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5马国丑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肺泡早产儿

马国丑

(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 秦安 741600)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临床效果分析

马国丑

(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 秦安 74160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秦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进行总结性分析。对照组运用常规处理法,研究组运用常规处理法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这两组进行观察与治疗比较。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在血气分析情况、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多见于早产儿,并且临床的病死率比较高,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有着理想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效果;分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临床发现早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1]。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意义是,预防用药能够更早地为早产儿未成熟肺气液界面补充PS制剂,防止早产儿肺泡萎陷,防止缺氧和酸中毒的发生,防止血清蛋白在毛细血管处的渗出和透明膜的形成,从而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度,减少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概率,或缩短机械通气或氧疗的时间,起到减少气压伤,减少外源性PS制剂使用次数,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2]。

国际上肺表面活性物质剂型主要有两类,冻干粉针和混悬剂。冻干剂型对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来说,是目前最稳定的剂型。肺表面活性物质中主要活性成分卵磷脂,在水溶液中长期放置会脱去一个脂肪链降解为溶血卵磷脂,有可能产生溶血的不良反应。采用冻干制剂技术,含水量仅为1%~3%,可有效避免活性成分降解、失活,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有效期更长。我院新生儿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来治疗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总结性的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秦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进行总结性分析。对照组运用常规处理法,研究组运用常规处理法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这两组进行观察与治疗比较;入选标准以胎龄为26~32周,出生体质量1.0~1.50 kg,出生3 h内入院,产妇在产前没用窒息史以及胎膜早破史,也没用使用糖皮质激素。将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以及体质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处理对照组早产儿,监测其生命体征并预防感染。在对照组常规处理基础上运用PS治疗研究组早产儿。操作治疗方法:把早产儿安置在抢救台上,让其仰卧之,将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掉,从口进行气管插管,运用X线拍胸部以使插管在早产儿的第1、2胸椎间,为使将PS注入婴儿肺内,这时要使用无菌注射器经早产儿气管内的导管将PS注入肺内,还要让球囊通气3~5 min,当药物在早产儿肺内分布均匀之后,方可拔出插管,在6 h内,不要让早产儿气管内吸痰。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情况,监测他们的周围循环情况,在经过6 h后由放射学与临床诊断确诊NRDS发病率,并统计对比其他的严重并发症例如脑室出血以及肺出血等发生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啰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供氧不能使之减轻;缺氧重者四肢肌张力低下;体征有鼻翼搧动,胸廓开始时隆起,以后肺不张加重,胸廓随之下陷,以腋下较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所检测的数据,数据用()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预防治疗结果方面可以得出,对照组早产儿明显不如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有23例需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时间为(4.2±1.5)min,研究组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8例需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时间为(1.9±1.1)min。对照组早产儿有11例死亡,有5例肺出血,有13例颅内出血,而研究组早产儿有2例死亡,有2例肺出血,有1例颅内出血。从治疗结果可以得出,在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早产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是由于PS合成量下降而引发的,这是是因为Ⅱ型肺泡的上皮细胞发育不够成熟。PS作用是可以降低肺表面的张力,使肺泡壁同肺泡内气体的交界处张力减少,让肺泡处于稳定状态,提高肺内液体清除的速度,防止呼吸末期的肺泡萎缩,稳定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压力。PS如果不足就会使肺透明膜或肺泡发生萎陷,严重时引起呼吸衰竭。为帮助早产儿安全渡过PS缺乏期,提高他们的成活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PS是预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从对照组与研究组早产儿的预防干预结果来看,研究组的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两组结果,可以得出: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PS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婴的预防治疗有着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12 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3 d内即死亡。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48 h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3~4 d即可好转。预防性地应用PS能够显著抑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降低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或可避免或降低,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体现在这5个方面:①产前及产房的处理:包括产前母亲激素的应用,产房预防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②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是最根本的特效治疗方法。过去的20余年,PS制剂替代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都能减少新生儿死亡,降低病情严重度,减少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3]。③辅助通气:包括持续气道正压、机械通气、高频呼吸机通气治疗。④支持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包括体温控制、液体和营养治疗、组织灌注的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治疗、肺出血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等。⑤支持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包括体温控制、液体和营养治疗、组织灌注的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治疗、肺出血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等。总之,PS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要善于应用。

[1] 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18(1):643-645.

[2] 岳少杰,王铭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得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3(2):187-189.

[3] 王君,周忠蜀,陈飒英,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挽救性治疗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6(2):125-127.

R722.1

B

1671-8194(2017)10-0058-02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肺泡早产儿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