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1-15倪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天冬氨酸胆碱酯酶转氨酶

倪咏梅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倪咏梅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9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9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56.2±11.4)U/L、碱性磷酸酶(181.6±21.3)U/L、天冬氨酸转氨酶(95.8±12.7)U/L、总胆红素(85.7±9.2)μmol/L、直接胆红素(38.4±9.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75.9±21.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58.7±7.8)μmol/L、白蛋白(21.1±2.4)g/L、胆碱酯酶(2378±785.9)U/L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有效诊断肝硬化,可以保证患者尽早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生化检验;肝硬化;价值

近些年,我国肝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肝硬化的致病原因是肝细胞受到多种因素的长期干扰而受到损害,造成肝细胞坏死,进而出现带有结节状的再生,改变肝小叶的血液循环,致使肝脏出现变形或变硬[1]。肝硬化在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其病情发展迅速,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处于肝硬化晚期。临床上通过常规的血、尿检查或免疫学检验等均可以在早期诊断肝硬化,对于患者能在早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意义重大。为探讨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通过与健康体检患者的检验指标对比,,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9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9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1.2±3.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1±1.2)年;其中酒精性肝硬化16例,病毒性肝硬化15例,其他18例。对照组人员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50.7±4.2)岁;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人员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用真空管采血5 mL,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等检查。若患者同时伴有门脉高压,需要配合X线、纤维内镜等检查。若患者伴有肝腹水,需要配合穿刺腹水等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标本检验,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长3 min,进行血清分离,获取生化检验指标值。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人员的包括总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胆碱酯酶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 for windows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数据资料以()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56.2±11.4)U/L、碱性磷酸酶(181.6 ±21.3)U/L、天冬氨酸转氨酶(95.8±12.7)U/L、总胆红素(85.7 ±9.2)μmol/L、直接胆红素(38.4±9.4)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75.9±21.3)U/L、总蛋白(58.7±7.8)μmol/L、白蛋白(21.1 ±2.4)g/L、胆碱酯酶(2378±785.9)U/L;对照组人员丙氨酸转氨酶(14.9±2.8)U/L、碱性磷酸酶(74.6±8.9)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7±2.3)U/L、总胆红素(11.2±4.7)μmol/L、直接胆红素(3.2±1.1)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9.3±6.2)U/L、总蛋白(73.9±9.4)μmol/L、白蛋白(43.6±5.7)g/L、胆碱酯酶(7242.3 ±217.8),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脏是人体代谢氨基酸的主要器官,其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硬化是肝细胞长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肝脏变形和硬化,其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而肝硬化发病早期难以发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肝脏细胞长期受到损伤,人体的氨基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氨基酸比例失调。肝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旦肝细胞受到损害,其就会逐渐释放到人体的血液中,使血清中的含量增加[2]。肝细胞损伤或坏死程度越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就越高。胆碱酯酶会催化乙酰胆碱,使其分解大量的乙酸和胆碱,肝细胞坏死程度越高,其胆碱酯酶含量越低。总胆红素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和硬化程度,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呈正比[3]。总蛋白和白蛋白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若肝脏受损严重,就会降低其合成蛋白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有效诊断肝硬化,可以保证患者尽早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 潘诚志,杨国宗,侯丽华,等.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2(24):159-160.

[2] 张育超.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53-54.

[3] 马媛,沈玉萍,魏华,等.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5):86-87.

R446.1;R657.3+1

B

1671-8194(2017)10-0055-01

猜你喜欢

天冬氨酸胆碱酯酶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不同水平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体外筛选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聚天冬氨酸用量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牡蛎壳源L-天冬氨酸螯合钙的结构表征及特性研究❋
儿童先天性胆碱酯酶缺乏症1例
转氨酶高与肝炎