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药物敷贴联合隔药灸脐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2017-01-16陈文林吴霞玉张云城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
关键词:顽固性本例艾灸

陈文林 吴霞玉 张云城 冉 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712)

穴位药物敷贴联合隔药灸脐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陈文林 吴霞玉 张云城 冉 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712)

穴位敷贴;隔药灸;顽固性呃逆

《内经》称呃逆为“哕”,是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引起,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重症患者昼夜不停,令人不能自制,迁延不愈,持续48 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病程缠绵,治疗棘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穴位药物敷贴配合隔药灸脐是通过中药产生的药力及热力,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机体经络之气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用穴位药物敷贴配合药物灸脐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45岁。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因消瘦、呃逆两次在不同的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顽固性呃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予以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又辗转多家医院,经口服中西医药物、针灸、拔罐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4年10月21日入我科治疗。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乏力,精神疲倦,呃逆连连,胃脘不适,怕冷,心慌,纳差,不寐,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均正常。电子胃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入院后给予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中药治疗1周,疗效不显。特选穴位药物敷贴加隔药灸脐疗法。所选穴位为内关、中脘、神阙、足三里;药物组成为干姜、肉桂、木香、延胡索、吴茱萸、白芷。隔药灸脐疗法为高良姜、小茴香、艾绒、生姜灸脐。具体操作:穴位药物敷贴5 d,每日1次,每次4 h;隔药灸脐疗法隔日1次,每次1 h左右。治疗1周后,患者呃逆基本消失,胃脘舒畅,纳食好,睡眠香。1周之后仍效上法治疗1周,患者未见其他不适,精神爽,食欲增加,改中药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以善其后。

讨论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呃逆病变部位在膈,病变所属脏腑多为胃,还与肝、脾、肺、肾相关,其病机由胃气动膈所致[1]。有报道认为呃逆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是多种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常常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中医对其治疗方法较多,多选用中药、针刺、穴位注射、艾灸、耳穴等,疗效差异较大。本例用以上疗法均不佳。故笔者采用穴位药物敷贴配合隔药灸脐疗法,疗效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选穴合理,疗效叠加。呃逆由胃气动膈所致,治疗原则以温脾和胃、理气降逆为主。本例选用的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具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止呕的作用。中脘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通阴维脉,主治心胸、胃脘之疾,可理气和胃、宽胸降逆。足三里属足阳明经之“下合穴”,有和胃降逆、调理气血、补虚运脾之功。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通元阳、调畅肠胃气机、散寒湿、化积滞之功。四穴合用,走阴脉而和胃散寒、降逆止呕、温通经脉。

2.药力、热力、穴位协同发挥疗效。本患者使用药贴中的干姜、肉桂、木香、延胡索、吴茱萸、白芷为“脾胃贴”主要组成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其药力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借助内关、中脘和足三里传达,直达病所。隔脐药物灸中的药物组成为高良姜、小茴香、艾绒、生姜,以上中药可温中止呕、散寒止痛。艾灸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目的[3-5],配合温经散寒、和胃降逆之生姜,再经艾灸的热力和中药药力通过生姜使局部药力、热力传播均匀,通过脐部直达脏腑。

由此可见,通过以上温经散寒中药经温胃降逆穴位的传导,并配合艾灸神阙穴和胃降逆、散寒通络,符合呃逆的基本病机,故疗效满意。本例病案突破以往单纯穴位刺激、脐灸、药物敷贴,将三者联合使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思考。

[1]王海峰,崔庆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7(1):62.

[2]谢克亮.285例急性脑出血并发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6):24-25.

[3]蒋云姣.隔盐灸治疗化疗相关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66-67.

[4]Fu C W,He Y S,Liang W C.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oxa cone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diarrhea[J].J Acupunct Tuina Sci,2012,10(6):355-358.

[5]祝亚男,唐娅琴,汪永坚.艾灸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51-152.

2016-07-15)

猜你喜欢

顽固性本例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窗外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