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影像诊断

2017-01-16邓一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毛糙影像学肺癌

邓一军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研究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影像诊断

邓一军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目的深入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X线和CT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X线表现为:疑似肺部占位性病变46例(76.67%),另有14例患者(23.33%)X线表现不典型;CT表现为:疑似肺部占位性病变58例(96.67%),另有1例患者(3.33%)CT表现不典型。结论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但CT在定性和分期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因而X线更宜于作用于初步诊断,而二者结合更能够提高鉴别和诊断水平。

周围型肺癌;X线;CT

从临床实践来看,周围型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近几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参照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周围型肺癌多会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肺结节,而肺结节的直径大多都在3 cm以下[1],因而关于其诊断和鉴别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将通过实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检查和CT检查进行整理和分析,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经手术及病理学诊断证实;60例患者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平均年龄(61.9±3.7)岁,患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胸闷、胸痛。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CT检查,具体方法为:①X线检查,研究所选取的仪器为飞利浦双板DR,将受检者置于常规正位和侧位,借助固定滤线器,焦距为180 cm,侧位X线检查120~125 kV,3.5~4.0 mAs,正位X线检查115~120 kV,3.5~4.0 mAs;②CT检查,研究所选取的仪器为西门子64排CT,所有受检对象均首先以10 mm厚度、10 mm层间距从胸腔至隔面进行常规扫查,然后再以1.5~3.0 mm层厚减薄扫描病灶局部,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纵隔窗和肺窗对病灶进行观察[2]。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2.1 X线检查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X线表现为:疑似肺部占位性病变46例(76.67%);其中4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病灶边缘不清晰,密度不均匀,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诊断为周围型肺癌;4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病灶边缘毛糙并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3];10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病灶边缘毛糙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病灶病原毛糙并伴有空洞;18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病灶边缘毛糙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凹陷。另有14例患者(23.33%)X线表现不典型,对该部分患者实施进一步CT检查。

2.2 CT检查结果:疑似肺部占位性病变58例(96.67%),具体情况如下:①肿瘤转移情况:肝转移2例,胸壁软组织转移2例,脑转移2例,肋骨破坏2例,肺内转移4例,胸膜转移6例,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②肿瘤周围改变:42例(70.00%)胸膜凹陷征,CT检测结果提示肿瘤与邻近胸膜间呈三角形影;30例(50.00%)血管集中征,CT检测结果提示肿瘤周围血管向病灶集中;③形态学特征,4例磨玻璃征(7.00%),检测结果提示部分肿瘤结节呈现磨玻璃状;12例细支气管充气征(20.00%),CT检测结果提示病灶内细条状含气影;12例钙化(20.00%)检测结果提示斑点状偏向其中一侧;44例分叶征(73.33%),检测结果提示病灶边缘缺乏规则性且呈花瓣状;44例毛刺征(73.33%),检测结果提示肿块周围呈放射状线影。

3 讨 论

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X线和CT都是使用率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从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来看,X线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直径不足1 cm肺部结节性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因而出现漏诊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进行一次X线检查,I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将提升约30%左右,并且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DR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漏诊率大幅度的降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则表现为肿块形态或者孤立性结节,具有多样化表现特点,因为具有相对较少的特异性,因此在鉴别和诊断上依旧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诊断早期肺癌呈小结节形态时,更为明显;从研究结果来看,毛刺征是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恶性征象之一,典型保险自肿瘤边缘呈放射状伸展,但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HRCT能够有效提升包括毛刺正在内以及血管集中征和分叶征的显示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来看,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X线、CT等影像学检测依旧是最为主要的检测手段,但相比之下,X线则更加适合被作用于常规普查和初步诊断,但应该特别注意鉴别诊断,CT则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方法,相比于X线检测来说,CT在周围型肺癌的定性和分期方面具备更为明显的优势,若在临床实践中将2种方法科学的结合,则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进而为后期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经过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1] 彭波,陈金龙,张玉东,等.纵隔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2):707-710.

[2] 苏全志.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46-147.

[3] 赖均南,莫陵江,梁丽宁.45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影像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1):2214-2216.

R734.2

B

1671-8194(2017)28-0069-01

猜你喜欢

毛糙影像学肺癌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头发干枯补充维生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毛躁”与“毛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