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器材与场地合理利用之我见
2017-01-15马永刚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运用体育场地和器材,被赋予了诸多的作用,譬如器才具有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化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虽然在许多优质课、教研课和展示课中,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运用花样繁多,功能齐全,但现实中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场地和器材并没有引起一线体育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科学合理地运用场地与器材,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让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场地和器材 合理利用
中央7号文件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形式,也是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作为每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新课标背景下,怎样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充分利用好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在此浅谈一下体育器材与体育场地的合理利用。
一、合理利用体育器材,科学规范体育场地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渐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向着健康三维观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如此,但相关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还是应该传授的。同时,更不能因为当前校园安全的加强而影响体育教学项目的广泛开展。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尽量考虑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并加以合理利用。备课时也要认真安排,上课前应该提前划好场地。总之,不能使优良的场地和丰富的器材受到闲置和荒废。
二、精心安排器材场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求效果,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器材和场地的合理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进行50米短跑教学时,除了安排50米快速跑和接力跑之外,还可以增加练习的形式,采取50米快速直线跑接返回蛇形跑。该练习的器材和场地可作如下安排:上课前准备好20只自行车外带,跑道左右两侧距跑道1米以外各摆放10只自行车外带,要求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每两只相距4米。练习时学生排成四路纵队站于起跑线后,左侧两路的学生跑完50米直线后向左转沿着自行车外带有序地以蛇形跑的形式,用80%的力量跑回起跑线,右侧两路跑完50米直线后则向右转,以同样的方式跑回起跑线。
三、整洁规范教学场地,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整洁规范的教学场地,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并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游戏“套圈接力比赛”前,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可在场地上作上标记,用粉笔画上直径30厘米的圆圈,然后再摆放上自行车外带。游戏开始前,教师在讲方法与规则时应要求学生套圈结束后,必须把自行车外带放到原来放的位置,这样练习场地就会整洁有序,有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做“换物接力”游戏,一般使用的器材是沙包、小胶球、垒球和海绵球这几种器材,圆形带弹性的占多数,容易产生滚动的情况。因此,在做“迎面换物接力赛”时,可以在接力跑的途中摆放4只自行车外带(一般的体育课堂教学都是以4列横队或4路纵队站立,同时,自行车外带在运用到体育器材中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以利于学生换物时圆形的器材不会随意滚动。在进行“冲过火力网”和“打龙尾”等游戏时,也应该在课前划好场地,将做游戏的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
四、认真组织顺利教学,合理安排确保安全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效果优异的体育课是每个称职体育教师所追求的,同时也是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然而,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支撑跳跃项目和田径跳跃项目时的危险性都比较大。因此,就以上两个项目分别进行阐述。首先,支撑跳跃项目的教学除了需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教师的认真保护帮助外,场地的安排规划也十分重要。课前划场地时,助跑线两侧的连线向前延伸,与跳箱形成倒梯形,这样利于学生观察练习者的情况,完成练习的学生可任意站在两侧的线上。学生站立的次序应该是助跑线两侧的学生为排头,接近跳箱的学生为排尾。其次,田径跳跃项目中的急行跳远和急行跳高的教学,也同样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与教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上课前教师仍然要划好练习时的助跑跑道,以利于练习时的良好秩序。学生站立的次序与支撑跳跃项目相同。另外,在进行跳高练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不能站在跳高架的侧面,以免被练习者踢起的横竿伤及身体。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记住:体育场地、器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考虑学习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精心利用与开发,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创造体育场地器材,使之成为有效体育教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宁.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现状分析[D].苏州大学,2014.
[2] 张智敏,冯青山,魏彪.中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大同市为例[J].运动,2010(12).
[3] 黄群玲.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困境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4] 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史, 2000(03).
[5] 许闽峰,顾美蓉,李树怡,姜达维,刘素珍.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9(04).
[6] 翁国柱,王向阳,张文乾.对福州5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和经营效益的分析[J].科技资讯,2006(03).
[7] 袁广锋.北京奥运会场馆功能可持續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8] 洪霞.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马永刚(1970.07—),男,四川省西昌市人,学历:大学专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四川省西昌市礼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