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主要传承脉络研究
2017-01-16陈宝贵
刘 建,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理论探讨】
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主要传承脉络研究
刘 建,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脉络即以张锡纯的故里盐山县学人研究为起点,阐述中西汇通学派在河北本邑的传承以嫡系家传为主,族外学者亦多以对其著作进行校点、编纂、学术研究为主的现状。着重以其行医、教学之地天津传人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现代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形成张锡纯- 柳学洙- 陈宝贵- 陈宝贵弟子及学生四代传承、脉络清晰的流派研究概况。
中西汇通学派;学术著作、传承脉络;张锡纯
张锡纯,字寿甫,1860年2月29日酉时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张边务村西头张氏故宅,4岁开始识字诵《诗》,稍长,儒医并学,弱冠之年为人诊病疏方,每有效验,后因两试秋闱不弟,遂放弃举子业,立志医学,曲心研穷,孜孜以求10年后为人诊疾,每能屡挽沉疴,名扬于时。
1926年寿甫悬壶津门,设立中西汇通医社、国医函授学校,开中国中医函授教育之先河。张锡纯白天省病诊疾,晚间著书立说,在津期间招生500余人,遍及全国各省市,其门人弟子知名者30余人,为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其学术思想遍及大江南北,远播东南亚,被誉为“轩岐之功臣、医林之楷模”“名医四大家之一”“名医三张之一”;“华北第一捷手”称号;其行世著作有《医学衷中参西录》3册,全书共7期30卷,张锡纯也因此成为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
1 汇通学派在河北本邑的传承
中西汇通学派在河北本邑的传承,以嫡系家传为主,族外学者亦主要对其著作进行校点、编纂、学术研究为主。
1.1 子竟父业
张锡纯虽成名较晚,但桃李遍天下,当时许多有志之士均拜于门下,如周禹锡、陈爱棠、李慰农等,后来均成为中医界的栋梁。其中,张锡纯之子荫潮春生,亲炙其学,尽得其传,主要对其晚年力作《伤寒论讲义》进行了整理,内容包括张锡纯生前所著的《伤寒论》讲义及未完成的温病遗方11首等共4卷,一并付梓面世,可谓功莫大焉。
1.2 版权捐献
张铭勋乃荫潮之子,英年好学,颇有父风,早年随张锡纯行医津门,白天侍诊,晚间帮其著书立说,深得张锡纯赏识。建国后,为使张锡纯医学发扬光大,泽被后学、福荫苍生,1957年其孙张铭勋高风亮节、不密私藏,将《医学衷中参西录》版权无偿捐献给国家,并由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时河北省省会驻保定)负责整理,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时期,参与担纲整理的盐山学人主要有张铭勋、刘振邦、张彦曾等。
1.3 校点原著
《医学衷中参西录》版权无偿捐献后,其原著整理工作如火如荼,先期由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期由燕赵学者王云凯、杨医亚、李彬之校点,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医学衷中参西录》[1]颇为盛行。2002年,王云凯、 李彬之、韩煜重新校点《医学衷中参西录》[2]。20世纪80~90年代,本邑学人张铭勋、孙志芳、孙光周、刘金声、张远泰(张锡纯玄孙)等对张锡纯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2 汇通学派在天津的传承
1929年,一代宗师张锡纯行医津门时,武清柳学洙拜张锡纯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陈宝贵追随柳先生多年,深得柳师真传。出师后,陈宝贵行医工作武清,屡起沉疴,一直致力于中医药临床、科研和带教工作,对学生倾囊相授,育得桃李满津沽。
2.1 流派定位, 夯基津门
“中西汇通学派”是中医药发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也是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业内倡导的学术思想。陈宝贵则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学派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3]。
有关部门公布的《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简介》文件中,对这一流派进行了明确定位:中西医汇通流派是以张锡纯、柳学洙、陈宝贵、陈宝贵弟子及学生为传承脉络的一个医学流派。该流派以中西医汇通为主要研究方向,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在理论上寻找两种医学契合点,探索中西医融合之路。
从张锡纯先生的衷中参西到柳学洙先生的中西医结合,再到陈宝贵、陈宝贵弟子及学生探索的中西医融合,经过四代人不懈努力,该流派对中西医汇通学派有了较深的认识,其在津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4]。
2.2 流派传承,薪火相继
2.2.1 学术流派,独树一帜 第一代:张锡纯(1860- 1933)。清末明初,西学东渐,排斥和消灭中医之风日起,面对此浪潮,中医有志之士奋起抗争者多。其中一部分人蔑视和攻击西医学,认为西医院远不如中医。而另一部分以张锡纯、唐宗海、恽铁樵、朱佩文为代表,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互相学习,共为治病所用。张锡纯则更是兼收并蓄,在立足传统医学基础上吸纳新学,把其学术观点及其临证体悟连续于报刊发表,受到医界的广泛好评,对当时中西汇通医学影响极大,张锡纯也因此成为中西医汇通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4]。
2.2.2 学术传承,后继有人 第二代:柳学洙(1906~1988)。柳学洙于1929年经孙雨亭、赵云清先生介绍拜师于张锡纯先生,成为其关门弟子。学徒期间,常侍诊于张锡纯左右,直至其去世,对师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 1939年,柳学洙就读于陆渊雷先生国医函授班,并与兰溪医校张山雷过从甚密,曾受赠《中风斟诠》一部。在三师指点下学业益进,医术愈高。新中国成立后,柳学洙在武清县医院工作,并任教于县中医专科学校,受到同事和师生一致好评。其诊病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疗效,临证期间常指导弟子及其学生学习。晚年由其与弟子陈宝贵共同整理了《产后发热症治辑要》《诊余漫笔》《医林锥指》及《医林杂咏》诸书[4]。
2.2.3 学术研究,推陈出新 第三代:陈宝贵(1949~至今)。陈宝贵于1971年拜师柳学洙先生,跟师10余年得师之真谛。陈宝贵继承并发扬了师之经验及学术思想,医技医名在全国享有声誉。其从医50载,强调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提倡利用现代医疗科技及手段,寻找中西医理论上的契合点,探索中西医融合之路。任教其间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指导4名学术继承人,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了“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5]、“谈张锡纯先生的学术特点”[6]、“津门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传承脉络及学术思想概略”[7],指导完成了2015届博士研究生寇子祥的毕业论文“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脾胃病传承研究”[4]。
2.2.4 学术思想,创新弘扬 第四代:陈宝贵弟子及学生。陈宝贵指导和培养了很多学生和弟子,这些弟子和学生受之影响,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优势,在各自学科领域及理论上寻找两者医学的融合点,探索理论上的创新。另外,在陈宝贵的指导下,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脾胃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传承规律的研究”已整理完毕。
21世纪初,陈宝贵学生刘建先后出版了《张锡纯方剂歌括》[8]《张锡纯对药》[9]《张锡纯用药新解》[10]《张锡纯论伤寒》[11]等张锡纯学术研究著作。
2.3 流派研究,独领风骚
以陈宝贵为首的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术流派研究在全国独领风骚、独树一帜,拥有学界多个全国第一。
2.3.1 建立全国第一家开展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术传承研究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
2.3.2 建立全国第一家开展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术传承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工作站。
2.3.3 建立全国第一家开展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术传承研究并拥有硕士、博士、博士后最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学术团队。
2.3.4 建立全国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由张锡纯再传弟子领衔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
由是可见,以津门陈宝贵教授为首的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学术研究团队,高擎中西医融合的大旗,着力于继承、致力于临床、发力于科研,是当今国内该流派研究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也是中医学界的幸事、福事。
综上所述,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学术传承研究发轫于河北、夯基于津门、辐射于全国,其后人、传人、学人在中西汇通学术思想引领下,惟有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才能使其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学术内涵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M].王云凯,杨医亚,李彬之,校点.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本)[M].王云凯, 李彬之, 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高元勃. 中医人陈宝贵[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185.
[4] 高元勃. 中医人陈宝贵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185-186.
[5] 陈宝贵,等.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31- 133.
[6] 陈宝贵,等. 谈张锡纯先生的学术特点[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4):193- 197.
[7] 陈宝贵,等.津门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传承脉络及学术思想概略[J].河南中医,2013,33(8):1241- 1243.
[8] 刘建.张锡纯方剂歌括[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9] 刘建. 张锡纯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0] 刘建. 张锡纯用药新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1] 刘建. 张锡纯论伤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刘 建, 主任医师,教授,在读博士,从事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及中医内科、皮科、妇科、男科的临床与研究。
R222.19
A
1006- 3250(2017)07- 0921- 02
2017- 02- 20
△指导老师:陈宝贵,男,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张锡纯再传弟子,从事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