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经文探析

2017-01-16丁德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张景岳经文内经

丁德正

(河南省社旗县中医精神疾病研究所, 河南 社旗 473300)

《黄帝内经》“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经文探析

丁德正

(河南省社旗县中医精神疾病研究所, 河南 社旗 473300)

探讨《素问·奇病论》经文“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并提出笔者之看法。赞成古今不少医家释此段经文之“癫疾”为癫痫之看法,然认为此段经文“癫疾”之病因记述并不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医家随其意之所释并不可取。最后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固然是中医学经典之祖,然受限于成书时之历史条件,必然会有某些欠妥之处,这就需要后学者继承时扬其精华,弃其不妥,方能使这块瑰宝更加大放异彩。

《黄帝内经》;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癫痫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这段经文出自《素问·奇病论》,笔者试就此段经文予以探析。

1 “巅疾”究指何病

“巅”通癫。明·张景岳谓:“本经巅、癫通用”[1],故“巅疾”可称癫疾。明·吴昆曾将此段经文之“巅疾”改为“癫疾”[2]。此段经文中之“巅疾”,古今不少医家多谓癫痫。如张景岳谓:“巅疾者,即癫痫也。[1]”吴昆、清·张隐菴[3]以及时下之王洪图[4]等皆持此说。

又因“巅”可指头顶,如《灵枢·经脉第十》:“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故“巅疾”有释为头风、头痛、头昏等头部诸症者。对此张景岳辨析曰:“诸家释为顶巅者,非。盖儿之初生,即有病癫痫者,今人呼为胎里疾者即此。未闻有胎病顶巅者也。[1]”

此段经文之“巅疾”释为癫痫,时下有学者持不同看法:“癫疾在《内经》中有两义,一指癫痫,一指狂病之属于阴性者。《素问·大奇论》有“痫瘛筋挛”“痫厥”即专指癫痫病。本文未列症状,故未可遽定其为癫痫病,当包括两者在内”[5],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曾查阅《内经》有关癫疾之记载,《素问》计14次,《灵枢》计10次,未查出含“狂病之属于阴性者”之义,且笔者观察与研治癫狂病50余载,尚未见“儿之初生”即患“狂病之属于阴性者”,曾查阅祖父辈研治癫狂病之资料亦未见如此记载,故认为此段经文之“巅疾”当指癫痫。

2 癫痫之病因浅识

癫痫是一种慢性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表现为突然昏仆、意识丧失、口吐涎沫、目上视、抽搐或发出猪、牛、羊等叫声,移时苏醒,或表现为一过性失神等。现代医学认为,癫痫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短暂性脑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植物神经等不同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之形成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癫痫先父丁浮艇先生谓:“原发性癫痫患者多具禀赋性肾阴不足及痰易生、癫痫易发之病理倾向性,自降生起痰即缓慢滋生,于儿童期或青春期痰积较多,且肾阴虚损及肝阴,肝阴虚而乏摄阳之能、阳亢生风而挟痰内动,蔽窒神明,癫痫作矣。”近有资料谓:“原发性癫痫一般多与遗传因素有关。[6]”

继发性癫痫多为脑部病变或代谢性疾病所致。如脑外伤、颅内肿瘤、脑变性等脑部病变及代谢紊乱等,可继发产生瘀、痰浊、毒秽等病理产物。加之“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髓为肾之精气所化生,故脑部病变等可损伤脑髓,伤及真阴,致真阴乏欠而肝失濡养,肝阳亢而化风,肝风挟痰瘀毒秽迷塞心脑窍隧,闭窒神明,癫痫遂起。

3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经文详解

3.1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之年龄析

张景岳释:“盖儿之初生,即有病癫痫者”[1],谓“初生”。吴昆释:“始生未犯外邪”[2],谓“始生”。张隐菴释:“婴儿癫痫多因母腹中受惊所致”[3],谓婴儿。综上诸家看法,“人生而有病巅疾者”之年龄当为婴儿期或新生儿。然先父丁浮艇先生认为,亦应包括人生而“未犯外邪”之儿童期和青春期。

3.2 “人生而有病巅疾”之“巅疾”为何类癫痫

婴儿期或新生儿出现癫痫多为脑外伤性继发性癫痫。近有资料谓:“颅脑产伤为新生儿或婴儿期癫痫最常见原因。[7]”其他如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及各种遗传性代谢病等,亦可在婴儿期出现继发性癫痫。

吴昆谓:“百病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2],“人生而”未犯此等外邪之儿童期、青春期患者,脑无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所发癫痫多为原发性癫痫。近有资料指出,原发性癫痫“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或青春期”[8]。

3.3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记述之病因析

原文谓:“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张景岳释:“惊则气乱而逆,故气上不下,气乱则精亦从之,故精气并及于胎,令子发为癫痫疾也。[1]”马莳释:“惊则气乱,故阴精阳气并而为痫也。[2]”“惊则气乱”,逆乱之气“上而不下”,且“气乱则精亦从之”,逆乱之气与“精”并居,缘何“令子发为巅疾”耶?读后令人不得其解。

时下有学者鉴于此病因记述与后世阐释之窘境提出新的释法:“这是因为胎儿在母腹中时,胎儿的母亲曾经遭受很大的惊吓,气血的运行逆乱,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使婴儿生下来就患有癫痫病”[4]。若是婴儿生下来宁独患癫痫,而不患“狂”“惊惑”“昏昧”等疾耶?此释意仍令人不解。

对此,先父丁浮艇先生谓:“《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之‘巅疾’,指癫痫,为历代不少医家所共识;然其所记述之病因与临床不符。余毕生从事癫狂等神志类疾患之诊治,未闻癫痫患者于母腹孕育时,其母有受大惊之述;查吾先父丁桂遴先生及先祖父丁华济先生之医案,亦未有如此之记载者也。”

在精神疾病研治中曾收治不少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有不少癫痫患者欲以中医药、针灸治疗而来我所观察诊断,亦未查出患者于母孕时其母曾受大惊之事。

“大惊”是包括孕妇在内的所有人皆可能遇到且猝不及防的重度精神刺激。据笔者多年临床与社会观察,孕妇或胎儿之父若不具有癫痫遗传史及遗传性代谢病史等,产时初生儿无脑外伤,即使孕妇曾受大惊所产儿亦多不患癫痫。反之,若具上述遗传史等孕育时不曾受大惊,所产儿多患癫痫。

综上所述,《内经》“人生而有病巅疾”之病因记述是不符合临床实际,是欠妥的,古今不少医家之注释并不可取。

4 结语

《内经》是中医理论和学术思想之基础之作,是中医学经典之祖,历代医家莫不奉为圭臬,然受限于当时历史条件难免会有某些欠妥之处。因此,在继承研习时应密切结合临床、验证于临床,扬其精华,敢于质疑。尽管《内经》对癫痫之病因记述欠妥,但依稀可见古人对部分癫痫患者“得之在母腹中时”之遗传因素似有所察觉,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的。

[1] 张景岳.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54.

[2] 刘之谦,王庆文,傅国志,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评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257.

[3]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 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274.

[5] 程士德.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7.

[6] 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68.

[7] 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32.

[8]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12.

丁德正(1950-),男,主治医师,从事以中医药为主研治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R742.1

A

1006-3250(2017)03-0321-01

2016-09-20

猜你喜欢

张景岳经文内经
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欣赏·张景岳
经文
张景岳“邪正”理论在不寐中的运用与局限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圣经》经文中国化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