪舍内空气质量应每天多次根据猪舍内情况开关风机通风透气,并注意沉降与清除猪舍内粉尘。
4.3 疫病控制
4.3.1 免疫接种与抗体监测
母猪方面应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仔猪方面,在产房和保育前期阶段主要注意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的免疫接种,保育后期之后注意口蹄疫和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有细菌病疫情的场可以选择接种细菌苗。疫苗接种后应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工作,若采取定时监测,可每4个月进行一次,以母猪群6%比例,仔猪群3% 比例进行采样检测;若仅评估某种疫苗的免疫情况,可根据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4~6个时间点进行采样,每个时间点采集样本15~20 份。及时、正确的抗体监测可以查找出免疫程序的漏洞以及发现阴性弱仔。
4.3.2 消毒与生物安全体系的维护
消毒工作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环节,包括进出生产区人员消毒、生产区内出入车辆消毒、猪舍内外环境消毒、带猪消毒等等。消毒工作不应只做表面工作,应扎实落到实处,如转群后的空舍消毒,应当先拆卸所有可拆卸的垫板、料槽冲洗、晒干、消毒——清水简单冲洗掉舍内粪污——2% 烧碱浸泡6~8 h——清水彻底冲洗干净——舍内晾至半干状态,熏蒸消毒——通风12 h——使用新鲜生石灰配制成10%~20% 石灰乳,取上清液对墙壁、地面、围栏等喷刷一遍——空置至少3 d 后转入下一批猪。近年来饲料和饲料车成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漏洞,屡次报道称饲料中携带某种病原,或者饲料车不消毒,将病原从发病的分场带到未发病的分场,从而使本来没有疫情的分场暴发疾病。
4.3.3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对于曾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最有效的防控方案为母猪返饲感染后加强免疫腹泻灭活苗,没有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在腹泻苗免疫好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止腹泻病毒传入。母猪返饲前一定要确认返饲的病料中只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更安全的是对本场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细胞培养,取3~5 代病毒进行母猪的口服感染。仔猪发生腹泻后应尽早断奶、做好保温干燥与喂养工作以及对症治疗,并认真做好生物安全。
4.3.4 猪圆环病毒病防控
在仔猪群和母猪群做好环境控制、饲料营养、圆环疫苗免疫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猪群保健工作。仔猪群断奶与转群前后1周、母猪产前产后1 周、种公猪每隔2 个月是药物保健的黄金时间点。仔猪选择支原净、替米考星、多西环素、金霉素、电解多维一种或几种药物拌料或饮水,母猪选择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电解多维等一种或几种拌料使用。
4.3.5 弱仔无害化处理
无治疗价值的弱仔应尽早无害化处理,以免增加饲养成本与疾病风险。
5 小结
弱仔是猪场内难以忽视的群体,弱仔不仅仅指出生时体重不足或活力不足的仔猪,更重要的是指产房和保育阶段日增重明显偏低以及抗体水平明显偏低的仔猪,弱仔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猪场应查找饲料、环境、疫病三方面的漏洞,并修正完善,使弱仔比例控制在仔猪群的3%以内甚至更低水平。
摘自《猪业科学》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